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里面的字词有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课文《苏州园林》字词解释:

鉴赏:鉴别,欣赏。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轩榭:轩,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台上的敞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峦。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嶙峋:突兀的样子。

珠光宝气:闪耀着珍宝的光色。多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这里指各种鲜花色彩的华美。

界:分划,动词。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琢磨:雕刻打磨(玉石),加工是精美(指文章等)。

工细:精巧细致。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闲适:清闲安适。

阅历:一个人对社会、对事件、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的经历及理解程度。

相间:(事物和事物)一个挨着一个。

败笔:文、字、画、诗、文中不好的一笔。

扩展资料

《苏州园林》写作背景:

本文是叶老为一本苏州园林图片册写的序。1979年初,香港有一家出版社打算出一本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约叶老写一篇序文。

叶老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之暇,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又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

序文写好后交给了香港那家出版社,但图片册一直不见出版。《百科知识》编辑部知道叶老有这样一篇文章,便要求让他们先发表,于是,这篇序文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发表时删去了序文最后的几句话。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它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序文的第一段,原题“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也随之改为“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部分主要景点简介:

1、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占地面积10800平方米。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沧浪亭”始为五代吴越王钱缪之子钱元亮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如今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如今之貌。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2、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

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4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

拙政园全园占地62亩(另三资料分别为:51950平方米、约50000平方米、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现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

3、留园

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齐名。坐落在苏州市阊(音:chāng)门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另一资料:留园修建于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

原为明代徐时泰的东园,清代归刘蓉峰所有,改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清光绪二年又为盛旭人所据,始称留园。

留园占地约30亩(另两资料:2顷、约30000平方米),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州园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