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有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眼睛是一个感光器官,它也可把光信号数码信息,贮存在大脑中。眼睛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架最灵巧、最完美、高度自动化的“数码照相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工作都离不开它。这个道理无人不知,而且经常把爱护眼睛比作爱护珠宝。但是要使这种爱护能真正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则需要对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了然于胸。

眼睛的上下眼睑之间的眼球部分分为中间的黑眼球和周围的白眼球。

白眼球由不透明的白色膜包裹,它之所以呈现白色是因为在半透明的球结膜下有一层白色的巩膜。

再看黑眼球部分,其中央有一个非常黑的圆形部分,周围略显茶色。中央圆形部分叫瞳孔,周围部分叫虹膜,这两部分由前面的角膜覆盖。

瞳孔通常呈圆形,后方有晶状体,相当于眼内的镜片,起调节作用。瞳孔周围的虹膜内色素丰富,故外观多为茶色。虹膜内色素多的人种可呈深褐色,色素少的人种呈茶色,色素极少的人种如白人则显蓝色。

眼球外观部分的构造可以一目了然。

下面再看眼球的内部构造:

眼球的直径大约有24毫米,眼球壁由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中膜又称葡萄膜)、内膜(视网膜)三层构成,其内部则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随着人们对眼睛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人们形象地把眼睛比喻为“数码照相机”,其中眼球壁相当于照相机的暗箱,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全自动光圈(快门),照相机的底片——视网膜,相当于感光的彩色胶卷。令人称奇的是:人体眼睛的这种高网膜,其大小远不及一张最小邮票的1/4大,其厚度比一张邮票还要薄。但视网膜在1/10秒内,就能接受和传递一个新信息。其速度和信息量,绝对不亚于“计算机”。

外界物体发出或反射过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其中,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称为屈光系统,它们相当于一组综合的凸透镜。

这一组综合的凸透镜必须完整无损,并保持其透明性和正常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把外界的物像准确无误地落在视网膜上。而且,科学研究还发现在视网膜上的物像,正如照相机底片上的景物,是一个“倒立的影像”。然而,人们感受到的,却是直立的正像。其奥秘何在呢?

原来,视网膜上倒立的物像,经视神经传到大脑皮质后,经过视觉中枢的处理、解读,把“倒像”纠正过来,最后出现正位的立体感觉。

科学家研究认为,大脑在影像形成之前,总是会把眼睛传来的信号,进行一番神秘的处理,过滤了一些不必要的或夸张了的某些细节,最终形成人们特别感兴趣的信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楚最相关的物像。所以,大脑发育尚未完善的两三岁幼儿,倒着看连环图画,并不属于异常的病态。

更有趣的是,法国的国旗最初是用等宽的蓝、白、红三色组成,但人们总是觉得其宽度并不相等。后来,索性将蓝、白、红的比例改成30∶33∶37,结果人们反而觉得一样宽了。这种“错觉”视像,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是由于光线折射不一样的缘故。

于是,人们将错就“错”,巧妙地加以利用。例如,聪明的服装设计师,常给瘦型人穿横条纹衣服,会产生丰满的感觉,肥胖者则穿竖条纹的衣服,会显出苗条的印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4
第2个回答  2020-06-17
看书的时候适当看看远方,或者带颜色的东西,少看电视,经常做眼保健操
第3个回答  2020-06-22
眼睛可以帮我们看清前面的路,眼睛还是心灵的窗户,它可以表达出现在的心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