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默读能力

如题所述

(一)激发默读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一二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低年级小学生刚开始学习默读时,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默读兴趣,例如在教学时先用投影打出一句话,并问同学们:“谁能不出声就能知道这句话写得是什么?”这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都纷纷地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接着又一连气儿让学生练习几个句子,最后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不读出声来,就知道文章的意思,就是默读”。这样,默读就在低年级孩子头脑中有了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随后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由默读一句话到默读两句、三句,以至于默读整段话,从而使学生的默读兴趣逐步增强。
开始学习默读时,可以领学生到图书馆去看看,观察人们是怎样默读的。注意观看人家默读时的姿势。如怎样持书?眼睛和书保持怎样的距离以及怎样的坐姿?大家一起议一议,做一做,以便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默读的感性认识。
平时,还可以请高年级默读成绩较好的学生,到班上讲讲他们默读体会。还可以让他们进行现场默读表演,从而使每一位学生乐于接受默读训练。
(二)训练默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
1、训练“不出声、不动唇”
默读能力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朗读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训练而发展的。但根据人的认知特点,默读又先于朗读。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基本上不会默读。开始训练默读时,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嘴唇动并发出轻声等现象。他们不能把看到的词句和词句的意思联系起来,而需要读出声来,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有时,学生升入中年级后,还有小声“默读”现象。所以,小学生默读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小声“轻读”阶段;二是无声阶段。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知道正确的默读方法应该是只转动眼球,依靠视觉运动进行,而不能借助“唇动”辅助的多余动作。依靠视觉运动进行的“眼动”式默读速度要比借助“唇动”的默读速度快得多,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训练,逐步培养。
2、培养视读的广度
在开始学习默读时,有时会出现指读现象。有的同学用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这样,就会在每个字上都停一下。这不仅影响了读的速度,也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视读的广度。从不能迅速,准确地进行大单位阅读,过渡到迅速,准确地进行大单位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记忆效果。由一眼能看到一两个词,发展到能看到一个句子,一句一句地读,就容易理解意思了。然后发展到由句到行,进而由行到段,从而逐步地提高默读的速度。
3、掌握不同的默读方式
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精读等方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加强这些方式的训练。
略读,顾名思义就是粗略地默读,主要目的是为了快速地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学会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这种默读方式一般都在初读课文或阅读了解读物时使用。
浏览,主要是从阅读媒介(网络、报刊等)中捕捉自己需要的,或是一些重要的信息,搜寻主要事实,捕捉个别细节,讲究的是既快又对,以节省时间,确保阅读的高效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精读,即:运用各种阅读方法仔细地默读,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文本所蕴涵的思想内容(即表现为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精读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有时要对字、词、句、段或篇章结构进行反复地斟酌和推敲,以达到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如在教学课文重点段落或难于理解的地方可让学生进行精读训练。
4、教给多种默读的方法
默读过程就是感知文本、理解文本的过程,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是作者对自己感知的事物,经过反复揣摩,反复推敲写出来的。因此,不采取一定的默读方法,就很难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只有掌握默读的种种方法,才能够加快阅读速度,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读写水平,现简要介绍几种默读的方法:
间读参阅法:默读一篇文章,遇到生字新词或不懂的词句子时,需要停下来想一想;默读完一层或一段文章之后,需要想想这一层和这一段的主要意思;还有时需要通过查阅字典、词典,参看有关书籍和资料,解决疑难问题,这就是间读参阅法。
勾画批注法:一边默读文章,一边运用各种符号,对生字新词、妙语佳句或重点段落进行勾画,作出标记。有时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随时写在书眉上或文章中间的空白处(如给课文列小标题、归纳段落大意、理解重点词、句、段的含义或者自己的某些想法等)。运用勾画批注法,有利于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跳跃品读法:在初步理解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深入研究某些句段的含义和写作方法,就将一般的段落丢掉,集中精力默读重点句段,认真品味,反复推敲,真正弄懂弄通,这就是跳跃品读法。
设疑释疑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例如教师平时可培养学生看到课题就想问题的好习惯。如学习《特殊的礼物》一课时,看到课题马上就会设疑——特殊的礼物是什么?这特殊的礼物送给谁?……看到《无声的竞赛》课题时,马上设疑——为什么说是无声的竞赛?这无声的竞赛是什么竞赛?……有时也可在课文的字词句段上设疑,这样,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带着兴趣默读,注意力就会更集中,也就更有助于理解课文。
联想构图法:例如,在学习《夏夜荷花》、《海底世界》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把课文中的内容画下来。然后把自己画下来的画面,展示给大家看,说给大家听。这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默读质量。
角色置换法:无论是以第一人称写的文章,还是其他人称的文章,让学生身临其境,如在其中。使学生真正感觉到:课文中的“我”就是自己,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一员。例如,《草地夜行》、《欧阳海舍身救列车》、《十里长街送总理》等课文,有助于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默读的质量。
生活联系法:在学习《壁虎》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联系学生自己生活实际中看到的壁虎,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壁虎的外形特点与它捉虫的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