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大气中的硒

如题所述

水是硒迁移和沉淀的主要介质。天然水体中的硒主要来源于对岩石硒的萃取、土壤的淋溶、大气降尘、生物体腐解和工业污水的排放,一部分硒进入河流后为沉积物所固定并随着沉积物退出循环。其余部分流入海洋,沉积于海底,形成沉积岩;也可以被海生动植物和微生物所利用。一般海水含硒量为4~6μg/kg,河水含硒量为0.5~10μg/kg;低硒地区河流中水的含硒量低于0.1μg/kg,高硒地区河流中水的含硒量可高达50μg/kg,通常饮用水中硒含量较低,在1μg/kg以下,对人体的总摄入量影响不大。其中饮用水标准的上限值中国和美国、原苏联、欧洲共同体规定的基本相同,w(Na2SeO3)为0.01mg/L,略大于日本标准(0.008mg.L)。美国EPA适用于淡水水生生物的标准为0.035mg/L(24h平均值;USEPA,1980)。渔业用水的上限为0.035mg/L(USEPA,1980)。

大气中硒的主要来源是火山爆发释放的挥发性硒,尘土、动植物、土壤及沉积物中的微生物代谢释放出的挥发性硒和由人类燃煤、燃油释放的硒。空气中的硒主要以气溶胶状态和气态存在。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气态硒占空气总硒量的比例为32%~65%。燃煤过程所释放的硒主要以气溶胶形式存在,在气溶胶的不同粒径极分中,硒趋向于在较小粒径的极分中富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Chiou,1986)空气中气溶胶态的硒79%为小于2.0μm的细粒,0.01~1.1μm粒径极分上硒的浓度为所划分的五个极分中硒含量最高的极分。从中国不同硒含量地区收集的空气总悬浮固体样品分级测定结果中,发现95%的硒富集于小于10μm的粒径组分。燃烧过程同时向空气排放的粉煤灰中,硒以四价硒形式存在。在燃料排放量较少的地区,空气中硒含量较低,而气态硒的比例较高(段建涛,1992)。部分植物、真菌、细菌、动物和人均能利用无机硒合成挥发性硒化合物(Cox,1974;Lewis,1966;Obermeyer,1971;Glover,1976)。生物甲基化过程所排放的硒主要是气态硒。微生物的甲基化过程中,水合的硒酸或亚硒酸可以从周围介质中获取甲基团,再经过离子化和还原反应的交替进行,生成甲基化产物(Challenger,1951;Reamer,1980)。这一过程所依赖的生物反应体系因菌种不同而异,如有的球菌用分子氢将亚硒酸还原为硒化氢利用了铁氧化蛋白,酵母菌和粪链球菌将亚硒酸还原为元素硒利用了黄素脱氢酶。微生物甲基化的主要产物是二甲基硒(CH3—Se—CH3)或二甲基二硒(CH3Se—SeCH3),挥发产物的硒形态与剂量或微生物种类有关。空气中存在有极低量的元素硒(Germani,1988),是排放进入空气的挥发性硒化氢在空气中的氧化产物,它易形成颗粒物(Atkinson,1990)。空气中的气态硒中也存在有二氧化硒(SeO2),在与硒有关的工业及燃煤地区附近空气中甚至可以是优势形态。它是有氧参与下的高温燃烧过程产物。硒在大气中的浓度一般较低,通常每立方米大气中仅几个毫微克,不构成危害。但局部地区大气中的硒污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职业环境空气中允许接触的限值在美国为0.2mg/m3,高于前联邦德国和日本(0.1mg/m3),但远低于原苏联规定的上限(2.0mg/m3)。中国目前对此尚无明确的规定,但在中国恩施硒中毒地区居室中因燃烧石煤空气硒浓度达到0.6mg/m3,有时高达1.2mg/m3(苏宏灿、毛大均等,199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