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反对核电站?

如题所述

自从进入10月份以来,全国各地都进入了用电荒,现在整个欧洲地区包括全世界也属于电力紧缺时期,无论是欧洲的抢气大战还是英国的用电荒问题,都让很多人对于电力供应产生了很多疑问,认为现在的电力供应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因为煤炭导致环境污染,很多国家不再使用火力发电而去采取清洁能源发电,但是这种发电方式满足不了现在的工业需要因此出现。电力短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就有很多人去思考,为何不去发展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解决用电紧张问题,而且也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核电的优势和缺点下面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不去大力发展核电?

个数据对比,如果按照同等发电量的发电厂,一年需要的燃煤是300万吨,那么一个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核燃料,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发电量,对比火力核电站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火力发电厂通过燃煤进行发电,不仅会释放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且还会产生灰尘。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最主要的是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全球温室效应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也是很多国家被迫关闭火力发电厂,采用清洁能源发电的主要原因。

 虽然核电站比火力发电厂更能节省资源,而且也有很多的优势,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客观性因素制约了核电站的发展,主要有以下3点。

首先核电站的建设必须要用大量的水来进行冷却。核电站在进行工作时必须要用水进行降温,如果核电站建立在离水源比较远的地方,那么核电站的运营成本就会很高,最终导致入不敷出,面临项目破产的情况,因此很多国家在建设核电站的时候,往往都会在沿海沿湖地区进行修建,甚至法国为了修建核电站专门修起了一个大坝,以保障核电站的用水问题。

其次,核电站安全问题很难被人们接受。在我们人类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核泄漏事故,不仅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而且还带有强烈的核辐射,一般普通居民根本不了解核电站的运行机制,并不知道核电站的运行是安全的,当听说自己的居住地要建核电站的时候,很多人是反对的,所以核电站的辐射安全问题一般普通人很难接受,这也是核电站建设当中的一个最大难题。

最后就是核废料处理问题。当核燃料使用完毕之后,往往就会选择处理封箱保存。因为现在每个国家对于核废料处理标准和手法都是不一样的,一旦核废料不小心泄露也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也是很多国家想要发展核电站却不敢发展的制约因素。

不过在“十四五”规划当中,国家已经明确指出将有序稳步推进沿海核电站工程的建设,在这一点上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核电的重要性,因此,在不久将来,核电将会作为国家战略工程往前推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3

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核电出事故的后果完全无法承受,概率再小,没人敢保证不出事故。有人说火电厂会炸,吃饭会噎死,这个即使发生了后果有多严重?而核电呢,看看切尔诺贝利和福岛,哪个地方能承受第三次?

第二个原因是核电现阶段不经济不环保,安全环保是核电企业单方面宣传,然而,从整个运营周期看,核电并不环保经济。发电产生的核废料现阶段无法处理,只能堆积在厂区,这些辐射废料总有一天无处可放。反应炉一旦建设发电,就会产生强辐射,无法直接作业拆除。即使没有了核燃料,反应炉本身的辐射依然会产生高温,冷却循环系统要继续长期运行维护,成本高昂,企业不是慈善家,又有哪个企业愿意承担?

第2个回答  2021-10-13

有利就有弊,为什么很多人反对核电实际上,对于核电厂的安全,对核电还是比较了解的,个人倾向于反对。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核电出事故的后果完全无法承受,概率再小,没人敢保证不出事故。有人说火电厂会炸,吃饭会噎死,这个即使发生了后果有多严重?而核电呢,看看切尔诺贝利和福岛,哪个地方能承受第三次……第二个原因是核电现阶段不经济不环保,安全环保是核电企业单方面宣传,然而,从整个运营周期看,核电并不环保经济。发电产生的核废料现阶段无法处理,只能堆积在厂区,这些辐射废料总有一天无处可放。反应炉一旦建设发电,就会产生强辐射,无法直接作业拆除。即使没有了核燃料,反应炉本身的辐射依然会产生高温,冷却循环系统要继续长期运行维护,成本高昂“核辐射”是“后果”,“衰变热”是“主因”。核电厂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和事故处理手段的复杂性一大半都是因为衰变热的存在。举个例子,我们用热得快烧开水,水开了把电源关闭之后加热棒就不会再发热,我们可以放心的出门去看电影或逛街,不用担心回家之后暖水瓶被烧干、烧坏。而核反应堆呢,由于核衰变的原因,在反应堆停止运行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反应堆仍然会发出约1%功率的热量。1%从比例上来说很小,但是一个发电功率一百万千瓦的核电厂,其反应堆的发热功率要到三百万千瓦,1%就是三万千瓦,一个热得快功率一般在1000-1500W,那么差不多就是两三万个热得快。因此,在反应堆的设计上考虑了大量的措施(如辅助给水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提供持续的冷却水源来冷却这几万个热得快。 这里面涉及到核电厂设计上的两个概念:“专设安全设施”和“安全级”。那些仅仅用于应付事故,不用于电厂正常发电的系统和设备被叫做“专设安全设施”;执行诸如长期余热排出、反应性控制、放射性物质包容等安全功能的系统、设备被定为“安全级”,而不执行安全功能的则为“非安全级”。核电厂专设安全设施和安全级系统、设备的设计严格遵循着单一故障准则、多样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故障安全原则、定期试验维修检测等基本原则。比如,假设需要一台泵在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向反应堆注水,那么在设计时会考虑设置两台泵以满足单一故障准则和冗余的要求(保证坏了一台还有一台);此外,为了满足多样性,这两台泵会设置成一台是气动泵、一台是电动泵,并且最好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以免两台泵同时坏了;如果不发生事故,这两台泵在电厂正常运行的几十年内是用不上的(没有人希望出现必须使用它们的情况),为了保证在需要用到它们的时候能够可靠地启动起来,不在关键时刻拉稀摆带,电厂在运行期间会对它们进行定期的实验、维修、检测……可以说,核电厂的安全从选址开始、到设计、建设、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上上得到了不计成本的重视。

第3个回答  2021-10-13

核电站恐惧症是各种类型的发电站中,核电站的风险似乎最大,可能造成的危害最严重,所以反对的声音最响最激烈,而且民众反对的程度与这儿距离核电站的远近基本成正比,必须充分考虑民众特别是周边地区居民的心理感受,取信于民,不能简单否定核能,否认核能功大于过的事实,也让世界恐惧核能的人们早日走出核能恐惧症的阴影。
中文名核电站恐惧症核能发展意义提高能源供应的本土化程度等恐惧来源核电站的风险大性 质恐惧心理
目录
1 介绍
2 核电建设
3 核能应用
4 反对核能
5 发展意义
介绍编辑 语音
核电站恐惧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可以称之为电站恐惧症,在各种类型的发电站中。核电站的风险似乎最大,可能造成的危害最严重,所以反对的声音最响最激烈,而且民众反对的程度与我这儿距离核电站的远近基本成正比尽管与全球气候变化频频引发的环境灾害相比,当今科技水平下发生核电站事故的概率很低,但一旦有事故对民众的心理冲击实在太大,所以继续发展核能,要过的关键一关是与恐惧心理有关的民意关。
核电建设编辑 语音
1、2011年3月9日欧盟发布《低碳发展路线图》,放言要全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力度;其中,作为清洁能源重要代表的核能备受强调,但日本东北部就发生了9.0级地震,在海啸冲击下,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辐射泄漏,至2011年4月,事态仍未完全受控。
2、此事的影响波及世界各国,自2011年3月中旬开始,日本 美国、德国。瑞典、和中国等建有或在建核电站的国家大都宣布将全面核查核能安全,并且暂缓或停建核能项目;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围绕核能发展再现激烈争议,反对者和支持者各执一词。
3、即便核事故发生之后,欧美各国除表示要加强核能安全检查外,基本没有动摇继续发展核能的立场,当今科技水平下发生核电站事故的概率很低,但问题是一旦有事故,对民众的心理冲击实在太大。
核能应用编辑 语音
1、核能作为能源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当今全世界最大的核能国家是美国,共建有104座各式核电站,其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20%左右。世界上其他主要耗能大国也都非常重视发展核能,日本共有55座核电站,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一半左右;德国共有17座核电站,占总发电量的23%。而中国是核能发展的后起之秀,至2011年4月已建成核电站13座,在建的有28座。
2、在此次日本核事故之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核能基本已经形成共识,认为核能是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
3、在发布不久的欧盟《低碳发展路线图》中,提出了到2050年降低80%碳排放的目标,认为没有核能的发展,将根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现今核电占欧盟总发电量的1/3,占全部“零碳排放发电量”的2/3。
4、就在日本发生核事故之时美国国会正激辩下一年度的总体预算,白宫提交的有关新能源和低碳发展的预算是引起最大争议的项目之一;尽管国会准备削减这项预算中大部分的支出项目,但唯独完整地保留了核能发展的相关项目,即便核事故发生之后,欧美各国除表示要加强核能安全检查外,基本没有动摇继续发展核能的立场。
反对核能编辑 语音
1、在反对发展核能的声音中,不难听到一种被简称为“NIMBY”的诉求,这种诉求在世界电力发展之初便已出现,它影响着各类发电站的修建,不只是核电站。“NIMBY”翻译成中文就是“不要建在我的地盘”——无论什么类型的发电站或电厂,也不论建发电站能带来多大好处,都不要建在“我这儿”。
2、核能是一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其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温室气体,因此大部分主要的碳排放国家或地区,都将核能视作中长期有效替代石化能源、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客观地说核能总体上功大于过。
发展意义编辑 语音
1、如果人类不发展核能,必将加剧国际能源争夺,引起能源价格攀升,甚至造成国与国冲突,综合损失将远大于某次核电站事故带来的损失。
2、以太阳能等替代石化能源尚需时日,而核能可以作为过渡,为阻止气候持续变暖赢得时间;而如果不能延缓气候变暖,造成的损失也将比核电站事故损失大得多。
3、发展核能有助于提高能源供应的本土化程度,改善用能大国的能源供应稳定性和独立性。重视核能,是一个国家从政治、经济、安全等多角度综合考虑的结果,包括考虑当今世界低碳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4、核电站事故后果严重,我们必须更加严密周全地研究核电站设计、运行管理、应急抢险等全过程安全,不断改进技术,务求保险再保险;必须充分考虑民众特别是周边地区居民的心理感受,取信于民。
5、必须针对此次日本核事故中暴露出来的废弃核燃料安全处置等问题,拿出可靠方案。但我们不能简单否定核能,否认核能功大于过的事实。否则一次核事故,不仅将成为核能发展之痛,也将成为世界整体发展之痛

第4个回答  2021-10-13

对于核电厂的安全,“核辐射”是“后果”,“衰变热”是“主因”。核电厂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和事故处理手段的复杂性一大半都是因为衰变热的存在。举个例子,我们用热得快烧开水,水开了把电源关闭之后加热棒就不会再发热,我们可以放心的出门去看电影或逛街,不用担心回家之后暖水瓶被烧干、烧坏。而核反应堆呢,由于核衰变的原因,在反应堆停止运行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反应堆仍然会发出约1%功率的热量。1%从比例上来说很小,但是一个发电功率一百万千瓦的核电厂,其反应堆的发热功率要到三百万千瓦,1%就是三万千瓦,一个热得快功率一般在1000-1500W,那么差不多就是两三万个热得快。因此,在反应堆的设计上考虑了大量的措施(如辅助给水系统、余热排出系统、应急柴油发电机)提供持续的冷却水源来冷却这几万个热得快。 这里面涉及到核电厂设计上的两个概念:“专设安全设施”和“安全级”。

那些仅仅用于应付事故,不用于电厂正常发电的系统和设备被叫做“专设安全设施”;执行诸如长期余热排出、反应性控制、放射性物质包容等安全功能的系统、设备被定为“安全级”,而不执行安全功能的则为“非安全级”。

核电厂专设安全设施和安全级系统、设备的设计严格遵循着单一故障准则、多样性原则、独立性原则、故障安全原则、定期试验维修检测等基本原则。比如,假设需要一台泵在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向反应堆注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