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夸惜春像神仙托生的,打量了黛玉一番,为何反而一句话没说?

如题所述

世人都以为刘姥姥只是一届农村妇女,进了大观园,那可谓是看块石头都像是金子。若你真觉得刘姥姥是一个口无遮拦没见识的老妇女,那可真是大错特错。刘姥姥若是夸林黛玉,那才是奇怪,那才能证明刘姥姥见识短浅。她不夸,反而更能衬托出红楼梦中的贾府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派繁华背后的东西,可真是值得说道说道。


刘姥姥、林黛玉:二人之间并无不同

这样的说法是不是很奇怪,林黛玉和刘姥姥怎么可能一样呢?一个落魄官家小姐,一个靠女婿养着的农村老太太,这两个人云泥之别。但是实际上呢?林黛玉和刘姥姥并无区别,不过都是寄人篱下罢了。


林黛玉在幼年的时候,林家的确富贵堪比贾府,但是在书中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前提是家财散尽,一无所有投奔而来。刘姥姥同样如此,虽然出身不及林黛玉,但是若真要攀关系,和贾府,特别是王夫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很近的。她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说的便是刘姥姥的姑爷狗儿,姓王,曾于王熙凤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


那么林黛玉进大观园的目的是什么?寻求庇护,一无所有,只求在贾府能够有一席之地,所以林黛玉经常郁郁不得志,毕竟寄人篱下的影子如影随形。而刘姥姥呢?也是为了寻求庇护,想下午弄,冬日生活困难,所以想打打秋风,以便度过寒冬。


林黛玉看不上刘姥姥,刘姥姥也看不上林黛玉

不过是人,那么就都是会随着身处的环境而改变内心的。林黛玉变了,刘姥姥也变了。初入贾府的时候,二人都是为了寻求庇护,可是在贾府呆久了的林黛玉,以及二进贾府的刘姥姥想要的东西自然就不同的。在这里一定要重申一下,刘姥姥是个聪明人。

图片模糊,建议替换或删除 ×


先说林黛玉为什么看不起刘姥姥,一是觉得刘姥姥满口胡言,言谈之间十分粗鄙,二是觉得刘姥姥这个人明明就是想要钱,想要生活下去,可是却不能如同自己一样清高,如此现实,如此拜金。最后一个原因便是嫌弃刘姥姥的出身,觉得她不配和自己出现在一个地方。

再说刘姥姥为何同样看不上林黛玉,一是因为刘姥姥并不笨,劳动人民的智慧或许不如权贵,但是第六感也不差,所以她知道,林黛玉同样讨厌她,二是因为刘姥姥同样知道黛玉的出身,可不是大观园里说得上话的姑娘,所以也没必要处处讨好,反之若是王熙凤的话,必然是要鞍前马后的。


不夸黛玉夸惜春,刘姥姥的人生智慧

刘姥姥和林黛玉以及惜春的故事,是在二进大观园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刘姥姥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拿20两银子了。她想要的必然是更多的,当然,一位堪比贾母的老人,如此滑稽的逗笑不知人间烟火的众人,除了讨好获利之外,其实也暗暗多了一些感激报恩的味道。


惜春是谁?她是贾母亲自盖章认可的孙女,刘姥姥夸贾府像是画里的一样,贾母顺着说是自己小孙女惜春画的,那么刘姥姥顺着话说,夸惜春,自然会让贾母开心。贾府里最大的掌权人是谁?就是贾母,所以贾母开心,大家都开心,刘姥姥自然也能够开心。


林黛玉是谁?贾母较为认可,也算是比较喜欢的外孙女。和孙女相比,在古人的意识里,还是差了一点的。毕竟多了一个“外”字。这也是为何,刘姥姥看到摆满笔墨纸砚的书房的时候,先想到是哪个公子哥的,而不是哪位小姐的原因。再加上林黛玉并不喜欢她,所以怎么夸,其实都会惹林黛玉生厌,哪怕对面是一位绝色美人,还不如夸书房来得更好。而且惜春送给刘姥姥画,林黛玉甚至都不肯给刘姥姥一杯茶。


古代乡下人的喜好,并不喜欢弱柳扶风

当然了,刘姥姥对林黛玉的不喜欢,不仅仅是心理层面的,身份层面的,以及林黛玉本人的厌恶影响的。从古代乡下人的角度来说,林黛玉其实是不讨喜的。因为一个人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谁会管你是不是美人,懂得多少诗词歌赋呢?


林黛玉身体不好,那么就注定了无法劳作,无法生儿育女,其次,林黛玉的似喜非喜含情目,也让刘姥姥觉得没有旺夫相。再加上对刘姥姥非常尖酸刻薄的性格,甚至说刘姥姥是母蝗虫。在古代乡下人的择偶观中,林黛玉只能排在最后。较弱的病美人,普通人是无法欣赏的,真正能够欣赏的,只有贾宝玉一类衣食无忧,追求精神享受的公子哥。


刘姥姥并不是粗俗物质,眼里只有金钱的俗气老太太

但是大家也不要简单的通过书中的描述,就觉得刘姥姥是一位目光短浅的乡下妇女。如果她真的目光短浅,那么为何有资格三进大观园呢?说白了,刘姥姥聪明且有胆识。第一次进大观园,刘姥姥的姑爷害怕被羞辱不敢去,但是刘姥姥去了,忍受了一些伤害,拿到了钱。


第二次第三次同样如此,一次比一次见识广,一次比一次收获丰富。相信很多人都厌恶这样的做法,如果刘姥姥是个有姿色的年轻美女,甚至会有很多人觉得刘姥姥居心叵测吧。但是刘姥姥这样的底层百姓,属于无产阶级,无产阶级没有生产资料,什么都没有,那么努力一把又何妨?成功了得到更多,失败了不过是继续成为无产阶级罢了。


刘姥姥的报恩很多人并没有看到

其实刘姥姥也是知恩图报的,但是一个吃了上顿为下顿忧愁的普通农民,她所能够做的报恩的事情,真的太少了。甚至在书中,并没有大篇幅的描述刘姥姥善良的一面。在贾府败落之后,刘姥姥收养了王熙凤的孩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她已经尽力了,甚至是倾尽全力了。毕竟王熙凤虽然泼辣世故,但是至少在曾经,让刘姥姥一家得以度过寒冬。

其实刘姥姥也是知恩图报的,但是一个吃了上顿为下顿忧愁的普通农民,她所能够做的报恩的事情,真的太少了。甚至在书中,并没有大篇幅的描述刘姥姥善良的一面。在贾府败落之后,刘姥姥收养了王熙凤的孩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她已经尽力了,甚至是倾尽全力了。毕竟王熙凤虽然泼辣世故,但是至少在曾经,让刘姥姥一家得以度过寒冬。

其实刘姥姥和林黛玉之间的恩怨,说白了都是小事。不过就是二人价值观不同罢了,一个清高,一个世故。从刘姥姥的角度来解读红楼梦的话,抛开纸醉金迷,更能够看出底层人士的生存智慧。在困窘的时候给自己杀出一条生路,刘姥姥也算是女中豪杰了不是吗?


还记得刘姥姥在第六回说的话吗?“这长安城中,遍地都是钱,只可惜没人会去拿罢了!”归根究底,林黛玉等人,还是小瞧了我们底层人民的生存智慧。最后树倒猢狲散的时候,很多人还不如刘姥姥。因为她们连和命运抗争的勇气都没有。大家觉得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7

《红楼梦》中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是符合各自的性格、性别、年纪以及各自的阶层的。夸惜春像神仙托生的刘姥姥,打量了黛玉一番后一句话没说,是因为刘姥姥不仅理解不了黛玉的喜好,而且也无法欣赏黛玉的美

刘姥姥无法理解黛玉的爱读书

《红楼梦》中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最先来到的是黛玉的潇湘馆。刘姥姥见了潇湘馆内的陈设,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却不想,贾母告诉刘姥姥,这房间是她外孙女的屋子。

刘姥姥是个乡下人,古代乡下人日子清苦,男孩子读书都是少之又少的,更别说女孩子了。乡下女孩子每日干的,无非是纺线织布和些针线活。乡下女孩子如果会画些花鸟鱼虫,已经算是难得的巧手了。

所以,当刘姥姥听说惜春会画园子时,她觉得惜春非常能干。对刘姥姥而言,像惜春年纪这般小,这么聪明能干,又长得如此好看的女孩子,自然像是神仙托生的。

可是对刘姥姥而言,她无法理解像黛玉这样一个女孩子,房中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即便她能想到这些书都是黛玉平日读的,可是她也无法理解黛玉这样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倘若黛玉不是贾母的外孙女,而是外孙子,刘姥姥自然会说出些“将来定然中状元”之类的奉承话。可是黛玉是女孩子,女孩子又不用去考状元,刘姥姥想不出一个女子读书多能得到什么好处。

所以,当刘姥姥得知眼前这间像书房一样的房间是黛玉的绣房时,她找不出能夸奖黛玉的话来,她只好夸奖起房间的好来。

刘姥姥无法欣赏黛玉的相貌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是《红楼梦》第三回中,作者对黛玉相貌的描写。从“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两句可知,作者也十分欣赏黛玉这类女子的娇柔之美。但是对刘姥姥而言,黛玉的相貌不是好相貌,而是一种薄命相。

古代乡下人娶媳妇,首先要求身体健康有力,其次要求长得周正,最好能带有旺夫相。“似弱柳扶风”的黛玉,首先不符合‘身体健康有力’这一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黛玉,在刘姥姥看来不仅不带旺夫相,而且是一脸的苦相。

刘姥姥而言,黛玉一脸愁云惨淡样子不是福相,黛玉瘦的一阵风能吹倒,不是长寿相,这样的黛玉,她实在看不出美在何处。所以,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后,关于黛玉,她反而一句话也没说。

刘姥姥不喜欢黛玉的病态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说明黛玉带有明显的病相;正因为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之时,众人看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便猜出黛玉有“不足之症”。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女性能真心欣赏另一个女性的病态之美。所以,凤姐说黛玉像美人灯“吹吹就坏”。王夫人虽然明面上不说,但是从她骂晴雯像‘病西施’可知,她也十分不喜欢黛玉这样病病娇娇的女孩子。

因黛玉身体不好,贾母操了不少心。倘若有选择,贾母自然是希望黛玉是健健康康的,而不是一年四季病恹恹的。

对刘姥姥这样阶层的人而言,家里要是有个成天吃药的病人,那可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其麻烦处在于不仅要花钱请医抓药,而且还得劳心劳力的照顾。

所以,见了“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刘姥姥自然很难喜欢得起来,既然打心眼里无法喜欢病恹恹的黛玉,刘姥姥也就说不出赞美黛玉的话来。

综合以上可知,刘姥姥夸惜春像神仙托生的,见了真正由神仙托生的黛玉,之所以一句话没说,其原因就在于用今天的网络语来说,刘姥姥实在是get不到黛玉的美。

第2个回答  2021-04-28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说说话,于是就留下了刘姥姥,还带着她畅游大观园,这一次荣国府之行刘姥姥将古往今来没见过的。

没吃过的,没听见过的,都经验了,因此直到今天还留下了一句俗语,刘姥姥进大观园,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

既可用来揶揄那些见识短浅、孤陋寡闻的人,也可用作自谦或者自嘲。

刘姥姥无法理解黛玉的爱读书

《红楼梦》中贾母带着刘姥姥游览大观园,最先来到的是黛玉的潇湘馆。刘姥姥见了潇湘馆内的陈设,说的第一句话是“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

却不想,贾母告诉刘姥姥,这房间是她外孙女的屋子。刘姥姥是个乡下人,古代乡下人日子清苦,男孩子读书都是少之又少的,更别说女孩子了。乡下女孩子每日干的,无非是纺线织布和些针线活。

乡下女孩子如果会画些花鸟鱼虫,已经算是难得的巧手了。所以,当刘姥姥听说惜春会画园子时,她觉得惜春非常能干。对刘姥姥而言,像惜春年纪这般小,这么聪明能干。

又长得如此好看的女孩子,自然像是神仙托生的。可是对刘姥姥而言,她无法理解像黛玉这样一个女孩子,房中摆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即便她能想到这些书都是黛玉平日读的。

可是她也无法理解黛玉这样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什么。倘若黛玉不是贾母的外孙女,而是外孙子,刘姥姥自然会说出些“将来定然中状元”之类的奉承话。

可是黛玉是女孩子,女孩子又不用去考状元,刘姥姥想不出一个女子读书多能得到什么好处。所以,当刘姥姥得知眼前这间像书房一样的房间是黛玉的绣房时,她找不出能夸奖黛玉的话来,她只好夸奖起房间的好来。

黛玉身上有股孤傲之气自然外溢,令刘姥姥心生距离,不敢亲近。

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就连贾府的一些丫鬟尚觉得她不够亲和,更别说来自乡间的刘姥姥了。黛玉生长于豪门之家,从未与刘姥姥这个阶层的人发生交集。

以她目前的年龄和经历,尚不懂体味刘姥姥的艰辛不易。在她眼里,刘姥姥是个滑稽、老土的可笑的人。无形中,她那心头的傲然又拔高了几分。在探春的屋里,贾母对薛姨妈说:“咱们走罢。他们姊妹们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

探春说求着老太太、姨太太来坐坐还不能呢。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透过贾母的话可以得知,黛玉和宝玉一样有洁癖,不是谁来都欢迎的。

黛玉因洁癖,对刘姥姥会产生出一种远拒的神情。刘姥姥活了七十五岁,哪能没这个眼色。她知道眼前的这位贵小姐不好亲近,自己拙劣的夸赞。

只会换来一个藐视又敷衍的微笑。与其给自己招来热脸贴冷颜的尴尬,倒不如把力气都用在夸屋子上,这样既能讨了贾母喜欢,又尽了自己该有的礼貌。

刘姥姥不喜欢黛玉的病态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说明黛玉带有明显的病相;正因为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之时,众人看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便猜出黛玉有“不足之症”。

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女性能真心欣赏另一个女性的病态之美。所以,凤姐说黛玉像美人灯“吹吹就坏”。王夫人虽然明面上不说,但是从她骂晴雯像‘病西施’可知,她也十分不喜欢黛玉这样病病娇娇的女孩子。

因黛玉身体不好,贾母操了不少心。倘若有选择,贾母自然是希望黛玉是健健康康的,而不是一年四季病恹恹的。对刘姥姥这样阶层的人而言,家里要是有个成天吃药的病人,那可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其麻烦处在于不仅要花钱请医抓药,而且还得劳心劳力的照顾。所以,见了“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刘姥姥自然很难喜欢得起来,既然打心眼里无法喜欢病恹恹的黛玉,刘姥姥也就说不出赞美黛玉的话来。

第3个回答  2021-04-21

因为刘姥姥来贾府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改善自己家的生活状况,对于送她画的惜春自然要说好话,夸她是神仙托生的。对于黛玉虽说打量了之后并没有说一句话,但是走在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时说到:“”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其实也是在变相夸赞林黛玉是才女。毕竟像林黛玉这样的大小姐根本不知普通老百姓的疾苦,自然把她当成一个过来打秋风的老太太,并不会给她什么好脸色,刘姥姥后来还被林黛玉戏称是母蝗虫。

刘姥姥是什么人

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比较突出的人物,她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小婆婆,跟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由此还诞生出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歇后语。刘姥姥一共进过三次大观园,每一次的感觉都不一样。她作为一个外来者比这些生活在大观园当中的人更容易感觉到大观园的变化,从而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大观园的盛衰过程。

刘姥姥夸惜春跟打量黛玉的事情恰好发生在她二进大观园的时候。贾母当时由于年纪比较大,想要找一个跟她差不多年纪的老人聊天说话,于是主动留下刘姥姥并带她畅游大观园。一方面是为了解解闷,另外一方面是为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和活动详细写出大观园的豪华以及作为大家族的贾家到底有多么辉煌。

刘姥姥进大观园

对于刘姥姥来说,这次畅游大观园不但让她看到好多以前没见过,没吃过以及没听说的东西,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看到了封建王朝统治时期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毕竟她是从穷人的眼光来看的,跟贾母、宝玉跟黛玉等人看问题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在他们看来比较平常的事物,在刘姥姥眼中反而成为了一个稀罕物。

对于刘姥姥来说,进入大观园的主要目的就是得到一些赏钱来改善自家的生活状况。所以她进入大观园之后,基本都是逢人说好话,将一个小人物的状况发挥得淋漓尽致。得知惜春是贾母的小孙女之后,直接跑过来拉着惜春,不但夸她非常能干,还认为她是神仙托生的。不但讨好了贾母,还讨得惜春欢心,简直就是一举两得。对于其他人也不吝啬自己的夸奖,把她们都哄得比较开心,这里面体现出作为小人物的大智慧。

刘姥姥到底夸没夸黛玉

‍由于林黛玉认为刘姥姥这个人脸皮比较好,并不怎么待见她。所以刘姥姥知道,怎么夸奖林黛玉都不会让林黛玉对她有什么改变,只好从她生活的地方夸奖她。毕竟像林黛玉这样的美女,夸奖她外貌的人非常多,但是夸奖她房间向书房的几乎没有,这也算是另一种夸奖。

第4个回答  2021-04-18

刘姥姥逛大观园时候,夸惜春像神仙托生的,打量了黛玉一番,没有说几句话,这其中实际蕴含了作者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大雅即大俗,两个人物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刘姥姥大夸惜春

刘姥姥是大观园的过客,这位老太太给贾府带来了巨大的欢乐,上至贾母,下至丫头婆子,都对这位老太太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她虽不识什么字,却能舌灿莲花,自学成才,在贾府混得风生水起。

刘姥姥直接夸过惜春。当时贾母问她园子好不好,刘姥姥直言这比年画上的还要真真的,画是假的,这园子却美得这么真,她表示如果有人能照着园子画一张,她要带回家去,给村子里的人们见一见,就是死了,也得好处。贾母一听,指着惜春就说这孙女会画。

刘姥姥喜的忙跑过来,拉着惜春说:“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么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瞧瞧这顿夸,多应景,多有面子。贾府不但园子好,就连里边的姑娘也能干的,简直就是神仙托生的,好得不得了,估计就算是有心出家为尼的惜春,听着这话,心里也是快乐得冒泡吧。

之后刘姥姥打量了林黛玉一番却没有说什么话,这是为什么呢?

体现了刘姥姥的“不懂得”

从某种角度看,刘姥姥不夸林黛玉,体现了刘姥姥的“不懂得”。林黛玉纵然“病如西子胜三分”,无奈在刘姥姥眼里,她的病态压倒了美态。当大雅与大俗碰撞时,迸发的是深刻的人生哲理。

林黛玉怕花谢,花谢了,她要用锦囊收藏、埋于香冢。而刘姥姥盼花落,“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才能吃了填饱肚子。这是两种相差悬殊的生活状态,曹公都经历过,家族巨变使他从天上跌到地下。贵族的风雅、贫民的艰辛,施舍者的得意、乞食者的落魄,曹公深知个中滋味。

正因遍览世间百态、饱尝人情冷暖,心怀大悲悯,曹公才能用一支笔,勾画出大雅、大俗的两样人生。刘姥姥不夸林黛玉,这个反常举动,只是细节描写,却非常重要。如果看不到作者的精心构思,对相关情节的解读,就可能流于肤浅的道德评判,而错过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况味。

那么刘姥姥在逛大观园,为何对惜春和黛玉格外注意呢 ?

全剧的眼睛

如果把《红楼梦》比作草长莺飞的春天,红楼群芳犹如春花在这里生长,盛放,但也要迎来花谢水流红的暮春气象。林黛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忙两不知”,是送春的开始,之后群芳凋落,四散流离;而贾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则是送春的结束。

三春过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刘姥姥不仅仅是反映贫富悬殊的道具,还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是《红楼梦》线索式的人物,通过她的眼睛,看到了惜春的灵气,黛玉的不凡,也预示着她们两个是诸芳流散始末的标志性人物。

那么大家看懂这部《红楼梦》了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