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碎屑岩———粉砂岩

如题所述

1.粉砂岩的一般特征

凡碎屑粒度在0.0625~0.0039mm之间,含量>50%的岩石,称为粉砂岩。粉砂岩的性质介于砂岩与泥质岩之间,并常混有砂和粘土。粉砂岩的碎屑组分一般比砂岩简单,稳定组分较多,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少见,有时含有较多的白云母。重矿物含量有时较高,可达2%以上,多为稳定重矿物,如磷灰石、金红石、锆石和板钛矿等。碎屑的磨圆度差,常呈棱角状,与粉砂质点多呈悬浮搬动和缺乏磨圆作用有关,分选性时好时差。填隙物有钙质、铁质及粘土质等,一般以粘土质为主。

粉砂岩常具有薄的水平层理,还可有波状及斜波状和沙纹层理,很少见较大型的斜层理。粉砂沉积物饱含水后易液化,形成变形层理及其他滑动构造。

粉砂岩的颜色多种多样,随填隙物及混入物的成分不同而变。在红层中常见到杂色粉砂岩。岩石多呈杂色斑块状,最常见的是棕红色和暗褐色,并可过渡为淡绿色,还可有灰色、浅黄色、黑色及其过渡色。由于颜色可反映粉砂岩的成因特征和类型,因此,颜色是粉砂岩的命名基础。

2.粉砂岩的分类

粉砂岩可按粒度,碎屑成分和胶结物成分可进一步细分:

按粒度分类 以0.0312mm粒径为界,按粒度细分为粗粉砂岩和细粉砂岩。

按碎屑成分分类 按碎屑成分可细分为石英粉砂岩、长石粉砂岩、岩屑粉砂岩及其过渡类型,具体的分类和命名可参照砂岩的成分―成因分类方案进行,相当的成分具有相似的成因意义。

按填隙物成分分类 按填隙物成分可细分为粘土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白云质粉砂岩等。

粉砂岩完整定名应在颜色描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原则,如红色铁质长石粗粉砂岩。

3.粉砂岩的成因特征

粉砂岩是在经过长距离的悬浮搬运,在水动力条件比较安静、沉积速度比较低的环境中缓慢降落沉积形成的,因此,往往具有大面积的分布范围和稳定的层位。从沉积环境看,粉砂岩多分布于河漫滩、三角洲、潟湖、沼泽和海湖的较深水的低能环境部位。在横向上分布于砂岩和粘土岩的过渡地带,在纵向上也可渐变成砂岩或粘土岩,并可与泥岩或砂岩构成韵律性层理。

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黄土,就是一种半固结的粘土质粉砂岩,其粉砂含量一般为40%~60%,其次为粘土,华北黄土中粘土含量有超过40%的;再次为砂粒,粒径一般<0.25mm,含量<10%。黄土中的主要矿物是石英、长石、碳酸盐及粘土矿物。北方黄土的成因多半是风成的;而其他地区(如成都平原、苏北、南京附近)的黄土则以洪积、坡积或冲积成因的水成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