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总线协议

如题所述

欢迎来到SPI协议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章,后续我们将深入探讨其他协议,如SPI、I2C、MIPI等,敬请期待更新。


本文将带您深入理解SPI原理,包括硬件配置、工作模式、信号线功能和控制信号,以及时钟极性/相位的运用,特别关注Mode 00的单/连续帧传输模式。


SPI全称为串行外设接口,它是一种主从设备间的通信协议,主要依赖于四根线:CS/SS、SCLK、SDO/MOSI和SDI/MISO。微控制器通常提供硬件支持,如SSPSR、SSPBUF和控制器,让SPI通信变得更加便捷。

时钟控制寄存器SSPCON和SSPSTAT中的CPOL和CKE等参数,决定SPI工作模式。例如,Mode 00(CPOL=0, CPHA=0)下,空闲时SCLK处于低电平,SS保持高电平。数据传输时,SS信号下降,主设备通过SCK上升沿传输数据,单帧传输结束后,SS信号回高,实现从设备的选择和释放。


Mode 00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设备在数据传输期间其SS管脚被拉低,用于接收数据,而主设备则在每次传输前后拉高SS。SPI的模式01、10和11的流程如下:总线空闲时,时钟线对应低/高电平,SS高,MOSI/MISO保持高阻态。当传输开始,SS下降,主设备控制时钟,数据在SCK边缘传输,确保同步。

SPI协议的特点包括:串行通信、同步传输、明确的主从关系和数据交换。它的一大优点是同步时钟可以减少错误,不需要复杂的流控制,特别适合一对一连接的场景。相比之下,RS-232-C需要流控制,而SPI允许灵活的单位位传输和暂停,这在某些应用中显得更为高效。


流控制在SPI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防止数据丢失。当接收端缓冲区满时,发送端会自动暂停,直到接收端准备好接收新数据。

至于控制机制,SPI的寻址和数据传输过程有明确的划分,包括申请分配、寻址阶段、数据传输和结束。而在I2C协议中,多主设备的使用需要设备地址,且传输大小固定,没有冲突仲裁机制,与SPI有所不同。


SPI的应用场景广泛,如手机中的地磁、重力传感器、指纹识别和部分触控板,这些设备通过SPI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随着技术的发展,SPI协议将继续在各种嵌入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