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等级划分标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0-13

加油站的等级是根据加油站的油罐容积和单罐容积来划分的,共分为三级。 

一级加油站: 

150≤总容积≤210 m3,单罐容积≤50m3; 

二级加油站:

90≤总容积≤150 m3,单罐容积≤50 m3;

三级加油站: 

总容积≤90m3,柴油单罐容积≤50 m3,汽油单罐容积≤30 m3。 

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LPG加气站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其容量大小,加气站也分为三级: 

一级站: 

45≤油罐总容积≤60 m3,单罐容积≤30 m3;

二级站:

30≤油罐总容积≤45 m3,单罐容积≤30 m3; 

三级站:油罐总容积≤30 m3,单罐容积≤30 m3。

扩展资料:

3.0.1 向加油加气站供油供气,可采取罐车运输、车载储气瓶组拖车运输或管道输送的方式。

3.0.2 加油加气站可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联合建站。加油加气站可按本规范第3.0.12条

3.0.15条的规定联合建站。下列加油加气站不应联合建站:

1 CNG加气母站与加油站;

2 CNG加气母站与LNG加气站;

3 LPG加气站与CNG加气站;

4 LPG加气站与LNG加气站。

3.0.3 橇装式加油装置可用于政府有关部门许可的企业自用、临时或特定场所。采用橇装式加油装置的加油站,其设计与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采用橇装式加油装置的加油站技术规范》SH/T 3134和本规范第6.4节的有关规定。

3.0.4 加油站内乙醇汽油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车用乙醇汽油储运设计规范》CB/T 50610的有关规定。

3.0.5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0.6 CNG加气站、LNG加气站与城镇天然气储配站、LNG气化站的合建站,以及CNG加气站与城镇天然气接收门站的合建站,其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有关规定。

3.0.7 CNG加气站与天然气输气管道场站合建站的设计与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183等的有关规定。

3.0.8 加油加气站可经营国家行政许可的非油品业务,站内可设置柴油尾气处理液加注设施。

3.0.9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9的规定。

表3.0.9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油罐容积(m3)    

总容积    单罐容积    

一级    150<V≤210    V≤50    

二级    90<V≤150    V≤50    

三级    V≤90    汽油罐V≤30,柴油罐V≤50    

注: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3.0.10 LPG加气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0的规定。

表3.0.10 LPG加气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LPG罐容积(m3)    

总容积    单罐容积    

一级    45<V≤60    V≤30    

二级    30<V≤45    V≤30    

三级    V≤30    V≤30    

3.0.11 CNG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应根据设计加气汽车数量、每辆汽车加气时间、母站服务的子站的个数、规模和服务半径等因素综合确定。在城市建成区内,CNG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CNG加气母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不应超过120m3。

2 CNG常规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不应超过30m3。

3 CNG加气子站内设置有固定储气设施时,站内停放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不应多于1辆。固定储气设施采用储气瓶时,其总容积不应超过18m3;固定储气设施采用储气井时,其总容积不应超过24m3。

4 CNG加气子站内无固定储气设施时,站内停放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不应多于2辆。

5 CNG常规加气站可采用LNG储罐做补充气源,但LNG储罐容积、CNG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和加气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本规范第3.0.12条的规定。

3.0.12 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LNG和L-CN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2的规定。

表3.0.12 LNG加气站、L-CNG加气站、LNG和L-CN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注:带“*”的加气站专指CNG常规加气站以LNG储罐做补充气源的建站形式。

3.0.12A LNG加气站与CNG常规加气站或CNG加气子站的合建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2A的规定。

表3.0.12A LNG加气站与CNG常规加气站或CNG加气子站的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级别    LNG储罐总容积V(m3)    LNG储罐单罐容积(m3)    CNG储气设施总容积(m3)    

一级    60<V≤120    V≤60    V≤24    

二级    V≤60    V≤60    V≤18(24)    

三级    V≤30    V≤30    V≤18(24)    

注:表中括号内数字为CNG储气设施采用储气井的总容积。

3.0.13 加油与LP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3的规定。

表3.0.13 加油与LP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合建站等级    LPG储罐总容积(m3)    LPG储罐总容积与油品储罐总容积合计(m3)    

一级    V≤45    120<V≤180    

二级    V≤30    60<V≤120    

三级    V≤20    V≤60    

注:1 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2 当油罐总容积大于90m3时,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3;当油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90m3时,汽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3,柴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3。

3 LPG储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3。

3.0.14 加油与CN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4的规定。

表3.0.14 加油与CN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注:1 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2 当油罐总容积大于90m3时,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3;当油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90m3时,汽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3,柴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3。

3 表中括号内数字为CNG储气设施采用储气井的总容积。


3.0.15 加油与LNG加气、L-CNG加气、LNG/L-CNG加气以及加油与LNG加气和CNG加气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15的规定。

表3.0.15 加油与LNG加气、L-CNG加气、LNG/L-CNG加气以及加油与LNG加气和CN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

注:1 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2 当油罐总容积大于90m3时,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3;当油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90m3时,汽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3,柴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3。

3 LNG储罐的单罐容积不应大于60m3。

3.0.16 作为站内储气设施使用的CNG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其单车储气瓶组的总容积不应大于24m3。

加油站风险防控与预防措施

加油站是油品销售的经营场所,由于油品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产生静电且有毒又有腐蚀性等特性,其危险度较高;

因此,加强加油站生产风险控制管理工作,做好质量、计量、事故隐患的风险控制,是加油站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加油站安全运行无责任事故的重要保障。

根据事故成因理论,有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完善各项HSE管理制度是确保加油站正常运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降低加油站经营风险的过程之一。

然而加油站工艺流程相对简单,在执行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和《中国石油加油加气站建设标准》以及《中国石油加油站细节管理手册》规定的技术设施、设备基础上,物的本质安全风险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石油在推行HSE管理体系的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HSE管理制度的强化执行上,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特色的安全文化,制度体系的建立日趋完善。

本文通过剖析大量加油站事故发生的原因后,认为事故主要原因大部分发生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危险过程控制措施不到位。

所以,强化加油站风险控制,提高风险意识管理,培养加油站各岗位员工的安全操作行为,使加油站内的员工人身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环保优先”HSE方针的具体体现,从而实现中国石油的“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的核心经营理念。

加油站作为油品销售终端,在工艺流程、设备设施、操作规程上与油田、炼油厂相比,其直观、简单性显而易见,风险性相对减少。

但是,从近几年加油站安全生产事故原因剖析中可以看到,往往因工艺流程简单,使得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安全生产意识被弱化,在推进HSE管理工作中也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工作“两层皮”现象,对加油站各项操作规程和非常规作业存在的风险性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作业现场监管不到位,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加油站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应主要对油品接卸、加油操作、配电操作、检维修作业等四个过程进行风险控制,事故发生概率将可大大减少。

一、过程风险分析

1、油品接卸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

1.1高处坠落:计量员上罐车高处作业时。

1.2火灾爆炸:初始流速过快或静电接地失灵产生静电火花;因油品接卸时油气泄露引发油气聚集空间遇明火引发火灾或爆炸。

1.3混油事故:计量员未对连接管线进行确认引发混油事故。

1.4油品泄漏:卸油管连接部件松脱引发油品泄露。

2、加油操作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

2.1车辆伤害:加油车道车速过快或恶意跑单给员工人身造成伤害。

2.2加错油:提枪加油时取错油枪给车辆加错油。

2.3火灾:一是外来车辆装载易燃易爆物品或进站加油车辆自燃(发动机头)引发站内火灾;二是加油机底部管线连接处油品渗漏产生油气聚集,遇到明火时引发火灾;三是自助加油或加油操作前未进行人体静电释放,提枪加油时在车辆油箱口油气浓度危险区人体静电释放引发火灾。

3、配电间的电源操作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是触电造成人身伤害

3.1配电间墙壁或地板绝缘胶垫因雨水渗漏引发触电危险。

3.2配电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无操作提示造成触电。

3.3配置高压变压器油站高压区域无隔离防护栏或防护距离不足造成触电。

4、检维修作业过程存在的主要风险

4.1高处坠落:进行高于地面2米及以上的高空作业时。

4.2火灾爆炸:清罐、油品倒罐、管线清扫过程中油气聚集空间遇明火引发火灾或爆炸。

4.3触电:作业现场电缆线破损、施工机具漏电、站外高压线与作业区域安全距离不足可能引发触电事故。

4.4机械伤害:作业机具无防护罩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4.5物体打击:高处作业的工具传递、高处落物对人生的伤害。

4.6中毒:有限空间作业时油气或其他有毒气体的毒害。

二、风险控制措施

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风险管理过程的重点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在1起死亡或重伤害事故背后,隐藏着30起轻伤害事故,在30起轻伤害事故背后,隐藏着300起安全生产事件,而在这些事件背后,则是大量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由于人们存在诸多不良安全习惯,往往忽视了这些不安全行为引发的事故。

2、强化培训与教育,培养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安全生产的保障

加油站的培训包括HSE基础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上岗前培训等三方面,培训的方式有内部培训和外委培训(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要求的上岗资格证),按规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并做好培训记录,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培训效果。

针对加油站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特点,设施及操作规范要求,通过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杜绝“三违”行为,纠正员工的不规范操作行为。

培训应分层次,有针对性的结合岗位职责、操作要点进行培训,如油站经理、核算员(统计员)、安全员(计量员)和班长(主管)以及一线操作工的培训。

通过培训,使员工熟知并了解工作过程存在的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及预防措施,熟悉操作规程,定期对岗位技能进行考核评价,为减少误操作风险提供保障。

3、加强设备设施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确保其本质安全是减少事故发生的重要方式

3.1加油站应建立健全和完善设备设施台账,对设备设施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建立信息台账,填写检查日期、检查人、发现问题部位及原因分析以及维护保养的方式。

3.2加油站重要设备设施有加油机、油罐、工艺管线、发电机、配电柜、站级系统、液位仪、油气回收系统、监控系统等,在强化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其本质安全性能,可大大降低加油站现场风险程度,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3.3做好加油站设备维修管理是加油站安全运作的前提,是开展油品销售工作的基本保障,更是加油站经营活动开展的技术基础。所以在设备设施日常维护保养中,应逐步建立分类管理、分级维护、与第三方维护合作机制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设备维护保养机制。

4、加强对作业过程的监督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主要手段

主要控制措施有:

4.1持证上岗。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主要岗位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具备企业安全负责人资格证、危险化学品操作人员资格证、消防培训合格证、计量员资格证、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新入职员工三级安全教育上岗证、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员资格证等。

4.2强化作业前风险分析,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根据非常规作业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4.3作业现场杜绝“三违行为”。

4.4对施工作业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工具的本质安全。

4.5作业人员应穿着和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6非常规作业应执行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一女顾客身穿毛衣外套在自助加油机向小汽车自助加油过程中,因毛衣摩擦产生静电,在汽车油箱口附近发生汽油瞬间闪燃,因扑救及时未造成更大损失。

此案例为典型的因未静电释放而引发的火灾。经查看监控录像,发现造成此起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为顾客在自助加油前未触摸加油机上的静电释放器,且在加油过程身体摩擦毛衣从而产生静电积聚,导致火灾的发生。

中国石油在南方市场也在逐步推广自助加油服务,在此过程中,加油站前庭的风险因加油现场条件的改变而变化,所以我们在日常管理中,将现场风险管理、识别和控制实施动态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案例二:某单位污水池在维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通风和戴防护设施的情况下,在污水池底涂刷防腐涂料。涂料中挥发出有毒气体,导致4名施工人员中毒。中毒人员立即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2人死亡,并造成1人重伤、1人轻伤。

此为一起非常规施工作业引发的事故。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为施工人员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违章在污水池底涂刷防腐涂料,防腐涂料中苯含量达31.4%,造成施工人员苯中毒。

间接原因主要是施工作业人员未对进入有限空间制定作业前风险分析,安全防范措施未得到落实,作业许可管理流于形式。

为此,我们在做好日常现场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强化非常规作业的现场风险识别和作业许可管理,强化非常规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意识,使非常规作业现场风险受控,从而提高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辨识能力和水平。

四、结论

通过对加油站工艺流程和风险状况分析,认识到提高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纠正以往对加油站安全管理的模糊认识与偏见,同时结合加油站风险过程控制的要点,提出相对应的监管措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为加油站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GB50156-201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2.《中国石油销售分公司加油站细节管理手册》2008版

3.《中国石油加油加气站建设标准》2010版

4.《中国石油销售分公司HSE管理体系》2012版

参考资料:

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加油站——百度百科

加油站风险防控与预防措施——安全管理网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中国消防资源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