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织与实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1-20

一、项目设置

(一)设置原则

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项目采用分类、分级管理方式。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借鉴第一轮和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经验,参考国外政府层面油气资源评价的成功做法,以石油公司第三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为基础,充分利用已取得的资源评价成果,并保证同一盆地资源评价的完整性。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设为总项目;常规油气资源评价设为一级项目,松辽等主要盆地和地区设为二级项目,大庆等油田和参加资源评价单位承担的项目设为三级项目。各主要盆地和地区的评价工作,应以占盆地和地区矿权较多、油气产量较高和拥有主要成果资料的油田和单位负责牵头,其他油田和单位配合。

资源评价任务分解的原则是:凡石油公司登记的排他性探矿权、采矿权区域,均由石油公司负责开展资源评价工作并提交资源评价成果。凡石油公司登记的排他性探矿权、采矿权地区内的空白盆地区域,原则上由该地区内矿权为主的石油公司或距离最近矿权的石油公司负责,大盆地周边的小盆地,原则上应由拥有大盆地矿权为主的石油公司或油田负责。

鉴于有关科研院校对某些空白盆地和地区已经拥有和掌握的科研成果,青藏高原各盆地(包括部分已登记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任务由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完成;南海南部各盆地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负责;青海、甘肃和新疆东南部各未登记盆地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简称“地质力学所”)负责。

(二)项目分解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石油”)负责评价的盆地共有46个,包括松辽、渤海湾盆地(中油部分)、鄂尔多斯、四川、准噶尔、塔里木、吐哈和柴达木等已有油气田并规模开发的8个重点盆地;已有油气田的依兰—伊通、海拉尔、二连、酒泉、三塘湖等5个盆地;有少量油气产量或探明储量的彰武—黑山、赤峰、三水、延吉等4个盆地;有油气远景的银—额、河套、三江、汾渭、洞庭湖、巴彦浩特、漠河、鄱阳、大杨树、六盘山、虎林、民和、精河、勃利、民乐、和什托洛盖、麻阳、张北、黑鹰山、库米什、扎格高脑、中口黑帐房、花海、金衢、建昌喀左、太原、阜新、清江、北票等29个底勘探盆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负责31个盆地的评价任务,包括塔里木、渤海湾、东海陆架等3个已有油气田并规模开发的盆地;已有油气田的苏北、江汉、南襄、焉耆等4个盆地;有少量油气产量或探明储量的百色、陆良、保山、景谷、句容—常州、伦坡拉、柴窝堡等7个盆地;有油气远景的南华北、兰坪—思茅、楚雄、望江、茂名、银川、伊宁、汶泗、洛阳、雅布赖、塔城、昭苏、大尤尔都斯、巴里坤、吐云、塔什库尔干、胶莱等17个盆地。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负责近海的渤海湾(海域)、珠江口、琼东南、莺歌海、北部湾、南黄海、台西和台西南等7个盆地的评价任务。

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简称“油气中心”)中心负责组织各石油公司和大学进行渤海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整合评价;开展可采资源量计算的关键参数—可采系数的研究;开展体现政府部门评价特点的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研究;负责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办公室(简称“项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北黄海、冲绳海槽盆地的评价任务。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承担南海南部海域的中建南、万安、曾母、北康、南薇西、礼乐、文莱—沙巴、西北巴拉望、南薇东、南沙海槽、安渡北、九章、永暑、笔架南等14个盆地的评价任务。

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羌塘、伦坡拉、措勤、比如、岗巴—定日、昌都、可可西里、戈木错、沱沱河、日喀则—昂仁、双湖、帕度错、伦北、羊卓雍错、拉萨、扎达、明镜湖、江孜、坡林、多玛等20个盆地的评价任务。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承担青海、甘肃和新疆东南部的苏干湖、库木库里、西宁、陇西、索尔库里、青海湖、哈拉湖、天水、马连泉、塔什库勒、兴海等11个盆地评价任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别承担塔里木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的整合评价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建设工作,协助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开展可采系数研究和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研究工作。

(三)任务说明

各石油公司最新取得的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根据具体情况,以不同方式充分利用。具体含油气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在石油公司之间和石油公司内部无异议的,且评价方法和参数符合本实施方案要求的,其资源评价成果直接采纳;评价结果在石油公司之间或在石油公司内部有较大不同意见的,或评价方法、关键参数取值与本方案相差较大的,则进行重新评价。

针对渤海湾盆地三大石油公司油气矿业权的分布情况,考虑目前的协调难度,项目办公室决定由油气中心集中组织开展评价工作,各油田按统一标准,以地质单元为基础进行相应地区的评价。油气中心在项目办公室的领导下,在各油田协助下,组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汇总并完成渤海湾盆地评价任务。

考虑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矿权交叉的特点,项目办公室决定由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双方按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全盆地的评价工作,最终评价结果由项目办公室组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进行整合,并经专家审定后,提出塔里木盆地资源评价的最终成果。

各主要盆地和地区的评价工作,凡是两个以上石油公司或单位参加评价的盆地和地区,由排在第一位的石油公司或单位负责汇总盆地和地区的评价报告,其他石油公司或参加单位应按要求和标准,按时向负责单位提交本单位承担的评价报告,并协助做好盆地和地区的报告编写工作。

二、工作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办公室设立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小组和综合协调小组,具体协调组织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日常工作,并组织渤海湾盆地的资源评价工作,承担塔里木盆地资源评价成果的整合,完成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各项成果汇总和报告编写工作。

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小组在项目办公室的领导下,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资源评价工作,负责组织实施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研究,负责审查接收各石油公司及油田和其他资源评价参加单位提交的资料、报告和图件,参与各石油公司及油田和其他资源评价参加单位提交的资料、报告和图件和验收工作,负责资料、报告、图件和成果的汇总和整理,负责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的各种图件编制和报告的编写。

综合协调小组按照项目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负责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实施方案的执行和落实。组织实施方案的培训,参与项目设置和分解,参与项目资金分配,指导实施方案进度的落实,监督检查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协调各盆地资源评价资料的提交和汇总工作。

(二)进度计划

项目的实施划分为调研阶段、编写实施方案和项目设计阶段、设计评审和培训阶段、评价阶段、成果验收阶段、成果汇总分析阶段、报告编写阶段、评审验收阶段、成果发布阶段。

三、项目实施过程

(一)项目启动

2003年11月24日,召开了“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启动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

2003年11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对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矿产和战略性资源,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国土资源部和发改委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很及时,也很重要。希望你们本着科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这次评价工作,摸清我国的‘家底’,为国家制定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提供坚实基础。”

2003年11月30日~12月2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会议”。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以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联煤”)等单位的主要领导和技术专家组首席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有关部门、有关领导、技术人员约210人参加了会议,国内20余家新闻媒体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大量报道。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深入讨论细化《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方案》的意见,就今后工作的开展和总体设计的编写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指出,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意义重大,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有基础、有条件、势在必行。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明确和坚持这次评价工作的总体思路。会议号召,各参加单位要抓紧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正式启动。

按《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总体设计》要求,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所评价的盆地为129个,评价面积530×104km2,约占我国670×104km2沉积岩面积的80%。

常规油气资源评价设10个评价项目,4个研究项目,共计14个项目。承担评价任务的单位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油矿管理局(简称“延长油矿”)、中国地质科学院力学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2003年12月19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实施方案设计”通过专家评审,开始实施方案的编写工作,同时,各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分工,开始编写项目设计。项目办公室负责组织油气中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单位编写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多次修改后,于2004年4月1日经过专家评审,并于4月12日通过项目工作组全体会议审议,5月17日通过领导小组会议审议,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启动阶段工作圆满完成。

(二)项目设计评审与技术及规范培训

2004年6月开始进行各承担单位项目设计的评审工作,6月29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9个承担单位的常规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设计通过专家评审;8月29日,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的青藏地区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设计、油气中心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的常规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工作设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分别承担的塔里木盆地工作设计及渤海湾盆地工作设计通过评审。11月16日,中国含油气区构造单元划分项目设计通过专家评审。

2004年7月30日~8月2日,“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培训班”在北京昌平举办。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延长油矿管理局等15个单位124人参加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总体设计、实施方案;油气资源评价系统应用培训;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及相关管理办法3项内容。

通过培训,学员们明确了概念、强化了理论,明晰了思路、解决了疑点,增加了交流、开阔了视野,这是一次规模大、效果好、针对性强的会议,有效地促进了资源评价工作高质高效地顺利完成。

(三)展开评价工作

2004年8月31日~9月2日,项目办公室召开了“三大石油公司油气资源评价阶段成果专家评议会议”,专家听取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的阶段成果汇报后认为,各石油公司提交的阶段成果科学合理,参数选择有据,总体上符合《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总体设计》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三大石油公司较好地通过了评议,这标志着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正在顺利展开。

评价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油矿管理局、广州海洋地质局、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等11个单位、1700余名科技工作者加班加点,投入了紧张的评价工作中。

项目办公室根据具体情况,狠抓了渤海湾、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评价,通过积极主动协调,推动了塔里木、渤海湾盆地资源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专家组严格把关,常规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项目组在2004年10月22日专家组的具体意见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11月11日通过专家组初审。加强阶段成果预审,11月17日至29日,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先后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长油矿、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等单位承担的评价项目进行了预审,对油气资源可采系数研究与应用研究项目进行了预审。

(四)阶段成果评审和汇总

2004年12月1~9日,新一轮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阶段成果评审会在北京举行,孙枢、翟光明两位首席专家主持了评审会议,28位专家参加了10个子项目的评审。技术专家认真负责,在给出审查验收意见的同时,明确提出了限期完成的修改意见,确保了评价成果的可靠性。通过评审,中石油、延长油矿管理局阶段成果获得优秀,中石化、中海油、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较优秀,成都理工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获得良好。

2004年12月17~27日,项目办公室按照技术专家给出的审查验收意见以及限期完成的修改意见,与各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对有关成果进行了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组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单位的业务骨干,项目办公室顾问以及油气中心、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等有关工作人员,对10个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阶段成果进行了汇总。形成了常规油气资源评价阶段成果报告初稿、评价数据表、相关图件以及汇报多媒体。

2004年12月底~2005年7月,项目办公室以汇报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将汇总成果多次向专家组和有关领导进行汇报,听取具体修改意见,并多次集中修改完善。由于油气资源发现趋势预测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项目办公室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决定设立专项进行研究,并于2005年7月11日通过工作方案评审。

同时,项目办公室继续积极与各承担单位共同努力,继续推进各子项目研究,并从2005年4月下旬~7月开始对10个子项目进行初审,8月初开始预审。

(五)汇总成果和子项目成果评审

2005年7月22日,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汇总成果专家评审会在国土资源部召开,与会专家审阅了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数据表、附图册和附表册,认真听取了汇报之后一致认为,全国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规模大、难度大,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评价任务。该成果基础资料扎实,研究深入,方法得当,参数合理,论证有据,特色鲜明,评价结果客观、可信。这是一份全面、科学、高水平的油气资源评价成果报告,是所有参评专家、单位和科研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评审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验收。并建议对成果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项目领导小组审定,尽早上报国务院,以便为制定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编制油气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能源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2005年8月18~20日,常规油气资源评价10个子项目最终成果通过专家组评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