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的崛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理性分析与分解目标的重要。

当你面对一个你觉得很困难的问题,不要感到害怕,想想德国。

德国(普鲁士)的崛起是建立在外交之上,或者说各种矛盾之上的,德意志地区在遭受法国人的攻击之后,而且神圣罗马帝国这个非法组织被解散了之后,需要一个建立在新观念——民族主义下的政治实体,即德意志国家,以防御法国与提供一种公共秩序。

而且对于普鲁士来说,他分到莱茵地区的土地,使得他不可避免承当起防御法国的重任,同时奥地利在外交上获得巨大的优势,在避免与法国人的直接冲突(法国的发展方向是莱茵河地区),普鲁士为了防御法国将不得不倒向自己。

普鲁士面对这个局面是如何破局的,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飞地问题,至少军队要能进入到莱茵河地区吧,将北德意志地区整合起来。

当然对于这些北德意志人来说,这些国家之间复杂的关系与复杂的关税对这些人民来说造成了巨大的困难与不便,所以他们渴望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来结束这个问题。

丹麦也确实是对普鲁士的北德意志整合的一个威胁,而拉上奥地利就是一步妙棋,一方面两个国家打一个国家,胜算大,另一方面用神圣罗马帝国的名义去攻打,还能躲在神圣罗马帝国背后不受外交方面的敌视,因为奥地利是神圣罗马概念中的老大,法国对奥地利的恶意肯定大于对普鲁士的恶意,这样奥地利的灵活外交会受到阻碍。

随着对北欧国家战争的胜利,普鲁士获得了威望与实际利益,同时北德意志国家会更加倒向自己。

而对奥地利的战争则是确定了自己在南德意志地区的领导权,在奥地利以神圣罗马的名义打击丹麦的时候,意味着奥法矛盾大于普法矛盾,普鲁士可以专心与奥作战,不用担心被法国攻击。

随着南北德意志地区的整合,莱茵地区不再是飞地,而为了完成德意志民族的凝聚,对法作战就是必须的了。

俾斯麦作为一个外交大家,在普鲁士的三次王朝战争中,普鲁士的敌人都只是一个国家,自己的外交政策不太灵活(守卫莱茵河的土地导致普法矛盾),而奥地利免费享受普鲁士的倾向性外交,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分解目标与分析利益,做到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

俾斯麦

德国在完成了自身内部民族的统一之后,面对法国与俄国的同盟,由于自身实力的提升导致英国的敌意,面对这种局面,德国也有人才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德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两线作战,因为俄国,法国与德国之间已经没有了小国作为缓冲,所以矛盾非常突出,德国无论是攻击那一个国家,都会被另外一个国家攻击。

看似无解的法俄外交同盟,实际上是一个消极被动的同盟,因为法俄不会主动攻击德国,一旦主动攻击成功,法俄两国将直接对抗,也意味着英国的大陆平衡政策的失败,所以德国拥有主动权,这个同盟更像一个法德俄三国的平衡机制。

德国的扩张方向被限制,德国的思考方法是什么?

是研究德国是否会被两面夹击,实际上这个夹击是有问题的,至少在7个月之后,那会面临这个问题,因为动员时间不一样,法国需要7个星期,而俄国是7月,意味着德国有至少五个月以上的时间用来击破法国,这个计划强调对法攻击的力量的集中。

法国与俄国不一样,他的补给距离战线是非常近的,但是俄国不一样,庞大的国土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军队防守多个敌对国家的可能攻击,攻击其他国家时候的补给距离,完成动员的时间也远远落后与法国。

实际上德国攻击法国的时候,在一段时间内是不用思考两线作战的问题的。

施里芬计划

而一战后的波兰也是基于这个需求独立出来,而且但泽也保证了德国与波兰不会同盟,主要是俄国革命的成功,导致一个问题德国人的另外一边是不太可能与法国结盟的,因为资本主义的英法是不可能与苏联联手的。

但是这个制衡没有考虑到苏联与德国的同盟,即波兰也面临两线作战。

划线平推的结果就是对方军队可以不断地后撤,不断组织起防线,变成持续的消耗战,这种战况对于一些资源与国力强大的国家来说,就是非常优势的。

一战时期的德国就是划线平推,好处在于这样就没有突出部,坏处在于军队可以不断后撤,不断建立新的防线,而且敌方补给是越来越方便的,当然你攻击过的地方各种设施还是需要重建的,哪里已经是一片焦土了作于主战场的法国北部收到的打击太大了。

而二战最重要的就是突破防线薄弱处,切断前线与后方之间的联系,一条新的防线不光需要装备,还需要时间,有战争经验的人员,不断被动员的人,集结地的安全。

既然德国原来的预设战场是在比利时,那么英法也会在比利时集中兵力建立防线,那么只要切断与英法主力与法国本土的联系,无论是消灭英法主力军团,还是攻击法国本土都会比划线平推容易。

镰刀计划

实际上希特勒最大的两个战略失误,一个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另一个是先消灭基辅的苏军,前者需要考虑法国的二次动员速度与法国后备军团与主力军团的夹击,所以在法国二次动员完成之前,要将法国击败,受制于一战的战争经验,进攻法国实在是太顺利了;

后者则是吸取了对法作战的经验,先吃掉主力,再继续进攻,但是苏联的战略纵深非常大,给了苏联二次动员的时间之后,在莫斯科一线陷入了持久战,然后重复一战对法作战的过程。

在这种钳形攻势完成之后,是吃掉主力还是继续向纵深突破这是一个需要根据具体国家情况而做出的抉择。

这就是我送给未来自己的礼物,男人的浪漫是王道星途,希望自己在以后受到一些打击的时候,德国面对的困难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总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有时候会寻找做事的意义,如果你一直在分析事物,而不是做事,你最后会陷入虚无,事物与理念解构到最后会是人不可避免的天性。

不是说在做事中寻找事物的意义,而是在做事的过程中不断赋予事物新的意义。

当他人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你也可以这样回答。

不是我们在寻找意义,而是我们赋予事物新的意义。

明天就是我25岁生日,也算是写给未来的自己,希望你在未来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回来看看这篇文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