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特值法在数量关系中的应用?

如题所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联考即将来临,对于广大考生而言最为头疼的则是行测中的数量关系。对于数量关系部分,虽然大多数考生不舍得放弃,但是最终却发现很多题都不会做,不得不放弃。那么,数量关系真的很难吗?
三个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每天两队工作、一队轮休,最后耗时13天整完成了这项工程。问如果不轮休,三个工程队一起工作,将在第几天内完成这项工程?
A.6天 B.7天 C.8天 D.9天
大多数考生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一脸蒙圈,啥条件都没告诉,咋做?
今天,华图教育为大家讲解一种非常有效的解题方法——特值法。什么是特值法?特值法是通过假设题中某些未知量为特殊值,从而简化运算,快速得出结果的一种方法。什么时候用特值法?若是某些量具备任意性且不影响最终结果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具备任意性的量设为特殊值,换句话说,没说不可以的都可以。
具体来说,特值法在数量关系中又适用于什么题型呢?
1.利润问题
利润问题是数量关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很多考生发现这种题型不就是列方程嘛,很简单。但是做题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些时候变量太多,解方程麻烦。而巧用特值法,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例1.某同学到农贸市场买苹果,买3元/千克的苹果用了所带钱的一半,而其余的钱都买了2元/千克的苹果。则该同学所买的苹果的平均单价是( )元/千克。
A.5 B.2.5 C.2.4 D.2.3
解析:本题中并没有提供该同学带了多少钱,买了多少苹果,但是我们利用特值法,假设该同学共有12元,则花6元买了2千克3元/千克的苹果,花6元买了3千克2元/千克的苹果。平均单价为12/(2+3)=2.4元/千克,答案选C。
2.工程问题
特值法是解决工程问题最为高效的解题方法,常用的特值形式有两种:1.条件中描述效率关系时,可特值效率为其比例本身;2.条件中没有描述效率关系时,直接特值工作总量为时间的最小公倍数。
例2.某市有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工作效率比为3:4:5。甲队单独完成A工程需要25天,丙队单独完成B工程需要9天。若三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两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A.6 B.7 C.8 D.10
解析:特值甲乙丙的效率分别为3、4、5,则A工程量为25*3=75,B工程量为5*9=45.两项工程总量为75+45=120,三队合作总效率为3+4+5=12。合作时间为120/12=10天,答案选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4
巧用“特值法”解决数量关系题
一、“特值法”
题目中某个具体量的值具有任意性,并且这个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取值不影响最终结果时,我们可以利用“特值法”进行简化计算。大家一定要注意,取特值时应根据题目的实际需要,选取最有利快速计算的数值。
二、题目特点

1.题干中出现“任意”字眼,如“动点”“若干”“一批”等。
2.题目中出现相对关系,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具体数值。如“比例关系”“积为定”“和为定”等。
从题型上看,广泛适用于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浓度问题等。

例题1.2010年某种货物的进口价格是15元/公斤,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进口金额增加了20%。问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价格是多少元/公斤?
A.10 B.12 C.18 D.24
V公答案:B。公考强心记解析:该题涉及的数据出现比例关系,设2010年的进口量为1公斤,则进口金额为15×1=15元。2011年该货物的进口量增加了一半,则现为1.5公斤;进口金额增加了20%,则现为15×(1+20%)=18元,则进口价格为18÷1.5=12元/公斤。

例题2.一条隧道,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1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1天,然后乙接替甲挖1天,再由甲接替乙挖1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用多少天?
A.14 B.16 C.15 D.13
V公答案:A。公考强心记解析:该题为工程问题,工作总量不变。可设挖隧道的工程量为20,即甲的效率为1,乙的效率为2。甲和乙交替工作,每一个轮回两人共完成3个工程量,20÷3=6···2,即经过6个轮回12天后,还剩2个工程量,甲挖1天后还剩1个工程量由乙来完成,即挖完这条隧道共用12+1+1=14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