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晋之读书法 全文翻译

如题所述

译文:

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 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了。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 每天将要读几千字, 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原文: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扩展资料:

阅读启示

读书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不能囫囵吞枣,否则就没有效果了。陈晋之的这些读书方法,虽不十全十美,但对我们还是有启发的。

作者

陈善,出生于宋朝,字子兼,罗源(今属福建)人,乾道年间进士,约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曾被任命为国子监学录,但尚未赴任就去世了。

著有《扪虱新话》一书(也作《扪虱新语》),初名《窗间纪闻》,是笔记作品集。此书兼涉经史子集,可从中窥见当时学术思想、流派等相关问题,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收录《扪虱新话》一书,并对此书作者、内容加以评述,但与史实多有出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晋之读书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原文
读书惟在记牢,则①日渐进益②。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③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④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⑤,初若可喜,然⑥旋⑦读旋忘,是虽⑧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⑨,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⑩。
①则:那么。②进益:长进。③遂:连词,于是,就。④岁:年。⑤言:字。⑥然:但是 ⑦旋:副词,随即。⑧虽:通“惟”,仅,只有。⑨癖:毛病。⑩为得法云:是得法的。云,句末语气词。
翻译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记牢,就可以进步。 陈晋之一天只读120个字, 后来就没有不读的书了。 就算读的再少, 1年积累下来也会有很多。 现在的人谁不读书? 每天都诵读1000多字,开始很高兴, 但是很快的读完,又很快的忘记。 1年连120个字都记不住,何况1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现在看着自己肚子里没什么货,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2-26
读书惟在记牢,则①日见(13)进益②。陈晋之(12)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③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④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⑤数千言⑥,初若可喜,然⑦旋⑧读旋忘,虽⑨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⑩,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11)。翻译: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记牢,那么每天就能看到些许的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 后来就没有书中之意不解了。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 每天将要背诵几千字, 开始很高兴,但是立即读了立即就忘了, 一年也不曾记下一百二十几字,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注释:
①则:那么。②进益:长进。③遂:连词,于是,就。④岁:年。⑤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⑥言:字。⑦然:然而。⑧旋:副词,随即。⑨虽:即使。⑩癖:毛病。⑪为得法云:是得法的。云,句末语气词。(12)陈晋之:人名。(13)通“渐”。 (14)惟:只有希望能被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3
陈晋之读书法 全文翻译
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 但是没有什么书不读。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 每天将要读几千字, 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第4个回答  2019-12-23
译文

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 但是没有什么书不读。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 每天将要读几千字, 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阅读启示

读书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不能囫囵吞枣,否则就没有效果了。陈晋之的这些读书方法,虽不十全十美,但对我们还是有启发的。[1]
作者

陈善,出生于宋朝,字子兼,罗源(今属福建)人,乾道年间进士,约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曾被任命为国子监学录,但尚未赴任就去世了。著有《扪虱新话》一书(也作《扪虱新语》),初名《窗间纪闻》,是笔记作品集。此书兼涉经史子集,可从中窥见当时学术思想、流派等相关问题,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收录《扪虱新话》一书,并对此书作者、内容加以评述,但与史实多有出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