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的作品有哪些?

如题所述

白先勇主要著作如下:

《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一九九九年一月廿六日《联合报》

《夜曲》--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一九七九年。

《孽子》--长篇小说“孽子”开始连载于《现代文学》复刊号第一期,一九七七年。

《秋思》--刊中国时报,一九七一年。

《国葬》--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三期,一九七一年。

《花桥荣记》--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二期,一九七〇年。

《冬夜》--刊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一九七〇年。

《孤恋花》--刊现代文学第四十期,一九七〇年。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八期,一九六九年。

《思旧赋》--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七期,一九六九年。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六期,一九六九年。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刊现代文学第三十四期,一九六八年。

《梁父吟》--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三期,一九六七年。

《岁除》--刊现代文学第三十二期,一九六七年。

《游园惊梦》--刊现代文学第三十期,一九六六年。

《一把青》--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九期,一九六六年。

《谪仙记》--“纽约客”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五期。

《火岛之行》--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三期,一九六五年。

《永远的尹雪艳》--“台北人”首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四期,一九六五年。

《安乐乡的一日》--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二期,一九六四年。

《香港:一九六〇》--刊现代文学第二十一期,一九六四年。

《上摩天楼去》--刊现代文学第二十期,一九六四年。

《芝加哥之死》--刊现代文学第十九期,一九六四年。

《那晚的月光》--又名“毕业”,刊现代文学第十二期,一九六二年。

《寂寞的十七岁》--刊现代文学第十一期,一九六一年。

《藏在裤袋里的手》--刊现代文学第八期,一九六一年。

《青春》--刊现代文学第七期,一九六一年。

《小阳春》--刊现代文学第六期,一九六一年。

《黑虹》--刊现代文学第二期,一九六〇年。

《玉卿嫂》--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〇年。

《月梦》--刊现代文学第一期,一九六〇年。

《闷雷》--刊笔汇革新号一卷六期,一九五九年。

《骨灰》--收录于《纽约客》。

《等》

《谪仙怨》--收录于《纽约客》。

《我们看菊花去》

《Danny Boy》──收录于《纽约客》

《tea for two》──收录于《纽约客》

白先勇,回族,1937年7月11日出生于广西南宁,籍贯广西桂林,美籍华人作家,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8

代表作《台北人》《游园惊梦》《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文集》等。

《白先勇文集》是迄今为止搜集白先勇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各种文类都收齐了。小说、散文、论文、戏剧、电影脚本、访问、对谈,统统有,可以说相当全面的呈现了白先勇这些年的文学活动。

人物经历

1937年7月11日,白先勇生于中国广西桂林,父亲白崇禧是中国国民党桂系将领,母亲名马佩璋;白先勇排第八,另有九名兄弟姊妹(只五人还在世),电台名人白韵琴则为他的堂妹,而家族大多仍居住在台湾。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因此他的童年时间多半独自度过。

抗日战争时他与家人到过重庆,上海和南京,后来于1948年迁居香港,就读于喇沙书院。不久之后在1952年移居台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