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90服务中心可以咨询调动事项吗?

如题所述

  (桂晓燕 胡再恩 郭路群)在宁波市林林总总的200多条热线电话中,有一个老百姓记得最牢、用得最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号码———81890,它是宁波话“拨一拨就灵”的谐音,宁波市海曙区建立的市民求助热线,现在已演变为宁波市的市民求助服务中心。

  81890诞生于2001年8月18日。它以“便民利民、有求必应”为服务宗旨,为市民提供家政、维修、交通、医疗等17大类170项服务信息。近4年来,81890共为市民解决求助事项50余万件,并创造了办结率100%、老百姓满意率99.86%的奇迹。

  灵不灵?

  宁波市海曙区副区长兼中心主任许义平说得好:拨一拨就灵,关键是一个“灵”字。那么,拨一拨到底灵不灵呢?

  2001年8月18日,也就是中心正式成立的当天,西门社区丁先生打来电话说,他们那边有一只窨井盖没了。这天刚好是星期六,有关部门不办公,81890工作人员就让他下星期一听答复。丁先生当时不满地说:“什么‘便民利民、有求必应’,还不是形象工程!”

  常务副主任胡道林得知后,亲自打电话询问西门社区这只窨井盖究竟由谁负责。后经调查落实,发现小小一只窨井盖竟有六七个“婆婆”,最后落实此窨井盖属“大市政”管辖。几经周折,终于把大市政的一把手找到了。执行部主任严洪海请一把手当场签字,仅一天半时间就解决了。

  “我是来宁波的外地车驾驶员,柴油没了。你们能帮忙吗?”“有两个老外想在宁波逛一逛,请问哪里找得到懂英语的导游?”……诸如此类五花八门意想不到的问题,都难不住81890。

  为啥灵?

  任何人看了这些内容,恐怕都会在脑子里提出一个问题:81890为什么这样灵?

  支撑81890热线服务平台的是三方面资源和一个庞大的信息库:一是整合了政府资源。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许多老百姓还是不清楚办事究竟应该找哪个部门,怎样找。由政府出资建立的81890信息平台,构筑了政府各职能部门与市民之间沟通的桥梁;二是整合了市场资源。81890现有570多家各类服务企业、16000多名员工加盟。通过有效运转的市场机制,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和企业的服务实现“对接”;三是整合了社会资源。81890组建了上千名“红帽子”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市民提供各类个性化服务。在整合这三方资源的基础上,81890工作人员通过无数次为民服务实践,建立起一个拥有50多万条即时信息的庞大的信息库。

  正是因为有了这三大资源和一个信息库,81890得以实现“三全”的高难度服务目标。

  求更灵

  面对如潮好评,求助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怎么想、怎么做?海曙区副区长许义平说,有求必应是一种被动服务,我们将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领域,逐步实施主动服务与被动服务并举的方针。

  开通不久的81890高龄老人应急呼叫系统“一键通”印证了许义平的这番话。去年底,该中心投资60多万元,对原呼叫系统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将电话系统与计算机融为一体,事先把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姓名、住址、所在社区、社区保健医生电话和本人病史及他们的子女等录入资料库,又专门订制了具有三项新功能的电话机:81890五位数设为一个蓝色大键,老人有事求助,只需摁一个键就行;老人遇有紧急求助而不能说话、按键,拿起话筒8秒无反应,信息自动传到81890,服务平台立即通知就近管护人员上门探视。

  2005年6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视察了81890。他仔细听取了服务中心负责人的汇报后,连声称赞:“你们很有办法,工作有创新意识,为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临别时,再次称赞:你们做得非常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