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比较文学的传播研究法

如题所述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将法国学派视为“影响研究”学派,将“传播研究”与“影响研究”等同起来。现在看来,“法国学派”的方法是“传播研究”而不是“影响研究”,我们有必要将“传播研究”从“影响研究”中剥离出来,将这两种不同形态的比较文学研究加以明确的界定和区分。这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传播研究”的独特的方法论特征、它的意义和价值,使“传播研究”与“影响研究”互有分工而又相互补充,使我们对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的划分更为科学化,在研究实践上也更具可操作性。
一 “法国学派”的方法是“传播研究”而不是“影响研究”
在对传播研究方法进行阐述之前,有必要首先澄清与传播研究方法有关的“法国学派”及“影响研究”问题。
长期以来,国内外比较文学界将“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看成是一回事,认为“法国学派”是“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法国学派”,又在这个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文学传播与文学影响等同起来,把“传播研究”与“影响研究”等同起来。然而,如果我们将法国学派代表人物的观点和主张,及法国学派的研究特色做一必要的检讨和辨析,就不难看出,“法国学派”实际上并不赞成“影响研究”。
第一位阐述和总结法国比较文学百余年研究经验的理论家是梵 第根,他在《比较文学论》(1931)中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多国(仅在欧洲范围内而言——引者注)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他所说的这种“关系”是什么关系呢?他进一步解释说:“整个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是在于刻画出‘经过路线’,刻画出有什么文学的东西被移到语言学的界限之外这件事实。”梵 第根把这种“经过路线”分为放送者、接受者和媒介者三项进行研究。从放送者的角度来看,考察一个作家在国外的影响与声誉,梵 第根称之为“誉舆学”;从接受者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等的来源,即源流学(今译“渊源学”);研究文学传播的途径、手段,包括翻译、改编、演出、评介等,即媒介学。由此看来,梵 第根所阐述的实际上是文学的“传播”关系,那时梵 第根没有直接使用“传播”一词,但他所谓的“经过路线”,其意思和“传播”完全相同。当然他也使用了“影响”一词,但他所说的“影响”与“经过路线”实际上是同义词,并没有对“影响”加以严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03
简单来说就是各民族各国之间的文学有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就是传播,传播研究法就是从传播角度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