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是在静海吗

如题所述

北宋年间,我国北方形成宋辽对峙的局面,今大清河、海河一线成为两国“界河”。为抵御辽兵,北宋以杨延昭(名璟,人称杨六郎)为缘边巡检使,坐镇距今日天津不远的河北省高阳县境内的高阳关。今日天津的静海一带,则是当时抗辽的前沿。
静海县史志专家王敬模经多年搜集整理和研究发现:现在天津范围内以静海为中心,流传着大量关于杨家将的传说,静海、武清、宝坻、宁河、蓟县的许多地名,都与杨家将故事有关。他经过考证还得出结论:静海是杨家将古战场,是杨六郎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静海的杨家将遗迹
据史料记载,杨六郎曾率兵驻扎在静海南运河与子牙河间的大洼内。当时辽国准备趁冬季渡过海河、黄河,直捣宋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公元1003年,杨六郎奉命率军进驻大洼一带,将军队按八卦阵形摆成72座大营。辽军连遭败绩后改道南下,最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
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在静海口耳相传,至今不衰。在王敬模陪同下,记者曾对静海与河北交界一带传说中与“杨家将”有关的遗迹进行探访。杨六郎驻兵的大洼,静海人称为古城洼。传说整个洼地都是杨延昭军的大营,其辕门就设在古城洼北部。后来这里建村,取名“辕门口”,元朝时改为元蒙口。
为了搜集辽军情报,杨延昭组建了两个侦探机构:一个设在辕门北1公里处,后来建村名“探马庄”,至近代改称谭庄子;另一侦探机构由僧人组成,传说为杨五郎弟子,杨延昭在辕门西给他们建立庙宇,让其以出家人身份作掩护刺探辽国军情,于是这里被称为“禅房”。禅房现已发展为东禅房、当禅房、西禅房三个村,至今村民还有“五里三桥,双庙禅房”的口头禅。传说当年禅房四面环水,杨延昭为方便僧人往来,在五里地范围内建了三座桥梁。
从禅房村再向西,是王二庄和宗保村。王二庄为今子牙镇政府所在地,原名“望儿庄”,传说是佘太君观望儿子杨延昭与辽军交战之处。宗保村为杨延昭之子杨宗保驻防地。有趣的是,这个曾被史学家指为子虚乌有的人物,已被近年河南新安县出土的“宋朝杨令公停灵碑”所证实,出人意料的是杨宗保是位女性。
宗保村西北不远,有东高庄村和西高庄村。这里地势相对较高,传说为大刀王怀女寻夫骂杨延昭忘恩负义的地方。子牙镇至今还有“站在高庄骂六郎,问你爱奴不爱奴”的民谣流传。临近高庄的河北省大城县今有两个村,叫马(骂)六郎和爱奴,据称与民谣所述故事有关。
另据王敬模介绍,静海还有许多与“杨家将”有关的地名和传说。如梁头乡孟庄子村为孟良驻防地,子牙镇焦庄子村为焦赞驻防地,与杨延昭的帅府辕门互成掎角之势;双塘镇杨家园村,为杨家眷属居住地;杨家园东北原有大粪堆村,为宋军养马场,现名大丰堆,村西又有八虎洼,为杨延昭八兄弟与辽军作战处。
据初步统计,今静海一带与杨家将有关的地名,大约有30余处。静海发现宋代古城洼。古城洼在静海县陈官屯乡钓台村西北1公里处,本市考古工作人员曾在此发现战国砖瓦古城遗址一处。
传说中杨延昭率将士筑土城抵御辽国也发生在这里,对此研究者一度认为有些牵强附会。但据旧《静海县志》载:“钓台村西北二里许有古城,城垣久废,城址或隐或现,宛然可寻,相传为宋杨璟屯兵处。”据村中老人讲,解放前该地还有土城墙垣的遗迹,但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平整土地时,这里全部被改造为农田,如今已一片空旷,踪迹无法追寻。近年来,古城址附近发现不少宋代箭头等兵器,因此北宋在此筑城抵御辽军当无疑问。
此外,今元蒙口村东原有一高丈余、阔数十丈的土台,解放后被推平,传说是穆桂英的点将台。穆桂英其人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之妻复姓“慕容”,善于征战。王敬模先生认为,民间传说中的穆桂英很可能是慕容氏的化身。宁河的“潘杨墓”
宁河县是本市杨家将传说另一个比较集中的地区。该县潘庄镇西塘坨村西,有一高约2米的土丘,树木杂草丛生。土丘占地约80平方米,地下为石砌结构。一条小河从土丘旁静静流过,让人感到一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传说中的杨七郎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shi de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