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是否制造了很多穷二代?

如题所述

“读清华毁一生,读北大穷三代”的传言是偶在网上偶然所碰见的一句话,但是却深刻击中了当前清华北大中大部分贫二代的现状。通过过年回家的案例实证,清华北大研究生高学历的风光早已成为历史,名校制造屌丝而非精英也成为现实。
凡是在清华北大就读的研究生大部分都不愿意离开北京这座城市,而据调查,名校研究生大部分家庭均出自工薪家庭,与二代系无任何瓜葛。二代们相反大部分在较为普通的省市高校就读,比如黑龙江大学就是黑龙江的官二代居多,这些三类学校聚集了最多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名校超高的分数线使得只有寒门子弟才具备这种拼搏的斗志,当然清华北大的二代也有不少,但是大部分以在职研究生等形式,而且与普通的屌丝完全隔离开来,所以不具有代表性。前些年,清华北大这种高校,几乎以清一色的农家子弟为主,农家子弟出人才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今天是寒门子弟,明天却是天子门生,掌控极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主宰庞大帝国的统治阶层,角色的变化使得学而优则仕成为了所有中国寒门家庭的梦想!
然而如今的清华北大研究生刚毕业就要面临高房价的困扰,300万以上的超高房价使得名校精英们一毕业即成为“负翁”,高负债与低收入形成巨大的反差,因此名校屌丝阶层开始形成,这是一群农村中的龙凤,然而当他们鱼跃龙门之后,面临的处境甚至比在农村更为艰辛,高负债使得他们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从一种贫困走向另外一种贫困。由于清华北大学生天生高贵的精神品质,也使得他们不愿意屈就,无论是职业还是择偶,所以很多名校屌丝最终郁郁寡欢而不得志。相反一些小学毕业生,很早混社会,本身就没有什么期望所赋予的压力,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滚大众却获利丰厚。开奔驰宝马,有漂亮老婆儿子,曾今他们的偶像的高材生却不得不拮据得租房过日,如今谁又是谁的偶像?
财富的流向使得工薪阶层依靠工资收入改变命运成为童话,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命运格局似乎说明了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们总是跟不上???
身边实例论证:
1、某某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在北上广城市月收入虽然过万,但是依旧是屌丝一枚。在租的小房子里面生活,挤地铁挤公交。
2、某某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出国攻读博士,年近40,未婚,在国外争取拿绿卡中。年收入虽然可以足够温饱,因不屑于和难民做朋友,平日主要和自己对话,至今未有进入当地的主流社会,经常不由地感叹“苍天啊、大地啊,怎么来到这块土地上了啊”。
3、某某清华北大毕业在某体制内单位任职,月薪不到5000,虽挂着体制内的名誉,但终究不能当饭吃!只能每天对于民生社会大发感慨,然后去动物园批发市场或者淘宝网购些日用品。
4、相形之下,大部分大专甚至中专的学生在中小城市,曾经被老师批评的最没有前途,班级里面最后一排的学生,现在活得至少有模有样,有吃有喝有完整家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