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选太子,为何选择了最平庸的李治?背后有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李世民之所以立李治为太子是因为李治性情温和,将他立为太子可令他与另外两位嫡出皇子李承乾以及李泰共存。李世民在登基初期便曾册立过储君,即李承乾。此人为长孙皇后所生,是李世民的嫡长子。李世民对这个儿子很是宠爱,但是被他寄予厚望的李承乾却在长大之后逐渐偏离正轨。待贞观十七年的时候,李承乾更是因为举兵逼宫失败而遭到废黜,之后在贞观十八年的时候于流放之地黔州去世。

在李承乾被废之后没多久,李治便被李世民立为了新储君。对于新储君的人选,李世民一开始所属意的人选其实是皇子李泰。李泰以及李治都是李承乾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其中李泰的年纪要长于李治。也就是说,李泰与李治分别是李世民的嫡次子与嫡三子。李世民对嫡出的这三个儿子均非常喜爱,其中李泰因为“聪敏绝伦”而尤为受宠。本就因身患足疾而心生自卑的李承乾见李泰这般受宠自然颇感危机,他时常担心李世民会改立太子。

不过在李承乾犯事之前,李世民从未想过更换太子。但是不知其心思的李承乾却因为不安而最终走上起兵造反的错路。事实上李承乾的担忧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李泰确实因李世民的偏宠而生出了夺嫡之心。而待重新立储时,李世民原本打算册立李泰,而李泰也向他保证将来会“杀子传弟”。但是没过多久,李世民便从李治那里听闻李泰曾出言恐吓于他这一事情。紧接着,被废的李承乾也告诉李世民说他之所以会谋反便就是因为李泰存有夺嫡心思。

这两件事情让李世民意识到“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虽说喜爱程度不同,但是李世民始终希望能够同时保住李承乾、李泰以及李治这三个儿子。也正是基于这一目的,李世民后来才会转而将才能相对比较平庸,但是性情却十分温和的李治立为新储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8
可能是由于理智最为平庸,所以他的影响力也最小,才会选择对方。最后的原因就是他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的威胁,所以才会传位给对方。
第2个回答  2022-05-18
主要是因为虽然很平庸,但他很努力也很敬业,对百姓是非常好的,百姓们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
第3个回答  2022-05-18
因为当时李世民的儿子进行了造反,他比较厉害的儿子都已经没有能力去继承皇位,所以只能选择李治;当时他的皇子也就只剩李治是嫡出,所以只好传给他了。
第4个回答  2022-05-18
因为李世民的本性是想让武则天来辅佐皇帝。李治又非常的依赖武则天,所以让他成为皇帝最好不过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