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壁之战交战双方的政治、经济措施和战略、战术的运用等方面来考察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如题所述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虽然在人力和物力上,都获得了很大的扩展,但是,当时黄河流域一带,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军民在长期战争以后,渴望得到喘息的机会。荆州人民在刘表"保境安民"的政策下,生活一向比较安定。曹操的军事行动,也不能不引起他们的反感。因此,曹操这次用兵,时机是不够成熟的。由于一连串的胜利冲昏了曹操的头脑,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敌人。他主观地认为孙权害怕自己的声威,将会献地投降;刘备势穷力尽,可以一战而败。因此,曹操的战略措施不是孤立敌人,各个击破;而是妄想军事、政治双管齐下,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曹操的设想那样,孙权和刘备不但没有屈服,反而结成了牢固的联合阵线,来对付曹操。这不能不说是曹操战略上的错误。

同时,由于骄傲轻敌,曹操集中军队从长江一路向江东进发。在长江水面上,善于陆战的北方军队也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再加上疲劳、疾病、新旧部队的矛盾等等因素,这就使曹操在军事上的优势逐渐向劣势转化。

至于孙、刘联军方面,在客观上,战胜的条件似乎不多。但是,由于主要领导人周瑜、诸葛亮、鲁肃等没有被曹操所宣传的八十万大军所吓倒,而是能够正确地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气候等方面具体地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因而得出正确的判断。

在作战指导上,他们比较谨慎,同曹操的骄傲自满、麻痹大意有所不同。最后,联军针对敌方连锁战船的弱点,使用黄盖提出的"火攻"战术,一下子把曹操打得大败。赤壁之战在我国军事史上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战例,这次战争有力地说明了主观指导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