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有什么好处?

如题所述

你知道散步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1

散步是指闲散、从容地行走。俗话说得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没事常走路,不用进药铺”。散步是我国的传统健身方法之一,历代养生家们多认为“百练不如一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这里的“广步”就是散步的意思,提倡人们早晨起床后应到庭院里走一走。

健康诊断

散步健身,对各种年龄的人皆适用,特别是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帮助更大。因为他们的身体条件较差,肌肉软弱无力,关节迟钝不灵活,采用这种简单、轻快、柔和、有效的方式进行锻炼,就更相宜。有人对两组中年人进行心电图检查对照,步行上班组(走路20分钟以上)心电图“缺血性异常”的发生率为坐车上班组的1/3。其原因在于,走路对内脏有间接按摩作用。走路时,为适应运动的需要,心肌加强收缩,血输出量增加,血流加快,对心脏起到了间接按摩作用,能防治老年人心功能减弱。运动医学博士认为,轻快的散步20分钟,就可将脉搏的速率提高70%,效果正好与慢跑相同。

散步时平稳而有节律地加快、加深呼吸,既满足了肌肉运动时对氧供给的需要,又对呼吸系统机能以锻炼和提高。尤其是膈肌活动的幅度增加,有类似气功的妙用,可增强消化腺的功能;腹壁肌肉的运动,对胃肠起按摩作用,有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也可防治便秘。

走路还是打开智囊的钥匙。走路能使身体逐渐发热,加速血液循环,使大脑的供氧量得到了增加,成为智力劳动的良好催化剂。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的热量,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散步能促进我的思想,我的身体必须不断运动,脑力才会开动起来”。德国大诗人歌德曾说:“我最宝贵的思维及其最好的表达方式,都是当我在散步时出现的”。整天伏案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到户外新鲜空气处散步,可使原来十分紧张的大脑皮层细胞不再紧张了,得到了积极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培养好习惯

你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去散步,例如早上,或是晚饭后。散步的地方你可以自由选择,像小区里的绿地、公园、清净的街道,都是不错的散步去处。需要注意的是,散步的好处必须经由不懈的坚持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为了健康着想,你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生活提示

1.散步的要领。

散步前,全身应自然放松,调匀呼吸,然后再从容散步。若身体拘束紧张,动作必僵滞而不协调,影响肌肉和关节的活动,达不到锻炼的目的。

在散步时,步履宜轻松,状如闲庭信步,周身气血方可调达平和、百脉流通。散步时宜从容和缓,不要匆忙,百事不思。这样,悠闲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不仅能提高散步的兴趣,也是散步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散步须注意循序渐进,量力而为,做到形劳而不倦,否则过劳耗气伤形,达不到散步的目的。

2.散步的速度。

快步:每分钟约行120步左右。久久行之,能兴奋大脑,振奋精神,使下肢矫健有力。但快步并不等于疾走,只是比缓步的步履速度稍快点。

缓步:每分钟约行70步左右。可使人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亦有健脾胃、助消化之作用。这种方式的散步对于年老体弱者尤为适用。

逍遥步:是一种走走停停、快慢相间的散步,因其自由随便,故称之为逍遥步。对于病后需要康复者非常有益。

3.散步的时间。

食后散步:《老老恒言》里说:“饭后食物停胃,必缓行数百步,散其气以输于脾,则磨胃而易腐化。”说明饭后散步能健脾消食,延年益寿。不过,饭后立即散步对消化系统不利,因此要休息二十分钟左右再去散步。

清晨散步:早晨起床后,或在庭院之中,或在林荫大道等空气清新,四周宁静之地散步。但要注意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

春月散步:春季的清晨进行散步是适应时令的最好养生法,因为春天是万物争荣的季节,人亦应随春生之势而动。

——引自延边人民出版社《防病高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第2个回答  2019-07-23
每天坚持散步有神奇的功效。
现在的人都比较注重养生,运动是养生的一种佳方法,而散步也属于一种运动,它是我们平时经常在做的,那么散步的好处有哪些呢?下文为您详细介绍相关知识。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候,《黄帝内经》里面强调,春天非常适合散步,这是因为我们在户外散步的时候可以让身体放松、心情愉悦,身体里面的气血也会变得更加畅通,整个人都散发着勃勃生机。另外,有科学研究证明。散步虽然简单但是却能够起到防治多种疾病的功效。
一、幸福感涌上心头
不管我们开心也好还是不开心,时间都是要走的,而散步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情绪的,特别是在户外散步,有研究表示,每天坚持散步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抑郁患者的不适症状,它的效果会和服药的人相同,有的人甚至会不再是抑郁群体的一员,而且散步所带来的情绪提升效果要比药物的持续时间更长。
散步是可以提升我们的情绪的,特别是在户外散步
二、创造力超凡
很多人的思维局限,而围绕着街区散步是可以让人的思维进行突破的。不管我们是在工作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是写小说的时候缺乏灵感,出去散步一下,会让你的思绪更清晰,创意想法四溢。有研究成果显示,散步是可以增加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而这两种思维都与创造力有很大的关系。
三、过敏无踪影
空气中的花粉造成你打喷嚏、抽泣和眼睛发痒,让你无法享受户外的美好时光。本能告诉你关闭所有的窗户,尽量不要外出,但这种做法可能是错误的。泰国的研究者发现,仅仅是散步(或慢跑)15分钟就能将过敏症状减轻70%。
四、改善代谢功能
代谢综合征是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严重的副作用之一。它是糖尿病、心脏病,甚至早亡的预警信号。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任何有氧运动(包括散步)都能阻止代谢综合征,甚至逆转它所造成的损伤。然而,提高强度是加快新陈代谢速度的关键。与其悠闲地散步,不如交替进行快步走和慢步走。
五、多活七年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无论体重多少,每天坚持散步能延寿七年。这是因为勤锻炼的人比久坐不动的同龄人更快乐、更兴奋,对未来更有热情。这种积极的心态就有助于延长寿命。
无论体重多少,每天坚持散步能延寿七年。
六、不吃药就能止痛
慢性疼痛被称为一种无声的流行病。如果你是那种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不想做的事情就是起床去散步。然而,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适度的散步可减轻慢性疼痛,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即使潜在的疾病仍然无法治愈。散步的好处并不在于它能治愈慢性疼痛,但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疼痛。
七、骨骼更强壮
骨密度高也是散步令人兴奋的健康益处之一。骨骼强壮的人能避免患上骨质疏松症和随之而来的所有问题,如骨折、残疾和脊柱萎缩。对于骨骼来说,不用则废。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经常散步的人其骨密度在一生中都要高于他们不爱运动的同龄人。
八、视力棒
每天散步能提高视力功能。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经常从事有氧运动的人眼球更健康,并且不太可能患上视网膜退化和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视力丧失等问题。
九、与亲友共度宝贵时光
散步能清理思绪和释放杂念,同时也为你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提供了一个好机会。发表在《体育与运动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散步能为亲友树立效仿的典范。因为当他们看到你收获了步行的好处时,也会鼓励他们多走路。
十、包治百病的特效药
散步之所以被称为“神奇药物”,是因为它有助于预防癌症、糖尿病、心脏病、肺病和许多其他疾病。它似乎能将所有健康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中。与处方药不同的是,散步没有任何副作用,容易获得,承担得起,而且有效。
总结:
散步是平民的一种运动方式,不管是老人、小孩都可以做,但是散步也是有注意事项的,上文不仅像大家介绍了散步的好处,还教了大家散步的正确姿势,大家不妨去上文中学习一下,让你的散步变得更加有意义!
第3个回答  2020-04-23
1.
散步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和调节过程得到改善,从而收到消除疲劳、放松、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用散步来调节精神。
2.
散步时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运动加强,加上腹壁肌肉运动对胃肠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会加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能力提高。
3.
散步时肺的通气量比平时增加了一倍以上,从而有利于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
4.
散步作为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可将全身大部分肌肉骨骼动员起来,从而使人体的代谢活动增强、肌肉发达、血流通畅,进而减少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
对症散步好处多
一、体弱者每小时走5公里以上最好,走得太慢则达不到强身健体之目的。只有步子大,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而且时间最好在清晨或饭后进行,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二、失眠者可在晚上睡前15分钟散步。每分钟走80米为宜,每次半小时,会收到较好的镇静效果。
三、冠心病患者步速不要过快,以免诱发心绞痛。应在餐后1小时后再缓慢行走,每日2至3次,每次半小时。长期坚持可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效改善心肌代谢,并减轻血管硬化。
四、糖尿病患者行走时步伐尽量加大,挺胸摆臂,用力甩腿,时间最好在餐后进行,以减轻餐后血糖升高。每次行走半小时或1小时为宜。但对正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行走一般选择在餐后半小时,而且活动时间也不要超过1小时。
五、高血压病患者步速以中速为宜,行走时上身要挺直,否则会压迫胸部,影响心脏功能,走路时要充分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要前脚掌着地,不要后脚跟先落地,因为这样会使大脑处于不停地振动,容易引起一过性头晕。
第4个回答  2021-02-13
散步是有氧运动,而且饭后散步还能帮助消化,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散步是一种既可慢速,也可快速进行的步行,是简单易行、安全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之一,也是一种动作方式自然、健康的运动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