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如题所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尚的师德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首要条件。在生活中,要从点滴做起。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只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教好学生。工作才会轻松自在。具有一定素质的老师,才是新世纪的老师。 高尚的师德,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从语言和行动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教师的言行举止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语言不文明,学生的语言自然就会不文明,教师在很多地方随便,学生也会很随便。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必不可少的品德。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观念。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获得良好发展,并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做一个同事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好老师。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拥有一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教师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教育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应具有为人正、为学勤、为业精的高贵品质,具有比工作贡献、比工作热情、比工作态度、比工作效率、比工作质量的竞争意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事业的发展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师,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学生素质才能得到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自我修身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只有善于修身养性的教师,他才会勤奋地工作,广育桃李,像甘霖一样,滋润着大地万物,且润物细无声。为师修身在于睿智。充满睿智的教师,是在修身养性达到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教师修身要以学识水平和人格风范为核心,为师修身养性要在终身地学习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在内修自身中完善自我。 教师修身养性是自我的尊道崇德,向心至爱中,因此,为师修身要具备博爱之心、坦荡之怀。就是广博之爱,社会的爱,对人民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岗位的爱,对工作对象的爱,对家庭的爱,对环境的爱,对生活的爱,对天地万物的爱。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施人以爱,满腔热血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之中。让自己更加成熟,更臻完美。才会淡泊明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提炼自身修养,对工作勤勤恳恳,保持谦虚谨慎,以亲和力、向心力、凝聚起学员学习氛围。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们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人们把教师比喻成园丁、红烛、绿荫、人梯、铺路石歌颂的就是教师献身精神。教师为人以德为本,立德的关键,就在于全心全意服务思想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神圣的责任感。自古来,唯有有德者方可为人之师。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奉献之中,在奉献中确立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服务中体现为人之师。为此,奉献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为人要把奉献放在首位。教师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存在的教书匠,而是教育者、服务者、奉献者,当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提升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思想。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是动力之源,是关键所在。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如果仅有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工作中,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取得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知识无止境,我们应注意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使自己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跟上课改的步伐。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学会宽容与赏识。教师要用自己的言传声教去影响每个学生,更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包容每个学生。人无完人,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时,我们就不是一味去嫌弃去指责,而应该以更成熟理智的去处理,宽容他们的一些无关紧要。当然,不是说学生有却缺点我们就对他们一棍子打死。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这时我们就要善于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甚至扩大优点,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给予很高的肯定,甚至要多次在班上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学生的一丁点进步变成了很大的进步。 我认为,耐心就是对因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工作压力等方面而产生的烦躁情绪的控制能力,是耐性在心理活动中的集中表现。如果一位教师的耐性差,那么他就不是优秀教师,不是一个好班主任,甚至可以说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这种素质,加强自我修养。   我们在要求学生尊敬老师的同时,是否想过,我们教师有没有用一颗真诚的、挚热的、富于感情的爱去尊重、关注和影响学生呢?当学生与我们发生抵触情绪时,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甚至是学生有违反常规的、不合体统的时候,那些讽刺的、挖苦的、甚至是漫骂的言辞是否从我们的口中脱离而出呢?在烦恼的时候,爱是难以表现出来的,可是我们也许还没有发现,真正爱的时候,是没有烦恼的,我们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爱。   因此说,除了有耐心还要爱学生,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关心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教师要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这样,学生就会信任老师,喜欢老师,也喜欢老师上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   其次面对学生,需要有一颗平等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现形式是领导者、主持者,但如果我们总是高高在上,总是凌驾于学生之上,只发现学生的缺点抓住不放,而不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在教导学生时,也就没有一颗平等的心去对待学生,这是引起我们不耐烦情绪的重要因素,是影响我们自身修养的极大障碍,这既不能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响,也有损于师德形象。我们常说要以身作则,教育本身有着潜移默化的功能,而教师也就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能以一颗平等的心对待学生,也就不会有什么骄慢情绪出现,也才能够真正做好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同时,平等心还体现在对待学生上。我们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个人,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的,当发现他们的缺点、错误时,我们应及时的进行批评、指正;当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滴进步时,则应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做到从严治教、一律平等,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到他时刻在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耐心需要有一颗平等心。   再次是面对学生,需要树立信心。知识的积累,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好学生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要树立信心。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总是哀声叹气,却不知自己已经放弃了成功。成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构成。转化差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对差生没有了信心,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耐心,就等于我们的这颗心对于这个差生来讲已经停止了跳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错误。对需要树立学生的信心,需要坚定学生的信念。   最后,面对学生,需要有责任心。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我国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想走在世界经济的最前沿,就必须认真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要把对学生负责提高到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意识高度上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阳光下最纯洁、最伟大、最光荣的职业,这是世人对我们教师的尊重,同时也是给我们的一种压力和责任。倘若一个教师工作不负责任,对学生没有负责心,没有责任感,也就很难做到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实践知识丰富多彩,拘泥于掌握一门专业,教好一门课,已不能满足教师职业的要求。面向21世纪,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要求教师必须一专多能,多才多艺,不仅能传导、授业、解惑,更要会启迪、开发、创新。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则指导教学,并树立终身教育的观点,通过继续教育,自觉地向高学历、高水平迈进。在教育能力上,从单一型向全能型发展,一专多能,德才兼备,适应教育竞争形势的需要。我想只有具备以上这些条件才有资格做一名合格人民教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16

1、以德为先

2、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

3、爱的教育

4、有责任感,有事业心

5、要做一个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有追求的教师。

6、做一个脚踏实地的教师

一、以德为先

良好的师德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先决条件,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人,不管她学历有多高,不管她教学经历有多长,教学经验有多好,没有崇高的师德,也是没有用的。教师应该当好学生的人生的引路人,用自己好的作风,好的思想、好的道德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和教师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自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那么学生就真正能做到“不令则行”。如:我们能做到不讲粗口,上课不迟到,不接打手机,说道做到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却能够持久、深刻、直接地影响学生。

二、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还应该有深厚的教学素养和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要给别人一滴水,你自己必需要有长流水。所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教师应具备的,我们应该具有活动老学到老的思想观念,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较高威信。如果是满足于现状,那只能被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淘汰。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要有把难题变成乐趣的能力,要经常听取有经验的教师们的建议,听他们上课,学习他们好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只有不断专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加强自己把握教材的能力,增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爱的教育

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爱我们的学生。心中有爱,才会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做。用自己的爱心,换起孩子们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经常与孩子们沟通,找他们聊天,和他们交流,和他们游戏,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简单的大母子的动作,一句表扬的话语都会让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给他们无穷的力量。反之,学生不喜欢你,那他们就会处处抵触你,挑剔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那无论你知识有多渊博,学历有多高,都引起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有责任感,有事业心

教师,社会给了无数的光环,而也给教师提出了许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职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对待,用心对待,用心耕耘。我们是学生生活上的服务生,是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那么就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无论是成绩好的优等生,还是学习困难的后进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现在我们学校里的教师有三种:一是把学生的事当作学校的事去坐;二、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三是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前一种是得过且过,第二种是任劳任怨,而第三种则是爱的真谛。只有真正有责任感、有事业心的人才会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这样才生活得快乐,教育得幸福。

五、要做一个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有追求的教师。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科技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有个明白清醒的认识:一个优秀的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须靠读书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与书结下不解之缘,让书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为自己的教师之路奠垫坚实的路基。并且再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学会积累,学会反思,学会总结,做一个有追求的学习型、创造型教师。

六、做一个脚踏实地的教师

脚踏实地,约束好自己,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民教师。有的老师经常请假,上班迟到,下班早退,上课接打手机或者上课随意离开教室,总以为这些都是小事,殊不知,放松放松,越放越松,最后一塌糊涂。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也是教师的为师之本,不能骗人,说假话,特别是在学生面前,应一诺千金。不能急功近利,走歪门邪道,要靠积极的心态,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赢得别人的赞赏与认可。

综上所诉,我们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要有专业的知识素养,更要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利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去教育学生,去感化学生。要胸怀坦荡、豁达宽容、教书育人,成为一个好教师。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