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坏处?

如题所述

好处:
1:教育竞争压力小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机构虽然会倒闭,但是内卷化确实会降低很多。
2:工作压力也会小很多。再多人鼓吹机器人,可干活的人少,但可供选择的就不多,员工待遇会增加(参考日本雇佣制度,如今的日本更愿意花高价终身雇佣新人)高收入高福利是标配。底层社会劳动者生活水平会提高。
3:被动强制产业升级,技术升级,以及走出国门找利润。扩大世界影响力。
4:养老产业会催生出新的万亿级巨无霸。
5:高收入高福利加速了对外国青年的吸引力,至于能否筛选出优质青年过来,就看政策了。
坏处:
1:新生儿人口下降,相关产业(婴幼儿奶粉,纸尿布,玩具,教育机构等)萎缩明显。大学很可能会开启倒闭潮(如果招留学生不理想的情况下)
2:未来青年减少,社会消费会爆减(日本低欲望消费,老年人手里有钱但是不敢消费或者是没大额消费的必要)。
3:养老金亏空,退休年龄会一推再推(看新加坡七十岁还在工作)。
4:人才储备,除非学习美国西欧放开国门,吸引外国优质青年入籍,人才缺口会很大。毕竟我国是全产业链国家,需要的基层技术人员就已经很多了。早知道哪怕是开挖掘机也是一件技术活。
5:医疗系统会崩溃。90年以前的人口数量太大,那么多老人存活,对医疗养老的需求会爆炸。社会对于“老而不死是为贼”加剧认同。(参考日本青年杀老年人反而网上鼓吹点赞三千人的极端案例)
6:忍一忍,拖到90年前的人死光,社会曙光就来了。也就只是40_50年罢了。总结起来,坏处关于教育,医疗,养老,婴幼儿消费,人才储备这几个显而易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2
人口年龄结构会影响劳动力资源总量供给,而劳动力又是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劳动力供给下降,社会生产能力不足,经济增速下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其次,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中年轻人的比重下降,而年长者的比重将会上升。

由此将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同时会导致我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数十年来曾为中国经济腾飞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口红利“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正在不断衰减。最终”人口红利“时代将会终结。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力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出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之所以得以快速增长,人口红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从劳动力供给来看,我国目前仍处于劳动年龄人口最丰富的时期,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预计今后的劳动年龄人口将会越来越少。

二、人口老龄化将会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改变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向,对经济增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比重上升,而老年人在经济发展中属于”消费型“人口,不创造产出。相应的,社会资源中用于消费的比重增加,必然对资本积累产生”挤出效应“,资本积累能力下降,将削弱经济增长动力。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看,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的国家,经济增速往往越慢。如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日本、意大利、希腊,2000-2017年3国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7%、-0.1%和-0.9%。

与之相反,印度、越南等年轻国家GDP增速普遍较快,这两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仅为5.99%和7.15%,2000-2017年年均GDP增速达到7%和6.5%。

另一方面,从人口的规模效应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更低的人口增长率意味着消费增长减少,而人口规模的负增长也就等同于消费者数量的减少。

最后,体现在收入分配方面,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国民收入被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的高收入人群获得。而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却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并且还常常需要进行预防性储蓄,这就必然会加剧储蓄过度和消费不足的趋势。

三、人口老龄化将促使投资率从高位回落

从投资的角度看,人口扩张对投资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为解决新增人口就业的制造业投资;

2、为新增人口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基建投资;

3、为解决新增人口居住需求的房地产投资。

然而,在老龄化的影响下以上3方面的需求都将明显放缓。人口老龄化与投资率的负相关关系,在我国投资率的变化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2010年被作为我国投资率拐点的分界线。2010年之前,我国投资率随着劳动力人口占比的提升而不断增加,2010年达到47.9%的历史高点。2010年之后,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比转为下行,投资率也开始逐步下降。

四、人口老龄化将加大财政压力

老龄化对财政收支造成的压力,主要有两个方面:

1、在支出层面,老年人口的增长,会带来养老金支出、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增加,加大财政压力;

2、在收入层面,老龄化环境下经济增速放缓,税基和财政收入会相应减少。

随着近几年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速,养老金缺口也越来越大,养老金支付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从2014年开始,全国养老金整体出现入不敷出,当年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3548亿元,到了2017年则扩大到8004亿元。可以预见,未来老龄化还将给我国财政支出形成持续压力。

结语

在看到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经济诸带来多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老龄化对中国经济也有正向效应。它给相关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一是老龄化将引发”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

二是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其中,生活服务机器人主要是为普通家庭特别是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
第2个回答  2021-10-30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人口老龄化的好处

  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民富国强的标志。

  1.0人口增长趋缓

  2.总人口性别比下降

  3.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上升

  4.从侧面看出国家的繁荣昌盛,经济的繁荣,社会安定有序,科技的发达,生活条件的提高等。

人口老龄化的好处和坏处
人口老龄化的好处和坏处(图片来源:摄图网)
  人口老龄化的坏处

  少子化,是生活压力加大和及时行乐盛行的必然结果,将给家庭和国家带来灭顶之灾。

  1.社会负担加重

  2.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

  3.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4.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5.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劳动力萎缩,这将造成总产量锐减。

  6.总和生育率极低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养老保障的负担之重,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压力之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难度之大,养老保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远,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总的来说,人口老龄化的好处太少,而坏处却很多。在大部分经济学家看来,老龄化等同于增长减速。上了年纪的人收入有限,多靠储蓄过活。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购买力明显不足,几乎不会消费汽车、房产等昂贵商品。对于宏观经济而言,这意味着储蓄减少、利率抬高、房价低迷……无一利于经济增长。

  人类历史已经证明,人口转变的结果是人类人口趋向老龄化,至于人口年轻化,只是一个短暂时期的历史插曲。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的好,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第3个回答  2021-10-30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1、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越来越大 2、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加快,比重上升 3、独居老人增多 , 4、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加重。 5.社会负担加重。 6、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人口老龄化的好处:
1、受教育水平持续提升,接受新事物及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增。
2、积累了一定财富,具有较强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消费欲望与实力。
3、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自理状态预期寿命将会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减轻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对外部力量的依赖比重上升
第4个回答  2022-04-02
1.21世纪中国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20世纪50到60年代高生育、低死亡的必然后果,与世界人口发展趋势一致。
2.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从20世纪70年代起,使中国少生3亿多人,降低了21世纪中期老龄人口的数量,从而减轻了社会抚养老人的负担。
3.成功的计划生育工作使中国的劳动力总量直到老龄化严重的21世纪30年代前后,仍可保持在总人口50%以上,在21世纪20年代前劳动力总量最丰富时甚至可达总人口的65%。
4.人口多、土地少、资源相对缺乏仍将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尽管日本人均耕地只有7分,但劳均耕地却有13亩,远远高于中国。因此,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满足扶养老人的各种需求,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
5.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未来扶养老人的社会能力的提高,应从培养高素质人口着力,采取各种措施使中国从人口数量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为此,中国应采取稳定低生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口,完善经济、社会制度,提高服务、保障能力,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统筹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
6.中国各个地区人口差别巨大。上海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生率已低于死亡率,从1993年起即进入人口自然负增长阶段,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达到世界最长寿国家的水平,个别区早在10多年前老人比例已接近1/4。同时,也有少数省份人口仍然十分年轻,还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人口零增长。鉴于这种情况,中国在人口及其相关的政策上不宜一刀切,应当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原则。
7.中国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影响将反映在社会结构及功能、人际关系及代际关系、家庭内经济流动、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这些变化也会对老龄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政府应当相应地在社区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适当的安排。
8.老年人不仅需要社会的扶养,同时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中国许多老人年老志不衰,仍然在各个领域继续作贡献。老人的知识、经验、威望、品德、能力等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提倡“老有所为”是中国特有的老龄工作方针之一,充分体现了对老年人的重视、尊重,仍应继续作为中国老龄工作的重要方针。
9.健康老龄化的观念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提出,将健康老龄化作为全球解决老龄问题的奋斗目标。健康老龄化是指个人在进入老年期时在躯体、心理、智力、社会、经济五个方面的功能仍能保持良好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中若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健康老龄化,老年人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得到制约或缓解,则其老龄化过程或现象就可算是健康的老龄化,或成功的老龄化。为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一致的努力,也需要老年人的积极参与。中国在这方面应当大有作为,努力为世界提供范例。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本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但是老龄化问题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处理得好,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处理不好,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