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原则和依据分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积极鼓励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该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老师们的教学设计

多年的实验后,老师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基本上可以接受这种理念,但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可能会遇到这种问题。究竟如何设计教授才能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重新学习新课程标准。语文素养不仅包括阅读、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培养,还包括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学欣赏能力、文化品位的培养和提高。

“经常、合作、探索”

“经常”是指学生对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在他们的怂恿下积极思考和学习。“合作”是和他同学一起解决问题,学会敢于发言,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探索”是“探索”是“探索研究”。也就是寻找答案,努力解决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培养探索世界、探索问题的兴趣。对于文本解释,这意味着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问题,根据现有的知识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分析资料,寻找问题的答案,获得对文学世界、语文世界的感觉和理解。

新的学习方式

再次理解“自主、合作、探索”,就知道教育设计要有什么目标,要培养什么能力,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才能有助于形成这些能力,或者不会出现“旧瓶子装新酒的现象”。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会理解为老师的设计问题、学生讨论答案、老师再次提出明确答案的问答式教育。或者以学生能否出色地回答问题为目的,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以老师的说明为主,无视学生独特情感的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4
老师要根据理论依据,教材依据,学生依据为原则,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还要充分的了解教材。
第2个回答  2021-11-24
教学设计环节的原则就是一定要有连贯性,同时也需要有合理性。依据就是要根据专业的一些知识进行设计,不能凭空捏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