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同学情,如今为何鲜有联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记得,高中毕业时,那时候互联网还不怎么发达,同学之间喜欢互送贺卡或者笔记本,写上一些祝福语彼此留作纪念。

大学毕业时,则变成了相互合影、拍照留念、互留QQ号码,以便日后联系。

不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大家都带着雀跃又不舍的心情,挥手告别曾经同窗几载的同学。踏上各自前行的路之前,还不忘调侃和叮嘱彼此:

放假去你学校找你玩哈!

发财了,别忘了老同学啊!

结婚了,记得请我喝喜酒哦!

回首往事,曾经美好的同窗时光,如电影片段一样,一幕幕闪现在眼前,印在脑海之中。

那些过往纯洁、真挚的同窗情,想起来依然让人心生温暖,怀念感恩。

感恩遇见,感恩相伴。

不知不觉,大学毕业已经十五载,高中毕业也足足二十年了。昔日的同学,如今都已近不惑之年,褪去稚嫩,染上了沧桑。

蓦然回首,依稀还记得过去的誓言和曾经的约定。只是,终究未曾兑现,往日的美好永远地定格在那遥远的记忆里。

难道是错付了旧日的感情,还是辜负了往日的青春?

是一厢情愿的真心,还是脱口而出的敷衍?

都不是。

只不过,岁月荏苒,激情不再。人人都行色匆匆,忙碌奔波于自己的生活,奋斗的重点有所选择,努力的方向有所改变罢了。

01

回忆在象牙塔里的日子,没有养家糊口、教育子女的压力,只有学业的紧张;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只有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竞争关系。

一切都是那么纯真、简单。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

毕业过后,人人各奔前程。

走进 社会 之后,随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在发生着变化:

过去愤青的人,开始越来越顺从 社会 的规则;

以往不那么在乎钱的人,开始感觉到钱的重要性;

曾经说距离产生美的情侣,正经受着异地恋带来的考验;

偶然有一天,惊讶地发现父母老了,开始有了愧疚和自责之心;

……

学生时代从来没有考虑过的一些问题,慢慢地开始变成现实摆在眼前,等待面对和解决,让人毫无心理准备:

要准备找人生中的另一半了;

要努力升职、加班挣钱买房结婚了;

要攒钱给孩子上学了;

要照顾爸爸妈妈岳父岳母了。

压力慢慢袭来,令人如此地措不及防。

林志是一个小工厂老板,在别人眼里,他有自己的事业,比起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他似乎时间自由,经济又宽裕。

好几次,高中同学找林志喝酒吃饭,他都说没空。

一次两次地,同学们当真没说什么,次数多了同学就说他是故意不给面子,看不起他们。

事实上,只有林志自己知道,他一点也不比那些混职场的同学轻松,甚至几次都感觉熬不下去了,几乎想要放弃。

然而,他的苦楚,并没人理解。

每天,他不仅要考虑设备购置,人员招聘,客户资源,订单供应,供应商考察,还要操心员工社保,厂房租金、水费、电费等等各种问题。

每天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吃饭睡觉也不踏实,头发也日渐稀疏。亲人也抱怨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

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咬牙坚持的独自前行。

更何况,意外随时可能会敲门。

同事小霞二胎刚出生六个月不久,父亲查出肺癌。来不及伤心难过的她,开始对接下来的医药费忧心不已。

家里一个月房贷五六千,车贷三千,大女儿幼儿园一个月近三千,家里经济压力本就大,突如其来的二十几万的医药费让夫妻俩顿感压力倍增。

好在小霞有姐弟三人,能够平摊费用,加上这个病可以分期无息贷款,才让她稍感安慰。

恰好,这一年,小霞被邀请参加大学毕业十年聚会。

可想而知,小霞不可能有心情去的,况且回一趟学校,来回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个时候,开源节流是唯一可做的。

小霞姐弟三人全力给父亲治疗,奈何始终没有战胜病魔,两年半后,父亲还是去世了。

后来的某一天,小霞跟同学说出了没有参加聚会的原因。他说如果家里没有出现意外,自己其实是很想参加的,想见一下同学,也想回母校看一看。

毕竟,人生又有几个十年?

毕业那一刻,就像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

似乎,昨日还身处校园,无忧无虑;今天就步入 社会 ,举步维艰。

因为生存不易,求学生涯才显珍贵。因为知己难求,同窗之谊才显宝贵。

因此,要好好珍惜学生时代,在该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有可交之友的时候,勇敢深交。

02

随着年龄层次的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圈子也在改变。

小时候,身边最亲近的是父母、兄弟姐妹和亲友邻居,印象里最无忧无虑的日子莫过于这段时间了。

学生时期,朝夕相处最多的是同学和老师,大家关心和谈论话题最多的是学习和成绩。

成家立业之后,围绕在身边的是朋友、家人和来来去去的同事和客户,彼此之间聊天的内容变成了父母、伴侣、孩子、房子、车子、收入和工作等。

生活的脚步匆匆向前,容不得人停下驻足。童年时代和学生时期很快成为了人生当中的过去式,迎接每个人的是忙碌而漫长的工作生涯。

那些曾经出现在生命里的人,或多或少,都难再有交集,也难再做知音。取而代之的是未来一路相伴的家人和各种各样、无法预见的同事。

方成在一个二线城市工作,是一个公司的普通职员,收入一般。但房子买得早,有一个九十平米左右的小三房,目前还在月供。也买了一辆代步车,有一个孩子,所以日子也算过得去。

一天,方成被通知参加大学同学十年聚会,他也没多想,觉得毕业十年是该聚一聚,纪念一下,所以满怀期待地参加了。

原本以为,多年未见的同窗好友见面,大家肯定会在一起重温校园的那些温馨时光:

哪个男同学喜欢哪个女同学,谁打球厉害,谁玩 游戏 牛逼,谁的专业成绩最好等等。

但最后的同学会完全不是方成想的那样。大家聊的是谁拿了个几百万的大项目,谁又投资了套房,谁又换了辆豪车,谁家的孩子在某个国际学校,学费一年十几万。

……

方成还被追问月薪多少, 买了几套房,车是什么牌子的等问题,他只能寒暄应付。

大家推杯问盏,表面上谈笑风生,实则攀比炫耀,有业务相关的同学甚至赔笑拉关系、攀交情。

想象中的同学会从“叙旧会“和”交流会”变成了“攀比会“、”炫富会“和”关系会”。

面对这种已经变了味的同学会,方成有点尴尬,也有些反感,一度对自己来参加这个聚会后悔不迭。

是啊,毕业十年,说短不短,足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混得好的,有钱、有身份、有权利,开豪车,住豪宅,出入高档饭店,家庭、事业双丰收。

混得一般的,有着生活里的小确幸,但也常常为房贷、车贷、孩子学费等愁苦奔波。

混得更惨的,创业破产欠债,单身未嫁、未娶,离婚独自抚养孩子。

就如有句话说的:

没有什么是不会变的,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毕业后,昔日同学不再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也不在同一个行业领域发展,自然关心的不一样,追求的也不同。更何况个人机遇不同,生活质量有差异在所难免。

曾经的同学,最后却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圈子的不同,注定了曾经的同学会越走越远。

03

人往往有一个奇怪的特点:

当自己出糗或者遇到不顺的事情的时候,宁愿让周围的陌生人看到,也不愿意被熟悉的人知道。

因为不熟悉、不深交,所以即使受伤了,也不惧袒露伤口给陌生人看。

因为认识、了解,所以害怕二次伤害。怕被同学或朋友嘲笑、讥讽或者假意关心。

阿金十年前辞职创业开工厂做手机配件,随着手机市场的饱和和低端手机的退出,七年前工厂入不敷出,阿金创业失败,欠了一两百万的债。

考虑到小厂生存困难,加之老婆不停埋怨和不支持再次创业,阿金只能重新投入职场,规规矩矩上班了。

但工作的薪水有限又固定,对欠下的债务和高额利息来说,工作的这点收入无疑是杯水车薪。

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导致阿金夫妻俩经常吵闹不休。为此,阿金每天都生活的特别焦虑。

正好,今年是阿金大学本科毕业的第十五年头,同学们组织在学校附近聚个会,一起畅游一下校园。

阿金回想起十年前的那次聚会,同学们就有意无意地炫耀、比较、拉关系和攀附,只是自己当时也不算太差,所以感觉还好。

现在又过去了五年,同学们之间的差距应该又拉大了不少,又想到自己现在这么落魄,担心如果去了,跟大家聊天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万一,大家问自己这几年在干什么,混得怎么样,要怎么回答呢?

思来想去,阿金只能跟组织聚会的老班长编了个不能参加的理由,搪塞过去了。

人生在世,起起落落,有高有低很正常,过不去的往往是自己内心的自尊在作祟。

当遇到不顺和苦难时,需要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抵抗来自外界的各种声音。

质疑、打击也好,嘲笑、讽刺也罢,坚定地走自己的路,相信,风雨过后定见彩虹。

写在最后:

正确看待同学之间的差异,卸下包袱赴会。

毕业后,昔日同学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个人机遇等不同,差异在所难免。 同学会是搭建、维系人际关系网络的重要途径,因此恐聚族因物质生活条件不如别人产生心理落差,进而选择逃避同学会大可不必。最关键的还是要调整好个人心态,轻松赴会。以平常心看待同学之间的生活差异,多多挖掘自身优点,寻找、追求个人幸福。

另外,恐聚族攀比时产生的自卑感、嫉妒心,若运用得宜,也可转化为超越、成功的动力,督促进步,获得美丽人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