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碎片化时代,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如题所述

碎片化时代想要构建好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要碎片时间学习的特点:碎片化学习碎片,学习碎片化学习,结构化学习结构,学习结构化学习,这念着可能有点绕口,但相信大家多读几遍就应该明白其中的意义。

碎片化学习碎片讲的是,碎片的时间就要学习碎片的知识,例如碎片时间可以听书学习历史、地理等这些片段的知识。学习碎片化学习讲是,碎片化时间学习这个行为是需要学习的,不是任何人都能学到的。同样地,结构化地时间就要学习结构化的知识,例如数学、物理等连贯性比较强的知识。学习结构化学习讲的也是,结构化时间学习这件事情是需要学习的。

明白了这两句话,你就能很好的理解碎片化时代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了。所以我说没有自己体系的专业学习都是伪专业学习。那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一般构建体系有三个步骤:

第一,参考成熟体系。实际上,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大量的知识都已经被人整理成成熟体系了,比如各个专业的结构、各种考试的考试大纲、各大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大纲等,这就是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教学体系,我们在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可以参考的来搭建。

第二,集体主题学习。做体系最怕的就是偏颇,我们以前讲读书会的时候说,一人一书一世界,一我一你一家言。说的是教的人是有局限性的,学的人也有局限性,任何一个作者都有局限性,任何一本书都有局限性。所以今天你要想搭一个体系,你就要想办法多人在一起进行主题方面的学习,这就是集体主题学习。头脑风暴和读书会就是典型的集体主题型两种模式。据我所知,目前做主题多人阅读的,在中国还没有。现在大部分的读书会要么就是一人讲,大家听,要么就是大伙跟着一本书,大家一起来讲。

第三,导图演化结构。一般来说,你的整个知识结构是要画导图的,思维导图我们当年在做超脑力的时候,知道的人还很少。当然,由于思维导图的流行,思维导图已经深入人心了,所以导图演化结构很好理解,就是靠画图来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

记住这三点,基本上你的结构就搭建起来了。特别提醒注意,在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人都很浮躁,都盲目追求碎片化学习而忘了结构化学习的重要性。其实,结构学习比碎片学习要重要百倍。如果一个人只有碎片学习,这个人是不行的。如果一个人只有结构学习,这个人是可以的,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更多个人成长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清晨翌百分】,成为更好的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6

当今社会,碎片化知识盛行,但依靠碎片化知识是无法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为什么?简单来说,碎片化与体系,两者本来就是对立关系,碎片化获取的知识很难将其系统地归类到个人的知识体系中。碎片化知识,只能起到增长谈资、丰富见闻的作用。真正要想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认为主要有三个途径:书籍、社会、思考。

1.书籍。

应该重点阅读三类书籍:

第一类,历史资料。

历史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读史可明智,可知兴替。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读懂了历史,善于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才能深刻体悟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类,时事热点。

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事件、人物及有关情况,也是我们必须随时关注的。了解这些时政方针所关注的社会热点,也就了解了关系国计民生、经济政治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第三类,文学作品。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一部形象化的社会历史教科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典故、古语、诗词,以及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道理。

2.社会。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最实用、最深刻的知识都是从社会中来的。因此,我们除了多读书以外,还需要从生活、社会的细微处仔细观察,为知识储备做更充分的准备。如果只是一味同限于书本上的知识,最终有可能变成“纸上谈兵”,只有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更接地气、更深入人心。

从社会中获取知识,一个重要的方式是观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有观察才能有发现,有新发现才能增加新的知识和见闻。时常关注各方面的人和事,单位内外、国内国际,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才能汲取越来越多的知识。

3.思考。

多去思考才能参透事物的本质,才能提炼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观点,才能在应用的时候更得心应手。不然,就会变得老生常谈,人云亦云,没有真知灼见,讲话枯燥乏味。所以,不论是自己读书还是听别人谈论,都要学会思考,对一些错误的、过时的言论和思想要坚决摒弃,做一个真正见识广博的人。

知识的获取与丰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持久累积的过程。不要期望看了今天的报纸新闻,知识就算丰富了;读完了一本名著,内涵就增加了……这样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要想达到知识丰富、内涵丰富的境界,需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把对知识的追求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其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

第2个回答  2017-10-27

既然是碎片化时代,那就标志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会充斥在你周围,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采取一味拿来主义的思想,那就很难建立自己的完整知识体系的,本人觉得在现在这个时代要建立自己的完整知识体系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 首先要搭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基本框架,就好比建房子,你首先要想好建成什么样子的房子,也就是要做好房子的大体设计和方案,然后在不断将一些碎片化的也好、系统化的也罢,用这些知识来对你的基础框架进行充实,不断进行更新,将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吸收到你的知识体系里来,将另外的一些不相关的或者陈旧的知识从你的框架中排除出去,这样不断进行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目的。

第二、 要对所有获得的信息进行分类,对知识“断舍离”和“更新迭代”尤其重要,要让你的知识框架不断完善和充实,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保持最新最全的状态。

第三、 不只要“鱼”,关键是要有“渔”,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最主要的是要对问题的思维系统,也不只是光只拿工具,知道问题的思考方法远比实操工具和方法重要。

第3个回答  2017-10-25

如果以碎片化作为知识体系的前提,我觉得有两个原则仍然是不变的。

1,只有学习还能获取知识。

2,知识体系必须用知识来建立。

首先,碎片化时代是当下互联网时代的一个现状,好的影响是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接受新鲜的知识,坏的影响就是知识呈现碎片化,不成体系。

其次,碎片化并不是只有这个时代才有,只是这个时代才体现出来,并且碎片化并非是弊端。

最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同样分为专业知识理论,知识文化素养,以及以知识和核心的技能三种。

不过不管是上面三种的哪一种,我觉得方法都一样。

第一,一定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碎片化最能够体现的现象就是互联网的信息流,因为这个现象,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被各种信息吸引,导致很多时间被浪费了,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被碎片的知识引导,而是自己根据自身的思维方式来阅读已经被碎片化的知识。

第二,记录。

我自己一直有记录的习惯,所以也希望你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够记录,碎片化时代还有个特点,就是信息更新频率快,我们看完一个信息之后立刻就会被刷新掉,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获取更多,坏处就是我们可能记不住,所以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将信息记录最好,建议使用思维导图。

第三,建立深度阅读的习惯。

深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呈现为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我的建议就是在碎片化学习的同时也要让自己有深度阅读的习惯。

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0-30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会阅读接受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碎片化。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些碎片化信息整合起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呢?我从输入、输出两个阶段给出想法和建议。

一、输入阶段:掌握一套笔记管理术

我每天会阅读很多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看到有价值的内容会随手点一个“收藏”,但是事后从来没有整理吸收过。同时,微博上看到一些有趣的营销图文视频、故事脑洞等,也会收藏起来,但几乎没有再翻看过。

后来,我使用了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这2款软件,建立了自己的笔记目录和标签,将微信、微博收藏的文章定期做整理,将重要内容导出为PDF。通过笔记管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能够逐渐体系化,并随时为我所调用。

二、输出阶段:

1、用思维导图类软件进行知识管理

谈到这一点,我想先介绍一款非常实用的软件——幕布。幕布是一款头脑管理工具,帮助我们用更高效的方式和更清晰的结构来记录笔记、管理任务等。它主要有两大优点。

第一,幕布能用树形的结构来整理思路,并且支持一键转化为思维导图,有利于我们养成结构化的思维方式。第二,幕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捕捉灵感,快速梳理出头脑中的内容大纲,再去细化每一个片段。

因此,运用幕布,我们可以很好地进行逻辑梳理与知识管理。

2、学会立刻去教别人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最后一种处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授给他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因此,想要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学会某个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教别人。在教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一定会对知识进行消化、整理,最后经过输出,自然能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