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如题所述

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无论朗读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应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对文章做具体的分析。只有让学生深入钻研文章,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作者思想发展的脉络,弄清结构层次和语言风格,从中受到教育感染,才能确定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朗读。如:在教学生朗读《凡卡》时,先要引导学生了解旧沙俄黑暗社会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情境,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一个穷苦人的小男孩,深夜在一个鞋店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信,讲述自己痛苦的学徒生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样学生便知道朗读时应该用缓慢、低沉的语气表现出对凡卡的无限同情。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朗读训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平时,学生谈起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时,尽管没有考虑用什么样的语气,也能说得活灵活现,很吸引人,而在朗读课文时,却读不出感情了,这是因为课文中所写的事情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读,自然很难读书真情。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利用书本插图或自制图片,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作者写出的事想象成亲身经历的事,让自己进去到文章的内容中去。例如:在教学生朗读《山沟里的孩子》时,教师可以先用教学媒体播放山沟里孩子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同时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想象自己就是那山沟里的孩子。这样读起来就会有声有色,生动感人。
三. 多听多练
要是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应该要多听优秀的朗读录音,模仿人家的读法,反复训练。例如每天可给学生播放录音磁带,听课文的朗读,或者是布置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听听播音员的播音。同时,引导学生加强练习。多听多练,一定会有收获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30
1、正确、深入的理解作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要把握作品创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题和情感的基调,这样才会准确地理解作品,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

  2、真正走进作品,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

  3、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比如停顿、重音、语速、句调等。当然除了合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之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第2个回答  2022-07-30
5.角球区:以边线和球门线交叉点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向场内各画一段四分之一的圆弧,·如果球未进入球门,应重踢。
第3个回答  2022-07-30
他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你先把课文体会一下,体会作者写这篇课文时候的所想所感。等你感悟到了这些,读出来就会有感情。追答

东尼·瓦格纳及其同事展开。他们利用一个由80名青壮年(年龄18岁教益多;从平坦中获得的教益

于飞机失事后生存率较高座舱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飞机尾部的座《人就这么一辈子》

超过120万吨被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水目前被储存在一片不断扩大的森生活艺术的袖珍指南,从住

第4个回答  2020-12-29
想把一篇文章读得有感情,那就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的,比方说:
首先你要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要有非常深的了解,先要通读这篇文章好几遍,要做到“胸有成竹”,只有成竹在胸的时候,你才能对这篇文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甚至于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词语,有一个很深的体会。
然后你才逐字逐句的体会每一段文章中每一个词语的所包含的寓意,把作者想要在这个文章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融汇到自己所读的文章的语气中来,比方说:对于比较悲伤的情感的段落,你可以用比较低沉的语气、语调来朗读,也可以用停顿或者是拖长某个语气词的音节来表述自己悲伤的语气;
对于文章段落中比较高兴或者是兴奋的段落或者章节,你可以加速自己的语速,用上扬的声调,来表示这段文章中比较欢快的情感。
而对于讲述故事般的语气,比较适用于朗读文章章节中平铺直叙的某些段落,你可以反复的在家里自己朗读,然后用手机或者是录音机把它录下来,自己反复的听,找出自己的缺点,然后加以改正。你也可以借鉴一下某些朗诵大家的一些所朗读的技巧,多听一些他们所朗诵的文章,然后跟自己所读文章进行对比,再做一些改进,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多做练习,多听一些朗诵大家的作品,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