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使让外国画师为其画像,为啥要把头低到膝盖的位置?

如题所述

清朝末年,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冤案,那就是“杨乃武与小白菜”。

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房客之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她本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只得各自婚娶。余杭知县刘锡彤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

... ...

美查是个正儿八经的英国人,早年因经商而发家,所以,他在运作《申报》的时候,就带有很浓重的商业味道。

当时,卷入此案的官员中,有三十多人被革职查办,另外一百多人也被革除官职,永不叙用。

巴黎的公使馆在一个多月之后,才收到了这份从国内寄来的《申报》,清朝驻守英国和法国的公使郭嵩焘,在浏览报纸的时候,在第二版特别醒目的位置看到了《星使驻英近事》这篇文章。刚开始读的时候,郭嵩焘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他越读越觉得不对劲。

读完之后,郭嵩焘更是愤怒不已,原来,文中记述的是一位郭姓清朝大使的国外轶事。

当时,在欧洲发达国家比较流行人物的肖像画,作为驻守英、法的大使,郭嵩焘也时髦了一次。

他找了一名欧洲籍的画家为他画像,在作画的时候,郭嵩焘要求画师:一定要画出自己的耳朵。因为,大清有割耳的刑律。然后,郭嵩焘又提出画出官帽花翎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显示出帽子的尊贵和不同凡响。

一般来说,人物的画像都是正面像,而脑后的花翎就没有办法画出,画像的画师也觉得十分为难。但没想到的是,郭嵩焘居然把头低到了膝盖的位置,并问画师:“这样能不能看到花翎?”画师随即回答道:“大人之翎顶自见,大人面目何存?”

郭嵩焘发现自己的耳朵和花翎不能兼顾,于是,就只好把帽子放到一边,提出画免冠全身像。

此篇文章在《申报》刊登之后,充满了讽刺的味道。文中把清朝大使的形象描述的是面目全非,甚至,是一副弱智丑陋的样子。这篇文章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是,文中提到的一些细节却与郭嵩焘有着非常的相似之处。

诸如:文中提到的一些驻欧大使,以及姓郭等内容,再加上,郭嵩焘确实是找了一位画师为自己画像。

虽然,在画肖像的时候,并没有这样尴尬的情节,但是,根据照片,就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就是在诽谤自己。所以,为了弄清楚这件事,郭嵩焘先向为自己作画的画师古曼询问此事,当古曼听到此事之后很是吃惊,他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然,古曼除了否认此事之外,还在欧洲的各大报纸上刊登此事,为郭嵩焘洗刷冤屈,这件事也使得古曼在英国政坛受到了好评。

郭嵩焘在确定此事不是画师古曼所为之后,就把这些刊登在外国报纸上的启事,与自己一封言辞非常激烈的亲笔信寄给了《申报》。郭嵩焘除了要求《申报》刊登国外的启事之外,还要求严格追究这篇文章的来源以及编发的过程。

《申报》的老板美查在看到这封信之后,就开始调查这件事,最终,弄清这篇文章是古曼的弟弟古丹所写,而编发这篇文章的人正是杨乃武。事情发生后不久,郭嵩焘就卸任回到了中国,他一心想找《申报》算账。在他下船之后,就请了英国的律师,准备把《申报》告上法庭。

在听到消息之后,老板美查觉得理亏,于是,就急忙通过各种手段将此事化解。这期间,美查很担心杨乃武会因为此事再次受到牵连入狱,就赶忙把他从报馆解雇了。美查不仅积极通过英国领事馆为自己说情,甚至,还主动承认《申报》在刊登此文过于草率的错误。

因为,不实的内容而给郭嵩焘造成了名誉损失,美查就在《申报》上刊登了启事,跟郭嵩焘一而再再而三的道歉。

郭嵩焘看到《申报》如此态度之后,内心的怒火也平息了不少,再个,他也考虑到美查是一个英国人,就没有再继续追究了。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对于一个人来说,名誉是非常重要的,像这种无中生有的事,也是非常多见的。毕竟,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而郭嵩焘遇上的这件事情,也着实让自己成名了一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