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电动缝纫机的锁规间隙

如题所述

一、跳线 1、引不上底线 产生原因:(1)梭线太短 (2)梭线夹于梭门 (3)机针太高,.摆梭无法勾住线环 解决办法:(1)拉长梭线 (2)检查底线是否被卡住,并排除之 2、针杆窜动 产生原因:(1)针杆孔、针杆磨损 (2)针杆连接轴螺钉松动,针杆位移 解决办法:(1)调换针杆套,或选配新针杆 (2)重新对针,并拧紧紧固螺钉 3、过若干针跳一次线 产生原因:(1)摆梭磨损,摆梭尖太钝 (2)机针太高或过低 解决办法:(1)换摆梭 (2)调整针杆高度或机针高度,重新对针 4、连续跳线或一针也不能缝 产生原因:(1)机针质量差或机针弯曲不能正常产生线环 (2)机针过高,勾不住线环,缝料缝线、机针三者配合不当 (3)长期使用摆梭,梭床等零部件严重磨损或折 解决办法:(1)更换合格机针或校直机针 (2)调整针杆或机针高度,按表2规定选用 (3)一般情况下可更换摆梭或梭床,必要时进行大修 5、缝薄不跳线,缝厚跳线 产生原因:(1)压脚压力不够 (2)机针太细 (3)勾线机构等零件严重磨损 解决办法:(1)调整压脚压力 (2)换机针 (3)更换零件,进行修理 6、缝厚不跳线,缝薄跳线 产生原因:(1)针板的容针孔磨损过大 (2)机针太粗 (3)压脚底部磨损或压脚压力过小 解决办法:(1)更换针板 (2)换细针 (3)换压脚,或调整压脚压力 二、断 线 1、第一次断线,断线头呈切割状 产生原因:(1)机针装反或机针没有装足,致使机针太低 (2) 缝料偏硬,机针偏细或压脚压力过大 解决办法:(1) 检查机针的安装和针杆连接轴螺钉是否松动 (2) 更换机针或调整压脚压力 2、缝线在断头两端呈卷曲状,并带有短须 产生原因:(1)夹线过紧或缝线在缝纫时发生拌绕 (2)缝线被摆梭挤入梭床导向槽 (3) 缝线腐脆易打结,质量差过线部位有毛刺 解决办法:(1)调整夹线片压力并检查过线路排除拌绕 (2)检查摆梭的磨损情况,必要时,更换摆梭 3、缝料下部积线重,无法形成针距而断线线头如马尾状 产生原因:(1)送布牙过低,缝料停止不前积线过多而断 (2)送布与挑线步调不合被轧断 (3)压脚、机针松动,阻碍缝料运行 解决办法:(1)抬高送布牙 (2)调整送布凸轮定位角度 紧固压脚和机针螺钉 4、缝纫中突然断线、面线有曲状波动 产生原因:(1)梭床位置没装好面轧入梭床 (1)梭心套未锁紧缝纫中突然移位 (3)摆梭质量差梭心簧过长或梭心套椭圆 解决办法:(1)重新调整梭床位置 (2)重新安装梭心套 换摆梭 5、缝纫中突然断底线 产生原因: (1)梭心套不合格,内径椭圆,致使梭心转失灵 (2)梭心簧螺钉拧得过紧,使梭皮压力过小 (3)梭心绕线过满或过于松散杂乱 (4) 底线腐脆、有结头,使底心无 法通过梭心簧 解决办法:(1)更换梭心套 (2) 旋松梭心簧螺钉 重绕梭心线 (3)更换底线 三、断 针 1、缝厚料断针 产生原因:(1)机针过细或弯曲 (2)缝料厚度不匀 (3)针杆窜动过大 解决办法:(1)换新粗针 (2)适当放慢缝速并用手帮助送料 2、短针距不断针,长针距断针 产生原因: (1)布牙动作滞后 (2) 送布牙不合格,机直碰送布牙后端而断针 解决办法:(1)应调整送布凸轮的定位 (2)适当缩短针距或换新送布牙 3、机针断在针板下面 产生原因:(1)机针位置偏低,机针碰摆梭 (2)梭床没装好,摆梭尖碰机针 (3)摆梭托与机针端面间隙过小或过大,摆梭托碰针或失去护针作用。 解决办法:(1)调整针杆或机针的位置 (2)重新装摆梭 (3)调整摆梭与机针的端面间隙 4、机针断在针板上面 产生原因:(1)手拉缝料过猛,致使机针弯曲 (2)压脚螺钉松动,致使压脚歪斜碰机针 (3)送布凸轮位移致使缝料拉断机针 解决办法:(1)加强操作练习 (2)调整压脚拧紧螺钉 (3)调整送布凸轮螺钉位置 绷缝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花针:1、直机针太低使直机针线圈形成太大,使线圈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按直机针高度定位标准重新 绷缝机常见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花针: 1、直机针太低使直机针线圈形成太大,使线圈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按直机针高度定位标准重新定位;   2、针板舌头太狭,使直针线圈容易产生拼拢,更换新针板;   3、弯针下面太狭,且呈圆形,也容易使直针线圈在弯针上不能各自分开,使线圈相互交织在一起而产生花针,更换新弯针;   4、直机针与弯针配合不良,按标准调整机针与弯针配合位置. 断针: 1、压脚压力太小,送布不良而断针,适当增加压脚压力,使送布正常;   2、弯针与直机针相碰,按标准调整弯针与直机针的配合位置;   3、绷针与直机针相碰,按标准调整绷针与直机针的配合位置;   4、直机针与护针杆配合不当,按标准调整机针与护针杆的配合;   5、弯针尖圆秃,更换新弯针;   6、针杆和针杆套筒磨损太大,使针杆与针杆套筒配合松动,更换针杆和针杆套筒;   7、针板上的针眼太小,更新大针眼针板或换小号机针;   8、机件松动较大,检查钩线机构各机件之间的配合和磨损情况,按标准调整配尺寸,磨损严重机件更换 断线: 1、穿线方法不正确,按照“穿线图”重新穿线;   2、机针安装不正确,重新安装机针,使针槽正对操作者;   3、机针针眼及针槽不光滑,更换新机针;   4、缝线张力太大,适当调整缝线张力;   5、缝线质量太差,改用较好的缝线;   6、缝线比针眼粗,换用适中的缝线或机针;   7、机针、弯针、针板、压脚舌、过线孔等过线孔有毛刺或刮伤现象,用油石或细砂纸重新打磨,也可更换刮伤机件;   8、机针与弯针、绷针配合不当,按机针与弯针、绷针的配合标准重新调整 跳线: 1、穿线方法不正确,按照“穿线图”重新穿线;   2、直机针的安装不正确,检查机针高度及面向位置,使机针向下运动时略靠针板孔前方;   3、直机针针尖毛或弯曲,更换新机针;   4、弯针针尖变钝,用油石或细砂纸修磨,也可换新弯针;   5、缝线张力太大或太小,适当调节缝线张力;   6、弯针不能套住右边直机针的线环,下装饰线的右边线迹跳针,直机针的线环太小,适当增大跳线量;   7、弯针不能套住左边直机针的线环,下装饰线的左边线迹跳针、直机针的线环过大,适当减少跳线量;   8、弯针同时钩不住中间和左边直机针线环,下装饰线的中间线和左边线迹都跳针,适当减少跳线量;   9、弯针背面中间、左边针线不能穿进编织针线和弯针线的三角形,左面线迹的背面中间跳针,检查缝线是否穿过夹线器,检查底线凸轮的同步工作,如有问题按标准重新调整;   10、机针与弯针配合不当,检查针杆高度、机针与弯针之间的同步,如有问题按标准重新调整;   11、机针与护针杆配合不当,检查机针与护针杆位置;   12,机针与绷针配合不当或绷针的位置不对,造成上装饰线跳针,检查机针与绷针的配合尺寸,检查绷针线的出线量 针洞: 1、直机针针尖钝或发毛,更换机针;   2、与缝料比较,机针太粗,改用较粗的机针;   3、针板眼太小或起边角,把针板眼修圆 缝料起皱: 1、差动送料比率不当,适当调整差动送料比率;   2、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不当,按标准重新调整送布牙高低,前后位置;   3、缝线张力过大,适当调整缝线张力;   4、压脚压力太大或太小,适当调整压脚压力;   5、小压脚失去上下灵活运动,大小压脚之间嵌入缝线或生锈,清除大小压脚之间异物,生锈外除锈或更换锈压脚 线迹不良: 1、线的粗细不一,改用较好的缝线 2、夹线器工作不正常,清除夹线器内杂尘,使过线平顺;   3、过线器定位不正确,调整针线、弯针线、绷针线的张力;   4、过线孔不光滑,打磨或抛光过线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4
  首先松开气门调整螺钉的固定螺帽,把规定厚度的塞规插入气门间隙处,一手抽拉塞规同手转动调整螺钉,直到塞规稍微受到阻力为止。
  调整妥当之后,塞规插到气门间隙中央,调整螺钉保持不动,拧紧固定螺帽锁紧调整螺钉。锁好螺钉后,再用塞规重新测量气门间隙,因为可能在锁紧时无意转动了调整螺钉,使气门间隙改变。如果气门间隙改变,应重新调整到正确为止。
  两次调整法。根据配气机构构造原理,知道,进、排气门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按点火顺序和进、排气门排列顺序,可以检查调整4(四缸机)或6只气门(六缸机)的间隙;然后转动曲轴一周,使四或六缸位于压缩上止点位置,再调整其余4或5、6只气门。
  逐缸调整法。由于发动机气门排列顺序不尽相同,因此,记忆进、排气门的顺序困难。也可按发动机的点火顺序或喷油顺序逐缸调整气门间隙。为了能准确调整气门间隙,可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利用分电器分火头的指向,逐缸调整该缸的进排气门间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2-10
按着杆调节上面的圆圈,右手边 打回针的上面 有个圆形带刻度的旋钮 左小 右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