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的普通心理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一、我们的行为是如何被生理影响的

1.心理学流派的一些观点

①生物学观点:人的神经基因等生理结构会对人的行为和心理产生影响

②发展观点: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③认知观点: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解释会对我们的心理或行为造成影响

④行为主义观点:人的行为是在学习过程中塑造的,跟奖励和惩罚的关系比较大。

⑤特质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特质很大程度上和遗传有关

⑥社会文化观点:人的行为受到社会文化和规范的影响

2.生物学观点

(1)基因对人的影响

人的许多行为都是因为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比如吸奶、对蛇的恐惧、对苦的讨厌等等。

(2)大脑对人的影响

大脑的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语言、视力、情感、思维等。一旦受损就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3)神经系统对人的影响

神经系统相当于一个通信系统,专门传递信息,主要依靠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二、心理跟行为的发展和变化

1.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有项研究表明,一对双胞胎即使所处环境不同,也会因遗传而在行为上相似,但是实验结果可能并不严谨,因额外变量无法控制,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因此,我们受到遗传和环境二者的共同影响。

2.人生发展八阶段(艾里克森提出):

①婴儿期,0-1.5岁,建立信任感,克服不信任,培养希望的品质;

②学龄期,1.5-3岁,建立自主感,克服羞怯感,培养意志的品质;

③学前期,3-6岁,建立主动感,克服内疚感,培养目标的品质;

④童年期,6-12岁,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培养能力的品质;

⑤青少年期,12-18岁,建立自我认同,避免角色混乱,培养诚实的品质;

⑥成年早期,18-25岁,建立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培养爱的品质;

⑦成年中期,25-50岁,建立繁殖感,避免停滞感,培养关心的品质;

⑧成年晚期,50岁后,建立完善感,避免失落感,培养智慧的品质。

感悟:又重新把埃里克森的八阶段复习了一遍,在发展心理学里,这可是必考的重点知识点,但是又很惭愧,虽然学过心理学,但是没办法回忆以前的知识点了,只能做到再人。学习是需要经常复习的,不然就会被遗忘打败!

三、我们是怎么学习和记忆的?

1.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思维、言语

1.1感觉、感知

感觉的种类: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

感觉的含义: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知的含义:指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收的信号,也就是对大脑接收到信号的一个解释。

1.2学习

学习的种类:本能行为、习得行为

我们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本能行为比较少。

两个典型的习得行为实验:

巴甫洛夫的狗:受到铃声的刺激,把食物和铃声联系起来,进而分泌唾液。先有刺激,后又反映。S——R

斯金纳箱中的老鼠:不小心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食物又强化了老鼠按压杠杆的行为。先有反映,后有刺激。R——S

1.3记忆

记忆的三阶段:

感觉记忆:也叫瞬时记忆,感觉的信息只能停留1秒以内,通常为视象和声象。

短期记忆:信息能停留的时间不超多1分钟,比如记电话号码的时候。

长期记忆:短时记忆经过编码,加工存储就能转化为长期记忆。

我们学习就是需要不断重复,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影响信息提取的两个因素:

线索——比如情境、文字之类的

编码——分类、联想之类的

1.4思维、智能

智能包括很多种能力,有些专家认为这与遗传有关,有些专家认为与环境有关。

智能的发展并不是只受到一方面的影响,它可能与遗传有关,也与环境有关,受到二者的影响。

四.激励理论对我们的影响

激励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我们是如何选择自己的行为

1.本能理论(激励理论的鼻祖):我们生物体天生就有一套基于生理的,能够让我们生存下来的一些行为,这些行为就是本能。(鲑鱼洄游)

有些行为是我们进化过程当中留下来的因为这些行为会提高生存的概率。

这就是为什么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学游泳是最快的,一旦过了一个时期,就会丧失这种技能,具体的其他行为发展心理学有,其他记得不太清楚了。

2.生理需要产生驱动力

当我们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就会让我们觉得特别紧张,紧张就会驱动我们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当需求满足后,我们的紧张跟驱动力都会随着这种需求被满足而减少。

每当看到喜欢的东西,我的购买欲就会驱动去去消费,如果不购买东西,我就会紧张进而很难受,但是当我的需求被满足后,紧张就会减少。

3.认知理论

我们有时候能抵抗生理的需求做出一些行为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认知取决于另两个因素:

(1)对于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的预期。

如果目标的预期特别高,那么采取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

(2)目标对个人的价值有多大。

如果目标价值越多,那么采取行为的可能性就越高。

4.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理论

人行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潜意识,那里潜藏两种基本的欲望,一种是性欲,一种就是攻击破坏的冲动。

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因为这两个冲动其中的一种造成的,或者是由于我们想要控制这些冲动所采取的措施而导致了一些行为。

5.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需求产生的,但这些需求是有层级的,生理需要是最先要满足的。

人类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 这些需要又有先后与高低之分, 即有一个需要层次, 由低到高依次为: 生理需要 、 安全需要 、 隶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求知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即自我完善,指个人潜力的实现, 是人类需求的最高层次。

马斯洛 把四个低层次需要——生存、安全、隶属以及自尊需求称为 缺失性需要 。后三种高层次需要——求知需要、美学欣赏以及自我实现被称为 成长性需要 。

必须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才能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一旦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 成就这些需要的动机就会降低。成长需要则不同, 它不会完全被满足。成长需要越多, 人为寻求进一步成就的动机越强。

人不一定完全遵循需要层次理论的现后次序,因为这与国家的社会文化也有很大的关系。

五、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1.人格的概念:稳定的前后一致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作用:解释不寻常的行为。有以下几种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些行为:

(1)认知理论

当发生不寻常的行为时,我们可以用认知理论去解释,认知不仅与内外部因素有关,我们会从他人身上习得许多东西,这使我们能预见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有成长的需求,希望能超越自我,当人能以健康方式成长时,就会发展出超强的自我,自尊水平也会随着提高。

(3)心理动力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他们都与潜意识有关。

本我是本能欲望的体现,追求快乐原则;

自我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是道德和良知的体现,遵循道德原则。

3.学习人格理论的作用?

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人他的异常行为会受什么因素影响,一个人的人格由什么形成?它会提醒我们注意那些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