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

如题所述

不应该。我觉得这个东西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让孩子从小就感受不到生活的快乐的。

当一个人太懂得人情世故之后就会变得圆滑,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考虑很多,不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害怕得罪别人。虽然这样子的确是成熟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在本应该纯真的年纪变得太过“成熟稳重”,我真心觉得容易让我们失去自我。

我属于过早接触人情世故的那一类,现在想想也是十分后悔,因为自己真的是因为“懂事”而失去了一些本该有的快乐。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我始终会有保留,然后说话做事都是争取做到考虑周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

我的父母都是“打工人”,爷爷奶奶也因为一些别的因素不能带我读书,所以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在学校寄宿了。在学校寄宿可不比在家,得收敛着自己的性子,因为没有人会让着你的。而且如果自己脾气不好还可能被小朋友们“隔离”,大家都不会和你一起玩。

我们班上有个小孩就是因为脾气太倔,结果导致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耍,看着也是比较惨的。就这样我在小学生活了6年,这也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人情世故。后来初中、高中也是寄宿学校,一样的生活。

在上大学的时候,因为自己过去经历的事情比较多一点,所以处理起人际关系也是会游刃有余,成功的选上了班里的团支书。大学的四年,总体来说还是生活得比较轻松的,因为在面对许多事情的时候都知道该如何去应对。

大学毕业工作之后我也一如既往延续了自己的“人情世故”,并且在工作上也比较顺利。有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说,你的“人情世故”给你带来了许多实质性的好处。但是说实话,我并不开心,而且是打心眼里没有那种真诚的快乐。

从小的时候就要约束自己说话、约束自己的行为,真的很累。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都会莫名觉得心酸,觉得自己活得要比别人累很多,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第二天基本自己就好了)。

人一旦经历多了,当面对一些事情就变得坦然了。有一次因为工作出色获得了职位的晋升,这本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但是自己就是笑不出来。我的同事都说我太“老练稳重了”,可是面对这样的夸奖,对我来说真的是一种悲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17

当然不应该。

当一个孩子不被爱,不被接纳,不被尊重,他不会认识到这一切是父母的错,他只是觉得是自己不好,为了赢得爱,他试图做好一切,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小孩,所以他会伪装,压抑,讨好,迎合,他会成为父母想让他成为的人,不过他唯独却丢了他自己。从小到大别人总是和他说你应该怎么做,却从来没有问他喜欢什么。因为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所以他根深蒂固地觉得自己不可爱,他认为别人对他好,是因为他懂事,听话,努力,满足了别人的期待,他一直不敢相信就算自己不优秀,不迎合,也值得被爱。

    一位来访者写到:“下午睡了一会,现在一点都睡不着了,觉得浑身不舒服。总是否定自己,觉得没人爱我,一直没人爱我,从来没有人会因为我是我而爱我,连我父母也不爱,我要乖,要听话,要温柔,要有涵养不可以骂人,要漂亮,要瘦,要会说话,要负责任,要独立,要勇敢,要隐忍,要勤快,要大方,要懂礼,这样才能施舍到其他人的一点爱。我怎么这么命苦,为什么每个人天生就有妈妈爱,而我没有。他们的父母不是因为孩子成绩好,不是因为孩子长得漂亮,不是因为孩子能赚钱,不是因为孩子能养老,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孩子是他生的,就因为他只是他,所以就有人爱,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有人爱。为什么我没有,为什么只要我稍微有哪里做的不好,那些口口声声说爱我的人就都会离去,为什么没有人仅仅因为我是我,不需要我多么优秀,不需要我做任何事就爱我呢,为什么爱我的人需要那么多的条件才会爱我呢,为什么想被爱这么难呢?”

    爱,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当一个人获得无条件的爱的时候,他就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与情感,他不必讨好与迎合,他敢于表达自我,按照自己原本的样子来与这个世界相处。他的的生活目的是为了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期望他成为的人。此时,他内在的小孩和他一同成长,他在内心中是相信自己的,是接纳自己的,他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所以他不必讨好,不必懂事,更不用证明什么。他做的一切是发自于内心的喜好,而不是因为恐惧不被爱,不被接纳。所以他不会为了别人的评判而改变他自己,他可以依靠自己而活,他越来越对自己忠诚,最终他终将成为他自己。

   但当爱成了一种奢侈,他的人生航线就注定会偏离,他的精力已经不是花在成为自己上,而是为了赢得爱,为了被接纳,为何让自己不那么恐惧。为此,他就必须对父母忠诚,而不是对自己忠诚。他必须懂事,必须迎合,必须体谅,必须优秀,结果他压抑了自己的情感,扼杀了自己的思想,他把自己藏了起来。因为这个孩子被嫌弃,所以他也开始讨厌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不让父母喜欢,他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离,最终他的人生目的已经不是为了成为自己,而是为了扼杀自己,成为一个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成为一个易于被社会所接纳的人。他懂事,他努力,他圣洁,他看似什么都好,但他却成了一具空壳,他丢了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灵魂。

   一个人失去了和自己心的链接,他整个人就好像是一个机器人,他所做的一切不是出自于真心,而是出自于指令——你应该懂事,应该努力,应该成功,应该善良,应该孝顺,应该……这些最初来自于他的父母期待与要求,最终成了他赖以生存的法则,他担心不这样做就不会被爱,就不会被接纳,他就会体验到被抛弃的恐惧,所以他遵从于“正确”,却因此失掉了“真心”。也许每个人都说他好,唯独他自己体会不到快乐,因为恐惧,他不敢按照自己真实的情感来活。

懂事,或是很深的绝望,对无爱的绝望。一些患者从小顺从,从不任性,别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优点,但这不过是一种套路,就如同驯兽师下面的动物,他从小就知道怎么做能让周围的人高兴,他的心思不再是一个孩童的单纯,他已经为了活下去而变得复杂。所以懂事的小孩未来并不是一片光芒,而是从此变得迷失,因为就算他不再顾忌自己的感受,他也只会被不断地辜负。试图救赎自己的方式,最终成了他解不开的枷锁。

    小孩是最无助的一类人,他需要周围人给他安全感,让他相信他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不然,他就会自觉无足轻重,也会觉得自己易于被抛弃,不可爱。此时,他的内心就会充满恐惧,缺乏安全感,他所做的一切也不是出自于兴趣,只是让自己感到安全。因为他太弱小,太卑微,太无助,他太害怕了,所以他必须做点什么把自己裹进一个安全的壳里面。很多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中隐藏着如此深的恐惧,他以为自己的人生道理是自由意志的选择,他并没有觉察到,一直是恐惧在左右他的人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03

不应该

引言:人的成熟可能只要一瞬间,与你的年龄可能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当你经历了人情世故,明白了世态炎凉,看穿了社会丑态。自然而然的你就会变得成熟起来,从开始的稚嫩到后来的圆滑。

1.都说言传不如身教,孩同时期,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都是很好的,他们会不自觉地学习身边人的动作语言和行为习惯,成长环境尤其重要。孩子的童年尤其重要,该到什么年纪做什么事情。不可操之过急,家长可以在身边引导让孩子明白。

2.我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小成熟的就早,没什么童年可言,那种感觉糟透了。什么事都想抢着做,生怕做事做错,要顾及这个,也要顾及那个,导致我经常闷闷不乐,很不开心,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孩子心地善良,心思单纯,没有成年人的烦恼与心机,这时候是最无忧无虑的,如果给他们强行加入一些大人的思想,那还叫孩子么,等她们长大了,人情世故的事情太多了,真的很苦恼,倒不如让他们小的时候过一段无忧无虑的生活,每天开开心心,享受爸爸妈妈的关爱与陪伴

3.小孩是最无助的一类人,他需要周围人给他安全感,让他相信他是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不然,他就会自觉无足轻重,也会觉得自己易于被抛弃,不可爱。当一个孩子不被爱,不被接纳,不被尊重,他不会认识到这一切是父母的错,他只是觉得是自己不好,为了赢得爱,他试图做好一切,成为父母眼中的乖小孩,所以他会伪装,压抑,讨好,迎合,他会成为父母想让他成为的人,不过他唯独却丢了他自己。从小到大别人总是和他说你应该怎么做,却从来没有问他喜欢什么。这样会毁了一个孩子的。

结语: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我们无权干涉,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来都不是别人说的算,你得遵从自己的内心,你只有活出自己来,才算给自己的人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06

一些必要的人情世故还是要学的,不要把人情世故想的那么复杂,人情世故其实很简单,就是普普通通的尊重人。

一个人如果拒人于门外,不仅给人留下缺乏教养、傲慢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还会关闭我们获取发展机会的大门,失去难得的发展机遇。所以,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之外,还要让他们懂得必要的人情世故,学会与人打交道。
人情世故的道理,包含在招待客人的过程中,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所以,父母除了让孩子掌握招待客人的学问外,更要注意让他们体会与人相处的道理,进行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明白日人情世故的广泛内涵,做到举一反三。 

1)为人处世的知识也是一门学问。
现在的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明星”,孩子整天被大人宠爱,往往很注重自我,不善于关心他人、替他人着想。孩子不接受必要的礼仪教育,不会招待客人、于陌生人打交道,将来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办事能力,制约个人发展。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本领。 

2)让孩子做个人见人爱的小客人。
除了学会招待客人外,父母还要让孩子懂得做客的礼仪,包括去哪里,对那里的人该怎样称呼,以及大概需要的时间;主动将孩子介绍给主人,强调礼貌用语,首先向大人问好,接受对方热情的招待要说谢谢,告辞时要再次表示感谢,并邀请对方到自己家做客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25

一、能不能让孩子过早的知道人情世故?

家长不要让孩子过早的知道人情世故,如果孩子过早的知道人情世故,孩子就会非常的懂事,孩子心里就会有自卑的现象,家长要克制自己好,不要总是让孩子听自己的话。很多孩子的善良都是伪装出来的,如果家长让孩子过早的知道人情世故,孩子就会非常懂事,孩子就会让父母很心疼,不要拔刀指向自己的孩子。

二、学会讨好

家长如果让孩子过早的知道人情世故,孩子就会去讨好别人,有些孩子在父母出差之后,孩子就会想要一些礼物,家长如果对孩子没有满足,孩子会向别人寻求这些礼物,在孩子的思想当中,孩子认为家长如果不给自己礼物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如果一个家长不想让孩子迷失自我,逐渐的讨好别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认识。

三、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思想,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不能接纳自己的情绪,就证明这个孩子没有办法宣泄自己的情绪。家长千万不要让孩子太过懂事,孩子太过懂事,孩子就会越来越会伪装,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情绪,一个孩子情绪如果一直得不到宣泄,孩子就不会快乐,孩子也不会发展的很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