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抗战时期故事

如题所述

朱德抗战时期故事:

一、一根竹手杖

1938年4月,朱德率领八路军总部转战于山西省沁县、武乡县西部山区,指挥八路军反日军九路围攻的战斗。在从义门村移驻去寨上村前,朱德的左小腿上生了一个疮。

由于战事繁忙、条件艰苦、营养差,加上日夜操劳,疮口已经化脓,使他疼痛难熬,人也瘦了许多,不得不拄着一根竹手杖助行。后来,朱德查访到一位弓姓老中医善治疮病,便决定前去走访他。

一天下午,朱德拄着手杖找到老中医弓茂昭家里,请他治疮病。老中医只知道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八路,于是当即检查后下了药。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治疗,朱德的疮疾痊愈,并且身体也逐步强健。疮病治好后,朱德要付药费和行医费,结果被谢绝了。

弓茂昭说:“我活这么大岁数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好的军队,我虽是一名乡村中医,但我一生认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不收不义之财。我是个穷医生,可我有许多穷朋友,我为你治病,就是为咱穷人的好军队治病,我是心甘情愿的。

其实用的大都是中草药,只要我按时上山采集就行,采回来后再按照一定的程序严格加工即可,我不仅不会收取分文,而且今后如果咱队伍里有生疮病的,还可以来找我救治,我同样会分文不收。你们为咱穷苦人打天下,我能为自己的军队治病救人,是理所当然的。”

朱德觉得很过意不去,于是准备了一顿便饭招待弓茂昭以表谢意,之后,他拿起病中经常拄的那根竹手杖,说:“我是个当兵的,又在抗日战乱中,没有什么好礼物赠送的,就把我拄的这根竹手杖送给你作个留念吧。”

弓茂昭欣然接纳,高兴地说:“礼轻情义重啊。我也老了,收下这根手杖,让它陪伴我走乡串户为穷人治病吧!”事后,弓茂昭才得知他收治的病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便将这根竹手杖当成宝贝珍藏在身边。

日军侵占当地时,弓茂昭用油纸将竹手杖包了又包,埋于房后的地下。后来,弓茂昭夫妇均不幸丧生于战乱中。在临终前,他们将其侄子弓献玉(又名应卯)叫到面前,告诉他埋手杖的地方,并嘱咐他等战乱平定后及时挖出,好生保管,说:“那是咱家十分珍贵的传家宝。”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弓献玉曾多次寻找这根竹手杖,却都未能找到。幸运的是,在1956年春耕刨地时,这根沉睡地下的手杖才意外地重见天日,在一层层油纸的包裹下完好无损。

二、“你占了警卫战士的位置……”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天,毛泽东、朱德以及中央其他九位首长一道去看戏。朱琦和朱敏也跟着去了。当时,党中央只有一辆汽车。戏散场后,朱琦走得快,先上了汽车。这时朱德走过来对他说:“你下来,步行回去!”

回到杨家岭时,朱德诧异地发现朱琦也在门口站着。便问:“你怎么样这么快就回来了?”朱琦回答:“我是站在驾驶室外的踏板上回来的。”朱德生气了,语气中透着愤怒:“你占了警卫战士的位置,那人家就只好步行回来了,是吧?你呀,你”朱德气得在大路的草丛里来回踱步。

在稍稍平静下来后,又耐心地对朱琦说:“你想想,警卫战士的职责,就是要保卫首长的安全嘛。你站了人家的位置,战士不能随时行动,万一路上有情况怎么办?你妨碍了战士们执行公务,知道吗?”“是我错了,爸爸!”朱琦赧颜地低下了头。

建国前是这样,建国后,朱德对亲人在这方面的要求更严格了。朱德的老家有个侄孙,不太安心在农村工作,曾几次写信给朱德,请求朱德把他调到北京工作,朱德都拒绝了。后来这个侄孙作为适龄青年参了军。

一次从东北回老家探亲,途经北京时去看望了朱德。朱德对他说:“你参军了,咱们是革命同志关系,尔后才是其他关系,你要模范遵守部队纪律,好好学习,严格训练,努力进步。”

几年后,这个侄孙临近复员时到北京请求朱德帮他在城里找个工作,朱德说:“使不得,回原籍安置是政府的政策,我要带头执行,不能有半点特殊。你在部队入了党,共产党员更应该服从组织纪律。仪陇县天地广阔,需要你,你要愉快地回老家去,由地方组织安排,无论干啥都要干好。”

这个侄孙听从了爷爷的教诲,愉快地回到了家乡,当地政府安排他当了公社的放映员。

三、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朱德同志也跟着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的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在藏他的扁担了。

四、一块银元

1936年,当时共军三千多战士都驻扎在一个村,吃饭成了一件大难事。一开始还有地主造谣诬陷红军,然后村民对红军又不了解,一时间筹集粮草陷入困境。朱德军长严明纪律,让战士挨家挨户去开导村民。有一天两个战士来到陈亮家,发现人不在了,又发现门口有两个南瓜。

小战士想:人不在,怎么买瓜啊。大个子战士直接把南瓜割下,说:留下字条说“买两个南瓜,以后付钱,红军留。”然后把字条放在架子上就回去了。朱德吃了南瓜饭后就问南瓜是谁买了,在知道没付钱后就叫那两个战士说:“人不在,也不能白吃人家东西啊。”

还给了两个战士一块银元让他们去付钱。他们本以为办了件好事,没想还挨了批评。之后红军的种种表现让村民消除了误解,外逃的村民也回来了。这时陈亮发现自家家南瓜不见了,他在村民会上无意说了这件事,不想这两个战士又狠狠被批评了一顿。

在后来发现南瓜蒂绑了小包了有一块银元,就知道自己误会红军,陈亮倾其所有把鸡蛋鸭蛋装满箩筐,还用红纸写着“拥军爱民”提着去慰问红军。

五、有点力量就要帮助群众

抗战期间,一年割麦子时,一队八路军从一个村边开过,营长骑马走在前面。一位老太太很吃劲地背着一大捆麦子,从对面走过来。这时,路边有一个穿军装的人把营长拦住:"你担任什么职务 ·" "我是营长!"

那人又问: "任务是不是要紧·"营长跳下马来说: "不十分要紧。"那人用手指着老太太说: "那么,让队伍前头走,用你的马到村里去套一辆车,替他把麦子拉回去。"营长按照吩咐把老太太的麦子拉到家里。那个吩咐营长的人就是朱德总司令。

总司令还和蔼地告诉他: "革命干部的优良品质,首先就是群众观念。你骑在马上,看见老太太那样吃力地背着麦子,不体恤她,不帮助她,这是不对的,因为你的任务并不是十分紧迫。以后要好好记着:只要有一点时间,一点力量,就不要忘记帮助群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3
朱德元帅,1886年2月1日出生于四川仪陇县李家湾一户佃农之家。世代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终年劳碌仅能糊口。朱德的母亲在朱德出生之前的几个小时还在干活。朱德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使他从小就开始干力所能及的劳动。五岁时就上山砍柴、割草。
朱德因过继给无儿无女且又十分喜欢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学,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六岁时朱德进入私塾,二十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一年后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由于在这里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
毕业后于1908年邀几位同学好友一同回仪陇县城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任学校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学生由几人很快发展到七十多人。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他毅然弃教从军,从此走上了曲折、伟大的革命道路
第2个回答  2019-11-30
我只是一个学生,不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