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去了养老院才知道:养老院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养老院并非“福利”机构,很多养老院其实是盈利机构,要花钱买服务的,有钱的自然优待,没钱的就只能勉强生存了……所以那些以为老了住养老院养老的人,真的得先去养老院体验下,不到到时候实际与期待落差太大,心理承受不了……

大多数的养老院都要盈利,不是纯公益的。

很多人以为养老院就是福利机构,工资水平稍微好一点的都能够入住,总不至于让自己晚年过得太凄凉。但是实际并非如此,民政部门所属的福利院、养老院一般不多,现在多数使用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比如大约有多少的养老人群,根据需求提供对外的招标,由各种养老院自行申报投标,最终根据申报的数据跟需求决定购买哪家的服务。

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提供资金并考核,机构提供服务,并不完全是公益性的。很多没有被招标的机构,依然可以以民营养老院的方式,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免费养老,基本不存在。

养老院的福利待遇有好有坏,入住福利院并一定就能“安享晚年”。

因此,养老院的福利待遇就随着入住福利院的费用而有所不同了。像差一点的福利院,可能就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给你提供一日三餐,基本的照料护理。如果需要专人护理,加钱;如果行动不便需要提供医疗救助,加钱;如果需要提供更好服务,住更好房间,加钱……

当然了,也有环境好,待遇佳的养老院:入住之后,全程专人护理,一日三餐有专门的营养师提供针对性的食谱设计,有专业人员按时进行体检、康健护理,还有各种康乐设施可以娱乐……

有钱人的养老,跟没钱的养老,依然会体现得非常极端……

部分养老院存在虐待老人、侵吞老人财产的行为。

而就媒体曝光跟我自身曾经到养老院参观学习的经历来看,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养老院有虐待老人,侵吞老人财产的行为。一来这些养老院平时比较缺乏监管,毕竟很多孤寡老人,哪怕出了什么事也没什么人关心。二来很多住养老院的老人子女并不关心老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只知道定期打笔钱过去,也不管养老院究竟有没有把钱用到实处,有没有好好对待自己的父母……

甚至有些子女,在老人去世多年之后,还依然打钱给养老院,直到“偶然”想起,去探访自家老人的时候,才发现老人早就不在了……而老人的身亡抚恤金,则被养老院冒领……

住养老院比空巢老人的好处,是不用怕“死了没人知道”……

不过对比起很多居家养老的老人,独自在家中病死去世也没有人知道,住养老院起码还每天有人看管照料,不至于死了也没有人知道……当然了,殡葬事宜养老院是不负责的。一般情况下会通知子女过来处理。没有子女的话可能会按照事先的协议给处理掉……

养老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供养,也需要精神满足,养老院很难代替子女提供精神满足。

很多住养老院的老人,住了不久就有了心理问题,感到孤独、寂寞。虽然在养老院衣食无忧,但是精神上却非常空虚,子女不在,身边也没有真正关心他们的人,只有给钱就照顾自己,没钱就要被清退的养老院员工……

特别是当他们生病,需要呵护的时候,子女如果还不来看他们,他们的生存欲望就更低了……所以,子女还是要多看望老人,不要把老人“扔”给养老院撒手不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2

很多老人去了养老院以后,才明白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养老院的一种养老模式,在以前来看,很多老人从内心深处是相当的拒绝,总觉得这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养老院养老体现出什么一个道理呢?体现出,似乎自己的儿女不尽人效,体现出自己没有办法通过儿女来进行养老,这是一种传统的养老方式,所以说不得不采用养老院的方式来进行养老。

但其实在今天来看,这并不是说一件丢人的事情,为什么呢?现在的老年人养老,它并不能够通过传统的养儿防老来实现,原因很简单,现在绝大多数家庭80后出生的群体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所以说想要依靠着唯一的子女来经营养老几乎是很难实现的,这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你的儿女不一定能够在你身边,不一定能够和你生活的同一城市,甚至有些子女在国外,那么基本上是照顾不到父母养老的问题。

那么怎么办呢,我们不得不去依靠这种养老院的方式来实现养老当然养老院方式实现养老,可能我们的想象都是美好的养老院,拥有一个非常好的设施,并且拥有专业的护工来照顾我们的衣食起居等等之类的,那么憧憬是美好的,但现实可能却是残酷的,我们真正进入养老院的这些老人,大多数都是属于失能老人,因为如果说你在失去自理能力之前,绝大多数老人可以完全自理的居家养老,这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说只有在失能以后才会进入到养老院生活。

那么进入到养老院以后,一个护工或者说一个护士所面对的并不是唯一的这一个老人,他面对很多老人在繁琐的工作面前,在日以夜继的工作面前,其实他绝对不会像自己的儿女一样精心照顾我们的衣食起居,照顾我们的养老生活,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只是他的工作,所以说工作当中有一些情绪有一些问题,这都是很正常的,所以很多老人感受到养老院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这么如意。

这其实也是现实,因为大多数老人可能由于这个经济的问题,不可能去一些比较高端的养老院来生活,他可能是去一些终端的或者说低端的养老院生活,因为毕竟自己的养老金可能也比较有限,也许也就三四千块钱,可能刚刚满足最基本养老院的生活,所以说被迫进入到一些比较便宜的养老院,那么它的服务质量包括这个护工的服务标准,其实都是有很大的差距,并不是像我们想象中的这么美好。

所以我相信未来随着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服务体系将会进入到法定阶段,那么未来的服务也会变得更加的好,因为我相信未来从事这个养老服务行业的企业也会越来越多,所以说他们形成竞争以后,那么相对来说服务的提升等各个方面,应该是有所增加的。

第2个回答  2021-02-13

很多人都说老了大不了去养老院,有人照顾吃喝玩乐睡,这就够了。其实,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这两天,听了这位80岁的老人自述,我才知道养老院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80岁的沈大爷自述

沈大爷今年80岁了,他的老伴去世有10年了,老伴去世以后,一直是一个人居住。他的儿女们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他,他一天天地变老,腿脚不方便,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

沈大爷的儿子和女儿觉得他年纪大了,一个人住不放心,儿女们就商量着,把沈大爷住的房子租出去。让沈大爷去养老院养老,子女们也放心。

于是儿子和女儿带着沈大爷去看养老院,他们找了一个不错的养老院,每个月支付的费用不低。沈大爷儿子和女儿觉得只要沈大爷好,花多点钱也值得。



沈大爷就去养老院养老了,第一天,沈大爷觉得有新鲜感,这里的饭菜好吃,有人陪着他说话聊天,过得非常开心。养老院配套设施齐全,就像孩子们上的幼儿园一样,吃的玩的都要有。

开心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沈大爷呆了几天后,他深深地体会到了,养老院就是江湖,养老院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沈大爷是属于那种能自理,子女偶尔能来看望的那一种,所以相对来说,算比较好的。沈大爷亲眼看过不能自理,或者老年痴呆的老人们,他们的生活太难了。一个护工照顾很多个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就像小鸟喂食一样,一个大盆,一人一口地喂。当有老人需要的时候,护工根本忙不过来,不能自理的老人只能等,等到护工忙完为止。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养老院也是如此。沈大爷说听说过校园霸凌,从未见过养老院霸凌,等你亲自住进养老院后,你会发现养老院霸凌是常事。护工们很忙,子女们也很忙,很少有人来管这些闲事。



沈大爷刚去养老院半个月,养老院就有人去世了,在这里就是一个悲离的场所。儿女们来看望时,悲愁暂时忘却,儿女们离开时,总觉得是最后一次见面,所以老人去世是常事。这个去世的老人,刚来养老院10天就走了,她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不和任何人说话,最终一个人安静地离去了。

沈大爷在养老院呆了一个月的时间,他见过太多曾经没有见过的事,他不想在养老院呆了,也可以说,他真的呆够了。这个死气沉沉的地方,让他觉得很难受,有时连呼吸都觉得困难,所以他告诉儿子和女儿,他不愿意呆在养老院了。



可是,儿子和女儿却不同意,儿子和女儿说是沈大爷还没有习惯,习惯后就好了。沈大爷坚持要离开养老院,在沈大爷的坚持下,他离开了养老院,回到了自己的家。这一刻,他才觉得呼吸都是自由的,他再也不想去养老院了。

沈大爷回到自己的家后,他选择自己照顾自己,每周请钟点工打扫卫生,有时自己做饭,有时到外面吃。王大爷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锻炼身体,每天早晚都会去散步,在公园锻炼身体。沈大爷说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生活不能自理了,不管是儿女照顾,还是去养老院都遭罪,所以身体最重要。



养老院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沈大爷讲了很多关于养老的故事,他说去养老院养老了的人,分为4种人。

第一种:有儿女且经常来看望能自理的老人

这种老人属于顶级老人,生活能自理,儿女常来看望,是其他老人羡慕的老人。儿女来看望时,会带很多水果零食来养老院,大多数老人会分给室友,大家一起享用,所以这种老人的人缘比较好。

第二种:有儿女,但是很少来看望的老人

这种老人比较孤独,生活能自理,日子过得还算舒坦,但是如果身体不能自理了,生活过得就不如人意呀!



第三种:无儿无女能自理的老人

这种老人无儿无女,住在养老院,有可能会被人瞧不起,好在生活还能自理,所以自己照顾自己,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第四种:儿女不管或者无儿无女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

这种老人生活最难,儿女不管,有可能是他年轻时不顾家,对子女感情淡薄,导致子女不管。老了,生活不能自理了,儿女往养老院一送,便无人问津。和无儿无女一样,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最难的一种老人。

第3个回答  2021-02-13

印象中养老院,是非常舒服的,有得吃有得玩,生病有人及时带你去看医生,让老人晚年生活非常有尊严,但是邻居大大爷一番话,改变我对养老院的看法。

01、养老院也是小型的社会,冷暖自知。

首先,邻居张大爷年纪越来越大,老伴也离开他,儿女平时忙工作,顾着小家,为了让张大爷晚年生活更加美好,就把张大爷送到养老院,一个月缴纳5000元。至于家里的房子被子女出租出去,张大爷来到养老院,什么都觉得新鲜,吃喝拉撒都是有人照顾,挺好的。

其次,新鲜感一过,张大爷感觉不对劲,自己还可以动,那些行动不便的同年龄,往往要等护工忙完,才等他们,这是非常憋屈的。还有一个老太太,送来一个星期就走,天天都巴巴望着门口,这是想儿子女儿吧。

最后,张大爷呆了一个月,他受不了这么压抑的环境,哪里都是死气沉沉,只要儿女前来探望,老人眼里才有光,他不想过这样生活。对子女强烈提出回家养老,生活卫生请钟点工,平时自己买点菜折腾,实在买不了托邻居帮忙买。

02、他们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

很多人总以工作忙,家庭负担重,而漠视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或者明明有条件,认为照顾老人太麻烦,二话不说就送往养老院,花钱请人照顾。以为自己隔三差五前往探望,老人家不会孤独。

还有养老院里面有同龄人,可以一起说说话,聊聊天,这样对老人,对年轻人来说是最好的安排。但是你们忘了,他们压根就不想去养老院,养老院的护工说白就是拿钱办事,人家能做到亲人一般,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要找那么借口,老人家年纪越来越大,他们渴望是亲情,看着孙儿慢慢长大,身边有人陪着,热闹过完晚年。照顾他们不需要多么费力,平时没事就放他们自己在家里,晚上下班大家一起吃顿饭,难道就这么难吗?

还是你们忘了,我们小时候条件不好,可是爸妈有丢弃我们吗?还不是咬牙把我们养大。永远要记住一句话:“他们养我们小,我们养他们老。”做人要懂分寸,连自己父母都照顾不好,你能做好什么?就算一时成功,难道就没有报应吗?

03、对这件事我想说的。

养老院固然不错,但是家里有条件,就多加一双筷子的事情,为何要把爸妈送养老院呢?他们从来就不是我们的负担,这点要搞清楚,不要想当然,他们为了我们奋斗一生,老就变成孩子的负担,这是良心给狗吃吗?

第4个回答  2021-02-05

我姐姐的婆婆,80多岁高龄,因为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公公去世的早,姐姐和姐夫又都上班,无人照顾,就和姐夫商量把婆婆送养老院去。

最后在咨询了多家养老院后,选择了一家条件比较好的养老院,价格是每个月5300多元,这在我们当地属于比较高档的养老院,目的就是让婆婆在这里生活的比较好。

当时都觉得姐姐的选择是对的。

一、首先选择的养老院在当地是属于条件最好的

据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养老院之所以收费高,是因为有一对一的护理人员服务老人,每天都给老人洗澡,换洗衣服,吃饭也是个性化的安排,尽可能满足各个老人的需求。

看到这个介绍后,姐姐和姐夫很心动,只要能对老人好,花钱多少都不是问题。

送婆婆过去的那一天,姐姐到处看了一下,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因为缴费在当地算比较高的,为了怕别的老人打搅,姐姐要求住了一个单间。

那天姐姐姐夫给婆婆买了水果和一些零食,就在准备走的时候,老人拉着我姐姐的手不愿意松手,一个劲地流眼泪,说姐姐他们不要她了,让姐姐带她回家去,姐姐也有些动容,但是实在是没有办法,家里要是有办法谁愿意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啊?

姐姐婆婆一直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某种程度上就像亲母女一样,刚送去的那一个礼拜,姐姐和姐夫都非常挂念,周末放假赶忙去看看老人。

二、再次过去亲眼所见的养老院现状,很有些失望

到了养老院后,只看到婆婆一个人在房间里睡着,屋里有了一些气味熏人,房间里原来买的一大堆零食水果早已不知所踪。

婆婆看到姐姐后,泪流满面,拉着姐姐的手不愿意松开,他们去做了一会儿,正赶上养老院开饭,能走能动的都陆陆续续的自己去打饭吃。

最苦的就是那种瘫痪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吃饭时候都是绑在轮椅上围坐在一起,有护理人员统一喂食。因为怕他们吃过以后,便溺太多,一般都是喂一些粥食,护理人员转圈的喂,许多老人神志不清,处于痴呆状态,根本就不知道吃饭,吃不吃得进去护理人员也不管。

喂饭这个过程中始终能听到护理人员呵斥的声音,高声喊着让老人张口,就像打仗一样,护理人员表情漠然就像是对小猫小狗一样的,毫无感情可言。

亲眼看到护理人员对老人的态度,你就会完全改变对养老院的看法,你能够想到,一个护理人员要护理着几十个老人,她哪里有精力去照顾这么多的老人,也没有耐心去对老人有好脾气。

如果老人生活能够自理,在养老院里生活相对好一些,毕竟神志各方面还清楚,能够和工作人员交流,能够把自己的诉求告诉护理人员。再说也会和家里人说养老院里工作人员的服务情况。

不能自理的老人在里面就受罪了。大小便拉在身上,护理人员压根没有时间及时给换尿布,有时候屎尿泡着能泡一天都是常事,许多老人患上了褥疮,屁股都是烂肉,就是这样造成的。

所以,现在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就说老了大不了去养老院,真以为去养老院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养老院真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待的。

三、在养老院里也是等级分明的,

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是那种家里孩子经常过来看老人的

经常有家人去看望的老人,在养老院里一般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护理人员也会对他(她)尽心尽力的,每到周末家人探视时,都会把他们收拾的干干净净,老人在养老院里过得也相对舒心一些。

而那些被送进养老院没人过问的老人就很凄惨了,并不全是护理人员不尽心,是因为现在养老院护理人员普遍不足,无法做到人人都能兼顾到。

邻居老蔡夫妻两个,儿子女儿当时都是学霸,在国内也是考上了名校,后来都先后去美国读书并留在了美国,那时候,他们的孩子就成了邻居们羡慕的对象,就是人们常说的邻居家的孩子。

后来老蔡因为中风半身不遂了,幸好有老伴照顾着,每天傍晚老伴推着轮椅,轮椅把子上挂着尿壶,出来遛弯,那时候除了下雨,夫妻两个几乎每天都出来。后来,老秦老伴有一次不幸跌了一跤,股骨头骨折了,也躺在了床上。

没办法子女从美国匆匆回来,把父母的房子卖了,将老夫妻送进了养老院安顿好后,又匆匆返回了美国。

这对老夫妻从住进养老院,子女再也没有来看过,毕竟美国距离太遥远了,回来一趟很不容易。

两位老人和孤寡老人几乎无疑,两个人又都几乎瘫痪在床上,妻子还好些,能够拄拐杖慢慢行走,老蔡就惨了,瘫在床上,屎尿都需要别人换洗,有一次老蔡妻子亲眼看到护理人员一边给老蔡换尿布,一边打老蔡的屁股,打得老人嗷嗷叫,而老蔡妻子却无能为力,只能暗自流泪。

而那些家人经常来看视的老人,待遇则要好很多。

四、说说我家老父亲养老的情况

我家老父亲在70多岁时也出现了脑梗,半身不遂,我们家里人也曾经有过送养老院的念头。

当时我们子女都不在身边,也曾经想过把他送去养老院。但是,他在生病之前就已经找了一个后老伴,家人商量着,要去养老院,就让他那个后老伴一块过去,还有个人照应。

可是,他后来找那个老伴不同意,

一是她才60岁根本不愿意也不需要去养老院,

二如果把我老爸一个人送养老院,她也心疼怕我老爸在养老院受虐待。

再说,我老爸也不愿意去,一提去养老院的事,他就流泪不止。

最终,老爸也没有去养老院,我们家几个姊妹最后经过协商给两位老人请了一个住家保姆,虽然这些年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是,好在老爸的后老伴那位阿姨还不算太老,能够陪伴在身边,子女也不断的回家看看,让保姆不敢太造次。

总结下来:

我觉得如果家庭条件允许还是请一个住家保姆比较合适,从许多个例来看,请保姆要比送养老院对老人来说要好许多,一对一的服务好过养老院那种乱哄哄的找不到人的服务。

当然请保姆,最好身边有人陪伴,这样也不怕保姆虐待老人,如果身边无法有人,那就至少悄悄安装一个摄像头监控她,因为现在无良保姆也很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