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与坏人的标准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一个人做了100件好事有一天做了一件坏事你觉得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判断:一个坏人总做坏事,但当他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对他的看法可能马上会改变,会原谅他过去的种种,并对他做的这件好事大大赞赏,以至于认为他就成为好人了。相反,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我们往往就只看到他的这件坏事,而对以往的好事视而不见,认为他原来是个坏人,甚至会认为他原来做的好事都是有预谋的。
举个例子,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吐蕃国师鸠摩智和少林方丈带头大哥。大家都知道前者几乎是一个大魔头,无恶不作。作为出家人,本应六根清净,一心向佛才对,可他却带着一批手下到处找人挑战,弄得江湖上不得安宁,大理段氏的天龙寺因他而再无宁日。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在一个枯井中,鸠摩智武功尽失,而不再有争强好胜的念头,回去好好念他的经了。段誉就此原谅了他,大家也原谅了他,认为他改邪归正了。以前的事情一笔勾销,既往不咎。我们再看看带头大哥的故事。33 年前,带头大哥得到讯息,辽人要进攻大宋。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少林的高僧呢。于是带头大哥就带领一帮江湖豪杰,守在雁门关,等待着辽军的到来。可当时等来的只是普通的契丹百姓。我们知道,当时的情况,各种资讯闭塞,中原的人很可能从来没有见过辽人。于是悲惨的一幕就发生了,这也造就了乔峰悲剧的一生。这是错事其一。其二,带头大哥犯了佛教中的戒律之一,与叶二娘有了私情,生下虚竹。我们姑且不看他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就算是他做的坏事。他一生做了两件坏事。可是他做的好事呢,小说中没有直接提到。可是单从少林方丈这一头衔来看,他应是好人中的好人。那他的结果是什么呢?少林方丈被杖责吐血而死。
简单说来,一个坏人,做了好事,他的一切坏事不但不被惩罚,反而因这件好事,赢得了很多的表扬。而一个好人,做了坏事,他的所有好事不但不被承认,反而因这件坏事,得到的惩罚远远比坏人做同样的坏事得到的惩罚严厉得多。这样看起来很不公平。同样是好事,为什么坏人做了效果就不一样?同样是坏事,为什么好人做了结果又不一样?佛教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对于十恶不赦的人,有了向佛之心,便可成佛。鸠摩智算是要立地成佛了。可是佛教的清规戒律又说了,犯了戒是要受惩罚的,甚至要受非常严厉的惩罚。少林方丈这样的高僧看来是成不了佛了,可能还要下地狱也说不定。我们常有成语,“一著不慎,全盘皆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再好的东西,只要有了一点点瑕疵,它便不再是完美的了,甚至还不如一样不好的东西。生活中的种种迹象都表明了我们的这种看似很奇怪的,很不公平的倾向。也许有人说,人性本恶吧,或是人就是自私的吧,或人都是追求完美的吧。
实际上,当我们去掉这些主观的因素,将好与坏当作是同样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实际上并不注意好还是坏,我们注意的是从好到坏,或是从坏到好。也就是说,我们注意的是好与坏之间的变化,而不是好与坏本身。
和一堆散落在地上的卡片相比,堆叠成形的卡片能带来更大的资讯量。
这样的一个事实实际上可以用夏农的资讯理论来解释。假如一个事物有 2 个状态 {S 1, S 2}。当它长时间处于某个状态 S 1 时,那么它下一时刻处于 S 1 的概率 P(S 1) = p 1 就会很大(不妨设为 0.9),而处于状态 S 2 的概率 P(S 2) = p 2 就会很小(p 2 = 0.1)。事件 S 1 给人带来的资讯量就为 I 1 = -log(p 1) = 0.152(取 2 为底),S 2 的资讯量为 I 2 = -log(p 2) = 3.322。显然 I 1 远远小于 I 2 。也就是说,当这个事物下一时刻仍然处于 S 1 时,它所带来的资讯很少,因而它的影响就很小,因而也就有很少人会在意这件事。相反,当其处于 S 2 时,由于资讯量极大,它的影响就很大,因而大家都会很注意这件事情。回到上面的故事,鸠摩智变好的概率很小,所以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他就带来了轰动效应,于是人们把他以前的所做所为都忽略了,还对此次行为大加赞赏。而带头大哥呢,他做坏事的概率也很小,所以当他做了所谓的坏事之后,他所受的惩罚远比一般坏人所受的惩罚严厉得多。
所以,我们乍一看很没有道理,甚至很不公平的事情,其实内在是很符合自然界规律的。懂了这些,便不再会被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所迷惑。如今网路时代的各种事情,不过是为了得到轰动效应而做的一些小概率事件罢了,比如辍学开公司而成为世界首富,比如怎么怎么一夜成名??大多数人是不会这么干的。好好生活才是真的。

好人做100件好事做了一件坏事,坏人做了100件坏事做了一件好事,谁更好?

我认为有两种答案。从整体上看,好人做的好事多,应该是好人更好。但我个人认为坏人也有好的理由。好人做了100件好事以后开始做坏事,这是一种堕落。坏人做了坏事以后,开始做好事,即使只有一件,可他有向善的心,可谓浪子回头金不换。以上仅为个人意见。望采纳。

一个好人做了坏事,那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了坏事,那他是好人还

人没有绝对的好坏,所以没有绝对的好人跟坏人,只是看他现在在做好事还是坏事

一个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和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世人如何看待?

坏人做好事别人以为是别有用心,好人做坏事别人会以为他以前地好都是装出来地

一个人在被逼的环境下做了一件坏事 那他是好人 还是坏人呢

好人VS坏人
小时候去看电影,老是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问烦了,我妈就说:这个世界上啊—除了你,全部都是好人!现在想起童年时过于追求好与坏的执著,不禁哑然失笑。
生活毕竟是复杂的,不象是旧时的反特电影,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只要人物一出现在萤幕上就能一目了然;更不会象京剧里的脸谱,写满了善恶忠奸。在纷纷杂杂的世界上,人不免活的多种多样,同一个人,往往即是好人又是坏人,好与坏的区别,不过是进行评价的评论者不同而已。
记得黄永玉先生有这么一句话,"坐在汽车上时骂骑脚踏车的,骑脚踏车时骂开汽车的",说的是立场的问题。仔细想想,好人与坏人不也是如此么,还不是各人的立场不同。生活中,经常有善良的人是我们的敌人,也就是坏人;也经常有所谓的恶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称之为好人。但我们眼中的好坏人,真是那么绝对吗?换个立场试试,会不会是另一种风光呢?
小时候总在学习,先是学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再后来就要学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当然也得学习什么是好人,什么坏人。以为能够明辨是非,识别好坏是真本事。长大了,事故了,明白了真有本事的人多是些是非不分的人,也开始懂得了人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才恍然明白区分好坏、明析是非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啊。
想想秦桧再坏,也创立了宋体字,为中国书法作出贡献;包公再好,还不是铡了追求恋爱自由的陈世美。一个人的功过,历史怎么能够简单的评说?好坏又如何界定得清呢?
也许好与坏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时点数,并不是人生。随着人生的浮沉与起落,位置的高低和变化,相信每个人角色的好坏也同样在变化著,永远都没有定数。只有人性最根本的东西,脱离了善恶与美丑,不随其他因素的转变而转变,永远保持着自己的执行轨迹。

=========================
坏人
我不求上帝赐给我,我只求上帝别理我。坏人如是说。
上帝不爱理坏人。上帝说,对坏人没有废话可说。
坏人愈坏了,坏人知道,作为坏人只有一个下场,所以坏人想从良,坏人在早晨决定从良,中午便心思不定,说道:上帝,原谅我的邪念。而晚上坏人又是坏人。
坏人还是一天天的混,一天天的坏,就像从前,甚至更坏了一些;坏到恶劣的程度。
坏人还是一天天的混,一天天的坏,渐成习惯,从良念头渐淡了,淡到如烟雾似的。
坏人渴望奇迹出现,渴望不是上帝赐予的奇迹出现。坏人如是说。
隔着铁窗,坏人仰首望着天空。
天空昏暗。
天空是空的,天空容不下坏人的笑容。
坏人以为自己不相信来生。
如果有来生……,坏人说,我会是——也许会是,一个好人。
上帝爱理好人。坏人想。
好人
我不会像坏人那样整天等著上帝,我会自己去做上帝要做的。好人如是说。
上帝不爱理好人,上帝说,好人太烦了。
好人还是好人,只是好人做好事越来越胆怯了,像好人不是好人而是在偷东西的小偷;好人做的好事越来越少了。因为做了好事人们给好人的不是赞许而是白眼。好人说,我不求报答不求名声,但我也不求一件好事一个白眼。于是好人也坏了。
好人开始一天天的混,一天天的坏,不再善良,忘记以往的时候,成为标准的坏人。
好人开始一天天的混,一天天的坏,愈近自然,将下作视为平凡,不觉良心的亏欠。好人愿意做想做的,愿意做自己想做的。好人如是说。
隔朦胧醉眼,好人望着满街灯火。
灯火明亮。
灯火照不亮好人心中的灰色。
好人以为自己相信有来生。来生又怎么样?好人说,来生还不是当坏人?
上帝不爱理好人,好人想。
混混
好人不能算好人,坏人不能算坏人。
那算什么?
算混混。混混就是没意义的活着的人。
我不做坏事,因为我要对得起良心;我不做好事,因为我不想挨白眼。
我不能算好人,但我也不是坏人。
我是混混。
好人可以变成坏人,坏人可以变成好人,好人和坏人都可以变成混混,混混又可以变成好人或坏人。
但是,无论怎么说,前三种变化都比第四种变化容易的多。
因为做坏人需要蒙蔽良心,做好人要忍受白眼和非议。而做混混所需要的就是混。
然而作为混混也是种悲哀,混混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活的,别的人老了死了还能想想自己曾经做过些什么,并为此欣慰或悔过,而混混不能。混混老了死了都在混过每一天而没干别的。
别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他们只能猜测未来。混混却知道自己的将来,混混的将来和现在一样,是混。

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好人,为什么好人做一件坏事就不

需要改变人们的评价标准。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

一个人做了九件好事 一次不做就是坏人;一个人做了九件坏事 一次不做就是好人。这就是好人的公式,所谓

有理有理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是罪臣要杀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榜样要表扬也是这个道理。不得不说中国文化深不可测,博大精深啊

一个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无法被原谅、一个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值得我们回头?

社会不是现在变成了这样,而是历来就是这样。
从你的问题来看,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不被原谅,坏人做了一件好事就被称赞?
一方面,好人偶然的,无意的,或因为某个特殊的原因做了一件结果不好的事,不原谅他的的人,一类是糊涂蛋,社会上的糊涂人并不少吧。另一类是别有用心的人,他们通常有一个理论:既然你是好人,你就不能出错,否则就证明你也不是好人,就是他们常说的,好人也有坏的时候。既然"好人也有坏的时候",那么"我"就可以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做坏人,言下之意就是,你也有坏的时候,凭什么指责我做坏事。而头脑清楚的人的人会看到,好人做错事的偶然、无意或不得已,也不会因为坏人偶尔做的一件事就算改好,还要听其言,观其行。
另一方面,坏人偶尔做一件有好结果的事被称赞,也是一种是软弱的人,觉得坏人终于改好了,自己不会再被欺辱了,另一类就是善良的好人,他们总是乐于成就别人,乐于看到美好的事。
大家都感受到了的一个现象,也是历史悠久的。一个人受到了坏人故意的伤害,许多人不是谴责加害者,反而劝受害者算了,原谅他。
就是众多这样胆小懦弱,没原则奴性的人,造就了一个这样的社会:坏人横行无忌,正义的力量遭受打击。结果怎么样呢,人与人之间充满仇恨、不信任、冷漠、鄙视。就连坏人因为坏事做得太多,同样没有好下场,同样是这种氛围下的牺牲品。
参照一下发达国家的做法,也许我们能明白点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的人大多才是是非分明,有恶必惩的。他们认为,人做了坏事,就应该受到惩罚,而原谅是上帝的事。结果是,他们收获了一个有规范,有规则,人与人之间比较友好的,邪不压正的正常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多数人才能把精力时间用在怎样好好做人,做好自己的事情上,而不必用很多精力时间来应对坏人,许多精力被无谓地消耗。
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觉得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长相如何,

非要说他说好人还是坏人呢,我觉得是好人。但论及长相,偏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