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的物理性质?

工作需要

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由于谷物食品中的赖氨酸含量甚低,且在加工过程中易被破坏而缺乏,故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赖氨酸为合成肉碱提供结构组分,而肉碱会促使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往食物中添加少量的赖氨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与胃酸的分泌,提高胃液分泌功效,起到增进食欲、促进幼儿生长与发育的作用。赖氨酸还能提高钙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积累,加速骨骼生长。如缺乏赖氨酸,会造成胃液分泌不足而出现厌食、营养性贫血,致使中枢神经受阻、发育不良。   赖氨酸在医药上还可作为利尿剂的辅助药物,治疗因血中氯化物减少而引起的铅中毒现象,还可与酸性药物(如水杨酸等)生成盐来减轻不良反应,与蛋氨酸合用则可抑制重症高血压病。   单纯性疱疹病毒是引起唇疱疹、热病性疱疹与生殖器疱疹的原因,而其近属带状疱疹病毒是水痘、带状疱疹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的致病者。印第安波波利斯Lilly研究室在1979年发表的研究表明,补充赖氨酸能加速疱疹感染的康复并抑制其复发。 长期服用赖氨酸可拮抗另一个氨基酸――精氨酸,而精氨酸能促进疱疹病毒的生长。   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进人体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枢神经组织功能的作用   赖氨酸是人体需要的一种氨基酸,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人们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份,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先分解成氨基酸,然后人体又利用这些氨基酸再合成新的人体蛋白质,如免疫抗体、消化酶、血浆蛋白、生长激素等都是合成后的人体蛋白质。在合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中,L-赖氨酸是最重要的一种,少了它,其它氨基酸就受到限制或得不到利用,科学家称它为人体第一必需氨基酸。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L-赖氨酸是控制人体生长的重要物质抑长素 (Somatotation,ss) 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必需的成份,对人的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都起着重要作用。人体不能自身合成L-赖氨酸,必须从食物中吸取   赖氨酸是帮助其它营养物质被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的关键物质,人体只有补充了足够的L-赖氨酸才能提高食物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均衡营养,促进生长发育。其作用有: 1 、提高智力、促进生长、增强体质。 2 、增进食欲、改善营养不良状况。 3 、改善失眠,提高记忆力。   4 、帮助产生抗体、激素和酶,提高免疫力、增加血色素。 5 、帮助钙的吸收,治疗防止骨质疏松症   6 、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产生。 赖氨酸 赖氨酸发酵法分为二步发酵法(又称前体添加法)和直接发酵法两种。   二步发酵法 50年代初开发的二步发酵法以赖氨酸的前体二氨基庚二酸为原料,借助微生物生产的酶(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使其脱羧后转变为赖氨酸。由于二氨基庚二酸也是用发酵法生产的,所以称二步发酵法。70年代后,日本采用固定化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或含此酶的菌体,使内消旋2,6-二氨基庚二酸脱羧连续生产赖氨酸,改进了这一工艺。尽管这样,该工艺仍较复杂,现已被直接发酵法取代。   直接发酵法 广泛采用的赖氨酸生产法。常用的原料为甘蔗或甜菜制糖后的废糖蜜、淀粉水解液等廉价糖质原料。此外,醋酸、乙醇等也是可供选用的原料。直接发酵法生产赖氨酸的主要微生物有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的突变株等 3种。这种方法是在50年代后期开发的。70年代以来,由于育种技术的进展,选育出一些具有多重遗传标记的突变株,使工艺日趋成熟,赖氨酸的产量也得到成倍增长。工业生产中最高产酸率已提高到每升发酵液100~120g,提取率达到80~90%左右。   酶法 主要用生产尼龙原料己内酰胺时生成的大量副产物环己烯为起始原料,用化学方法合成 DL-氨基己内酰胺,然后以此作为酶反应的底物,经罗伦氏隐球酵母生产的L-氨基己内酰胺水解酶,和从奥巴无色杆菌菌体中分离到的α-氨基己内酰胺外消旋酶共同作用,转变为L-赖氨酸。该工艺由于反应速度快,原料便宜,产酸率高,已投入工业生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6
1.物理特征:淡黄色颗粒
项目 标准指标 Q/CDSH01-2004
1 L-赖氨酸含量 ≥51%
2 其他氨基酸 ≥10%
3 硫酸盐(以SO42-) ≤15%
4 干燥失重 ≤3.0%
5 灼烧残渣 ≤4.0%
6 铵盐(以NH4+) ≤1.0%
7 铅(以Pb计) ≤30mg/kg
8 砷(以As计) ≤2.0mg/kg
9 粒度>1.5mm: ≤10.0/mm

用途:
L-赖氨酸硫酸盐(饲料级)L-赖氨酸硫酸盐是一种高密度、无尘的流动性颗粒,具有良好的加工处理性能。
L-赖氨酸硫酸盐除含有51%的赖氨酸(相当于65%的饲料级L-赖氨酸硫酸盐)外,还含有不少于15%的其它氨基酸,
可为动物提供更为全面的、均衡的营养。
L-赖氨酸硫酸盐(饲料级)1市场上常见的赖氨酸系列产品主要以以下三种形式存在:L-赖氨酸盐酸盐、L-赖氨酸硫酸盐和液体赖氨酸。
传统上。饲料中添加的微,L-赖氨酸盐酸盐,此种赖氨酸添加效果良好,但其生产工艺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并且生产成本较高。
65%含量的赖氨酸生产工艺经过改良,与同等生物学效价的赖氨酸盐酸盐相比,每吨生产成本降低1000元人民币左右;开发出特有的包衣剂,
对产品进行包被处理,产品稳定性好于国际同类产品;采用闭锁循环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减少了环境污染。克服了环保上的难题,减少了生产环节,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得到提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9-26
分子式C6H14N2O2,分子量146.19。又称溶氨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一个羧基,呈碱性,属于碱性氨基酸。存在于蛋白质中的为L-型赖氨酸。是人体营养所必需。在动物蛋白质中含量较多。植物蛋白质中一般较少,难于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由于赖氨酸的不足,常使食品中其它氨基酸的利用率降低。因此L-赖氨酸成为目前食品(饲料)中最重要的添加剂,而且谷物中L-赖氨酸的含量已成为评价谷类作用的重要标准。L-赖氨酸,无色晶体,熔点224.5℃(分解)。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目前大规模制备赖氨酸是采用发酵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