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切-格瓦拉的详细资料。

如题所述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出生于阿根廷的罗萨里奥,极富传奇色彩的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他参加了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革命政府担任了一系列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到刚果(金)、玻利维亚等国试图发动共产主义革命。1967年10月8日,因内奸泄密,格瓦拉及游击队小分队在丛林中遭玻利维亚政府军伏击,格瓦拉受伤被捕。次日,格瓦拉被杀害。死后,他一直被视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有大量关于他的文艺作品。 中文名: 埃内斯托·格瓦拉 外文名: Ernesto Guevara 别名: 切(El Che 或 Che) 国籍: 阿根廷/古巴 民族: 阿根廷人 出生地: 阿根廷 罗萨里奥 出生日期: 1928年6月14日 逝世日期: 1967年10月9日 职业: 医生,革命家,政治家,作家 毕业院校: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 信仰: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主要成就: 参与领导古巴革命 总结、发展游击战理论 代表作品: 《游击战》《古巴革命战争的回忆》《在玻利维亚的日记》 军衔: 少校 配偶: 伊尔达·加德亚/阿莱达·马奇 昵称“切”(El Che 或 Che),本名 埃内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全名埃内斯托·拉斐尔·格 瓦拉·德·拉·塞尔纳 (西班牙语: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生、作家、游击队领导人、军事理论家、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曾经与卡斯特罗并肩作战。 自切死后,他成为了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切 · 格瓦拉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患有哮喘病。他年轻时游历了整个拉丁美洲,并因亲眼目睹了贫穷的无处不在而深感震撼。他在这些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使他断定各国根深蒂固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结果,唯一的补救方法便是进行世界革命。这个信仰激励他介入了危地马拉在总统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领导下的社会改革;在美国中情局的暗中策划下,阿本斯政权最终在1954年危地马拉政变中被推翻,结束了危地马拉当时不同凡响的社会变革。 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城先后结识了劳尔·卡斯特罗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加入他们的七·二六运动,怀抱着推翻亲美的独裁者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的理想、乘着格拉玛号返回古巴。不久,格瓦拉便在起义者中崭露头角,晋升为纵队司令,军衔为少校。他亲自指挥并参与了以少胜多的圣克拉拉战役,决定了古巴革命的最后胜利。古巴革命成功后,格瓦拉加入古巴国籍,并在革命政府中担任了数个要职,包括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格瓦拉曾以宣扬古巴革命的外交家之名横越地球。而格瓦拉所训练的民兵部队也在吉隆滩战役击溃了美国雇佣军,并为古巴带来了苏联的带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其随后在1962年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另外,他也是文笔锋利、创作丰富的作家与日记作者,著有影响深远的游击战指南,及关于他横越南美洲的青年摩托车旅行的畅销自传。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先后前往刚果(金)及玻利维亚试图点燃革命火种。在刚果(金)的军事行动受挫后,格瓦拉到玻利维亚领导游击队活动,最后因为当地农民出卖,被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的玻利维亚政府军逮捕,惨遭枪决。 格瓦拉是名极富传奇英雄色彩的历史人物,被誉为“人间的耶稣”、“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拉丁美洲的加里波第”、“完美的人”、“浪漫冒险家”。格瓦拉常现身于传记、回忆录、文章、纪录片、歌曲、电影,甚至电子游戏中也有他的身影,对其的褒扬远多于批判。《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阿尔贝托·科尔达为他拍摄、命名为《英勇的游击队员》的照片,被美誉为“世上最知名的照片”。 生平年表 1928年6月14日,埃内斯托·格瓦拉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他是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亚·德·拉·塞尔纳·德·拉·略萨的长子。 1947-19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读书。 1950年,在油船厂上当水手,漫游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 1951年月12月-1952年8月偕同阿尔贝托·格拉纳多温游拉丁美洲各国。游历了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然后由委内瑞拉乘飞机途经美国迈阿密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1953年3月,大学毕业,第二次漫游拉丁美洲各国。游历了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在危地马拉参加了保卫阿本斯总统的斗争,在阿本斯政府被颠覆后移居墨西哥。 1954年-1956年,在墨西哥行医,后又在心脏病学研究所兼职。 1955年,结识菲德尔·卡斯特罗,加入他的革命队伍,参加“格拉玛”远征的准备工作。 1956年6月-8月,因加入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远征部队被捕,囚禁于墨西哥城监狱。 11月25日,作为菲德尔·卡斯特罗率领的82名起义者中的一员,乘“格拉玛”号游艇从图斯潘河口出发,前往古巴。 12月2日,“格拉玛”号抵达古巴。 1956年-1958年底,参加古巴马埃斯特腊山等地的武装斗争,在战斗中两度负伤。 1957年5月27-28日,参加乌维罗之战。 6月5日,晋升为少校,被任命为第四纵队司令。 1958年8月21日,奉命率领“西罗·雷东多”第八纵队进军拉斯维利亚斯省,并被任命为拉斯维利亚斯省城乡起义部队总司令。 10月16日,切的纵队抵达埃斯坎布拉伊山。 12月底,指挥部队攻打圣克拉拉。 1959年1月1日,圣克拉拉获解放。 1月2日,切的纵队进入哈瓦那,驻扎在卡瓦尼亚要塞。 2月9日,总统颁法令宣布切为古巴公民,享有与出生在古巴的人相同的各种权利。 6月2日,同阿莱达·马奇结婚。 6月12日-9月5日,受古巴政府委派,访问了埃及、苏丹、巴基斯坦、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日本、摩洛哥、南斯拉夫、西班牙。 10月7日,被任命为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工业司司长。 11月,被任命为古巴国家银行行长。 1960年2月5日,出席在哈瓦那举行的苏联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展览会的开幕式,第一次同米高扬见面。 5月,切的《游击战》一书在哈瓦那出版。 10月22日-12月9日,率领古巴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朝鲜。11月18日-12月1日,访问中国期间,受到了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总理周恩来及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的接见。 1961年2月23日,被任命为工业部部长和中央计划委员会委员,不久该委员会也归其领导。 4月17日,雇佣军入侵吉隆滩。切负责指挥驻防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 6月2日,同苏联签订经济协定。 8月,代表古巴出席在乌拉圭埃斯特角举行的泛美社会和经济理事会特别会议。在会上揭露了美国建立"争取进步联盟"的目的。访问了阿根廷和巴西,同弗朗迪西总统和夸德罗斯总统进行了会谈。 1962年3月8日,被任命为古巴革命统一组织全国领导成员,3月12日被任命为革命统一组织书记处书记和经济委员会委员。 4月15日,在哈瓦那古巴劳动者工会会议上发言,号召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8月27日-9月3日,率领古巴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继访问莫斯科之后,又访问了捷克斯洛伐克。 10月下半月至11月初,负责领导比那尔德里奥省的部队。 1963年5月,由于革命统一组织改组为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切被任命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7月,率领政府代表团赴阿尔及利亚,庆祝该共和国独立一周年。 1964年1月16日,签署古苏技术援助议定书。 2月20日-4月13日,率领古巴代表团参加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4月15日-17日,访问法国、阿尔及利亚、捷克斯洛伐克。 11月5-19日,率领古巴代表团赴苏联,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周年庆祝活动。 12月9日-17日,率领古巴代表团参加在纽约举行的第十九届联合国大会。 12月下旬,访问阿尔及利亚。 1965年1月-3月,访问中国、马里、刚果(金)、几内亚、加纳、达荷美、坦桑尼亚、埃及、阿尔及利亚。在阿尔及利亚参加亚非团结组织第二届会议。 2月3日,率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代表团抵达北京,在机场受到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和北京市市长彭真的热烈欢迎。 2月9日,结束在中国的访问,邓小平和彭真再次亲往机场,为他送行。 3月14日,返回哈瓦那。 3月15日,向工业部的工作人员报告国外之行的情况,这是他在古巴最后一次公开讲演。 4月1日,给菲德尔·卡斯特罗写了告别信。 10月3日,卡斯特罗在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切·格瓦拉的告别信。 1966年11月7日,到达玻利维亚尼阿卡瓦苏河畔的游击队营地。 1967年,3月22日,以拉蒙为化名的切·格瓦拉领导游击队(玻利维亚民族解放军)开始军事行动。 4月17日,切·格瓦拉的《通过三大洲会议致世界人民的信》在哈瓦那发表。 7月29日,拉丁美洲团结组织成立大会在哈瓦那开幕。会议主席团根据许多代表团的建议,宣告象征性地成立“拉丁美洲国”,并宣布"敬爱的游击队员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少校为我们共同的祖国-拉丁美洲-的荣誉公民"。 10月8日,在尤罗山峡战斗中,切·格瓦拉受伤被俘。 10月9日,切·格瓦拉在拉伊格拉村被玻利维亚特种部队“突击队”杀害,时年39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