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学”的思想及审美意义

急用,谢谢大家了

反思文学
以茹志娟1979年2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作家作品: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写的是李顺大一生中三次造屋的艰难历程。李顺大以“造屋”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并且为之奋斗终身的辛酸与苦难,反映了那个历史年代的荒诞以及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21世纪教材下册P99)。

古华《芙蓉镇》

谌容《人到中年》

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张贤亮《绿化村》、《灵与肉》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王蒙《布礼》、《蝴蝶》(……<张思远>在登山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腿,多年来,他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腿。在帮助农民扬场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双臂。在挑水的时候他发现了肩。在背背篓子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背和腰,在劳动间隙,扶着锄把,伸长了脖子看着公路上扬起大片尘土的小汽车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眼睛。过去,是他坐在扬尘迅跑的小车的软座上,隔着透明塑料板看地头劳动的农民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