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总兵“满堂”坐是堂子街缘由吗?

如题所述

祭天和祭祖是华夏民族传之久远的文化习俗,而“祠堂”则是望门家族进行祭祀天神和祖先的地方。满族也不例外,也有祭天和祭祖的习俗。不过,满族的名门望族祭祀天神和祖先的地方不叫“祠堂”而叫“堂子”或“堂子庙”。

..堂子庙正门

“堂子”一词来源于满语,汉译又作“堂色”“唐舍”,是满族的祀天祀神之所。清初,女真祖先曾和图伦尼堪外兰族交战,结果四位祖宗先后阵亡,后人便把他们的遗物收藏在楠木匣内,在堂子供奉。满族建国后,堂子成为宫廷萨满祭祀的重要场所。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前,女真各部均有堂子,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后,首先废掉各部的堂子,以“爱新觉罗氏堂子”取而代之,各部世代祭祀的守护神祇也统一于爱新觉罗氏所崇祀的守护神祇。努尔哈赤建国后,首先在赫图阿拉城东南建立爱新觉罗氏堂子,后来,随着努尔哈赤迁都,又先后在辽阳东京城和沈阳城东南建立了堂子。皇太极时期,更明令规定:“凡官员庶民等,设立堂子致祭者,永行停止。”进一步确立了爱新觉罗氏堂子的国祭地位。

盛京堂子,位于清代沈阳城大东门外,俗称“堂子庙”,为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所建。堂子的建筑比较特别,它的街门朝北,而内门向西。进内门正中是祭神殿,又叫飨殿,是朝南的三间悬山式建筑,前有丹陛。它的南面有甬道,直通拜天圆殿,又叫亭式殿,是八角亭式建筑。亭式殿的南面正中设有皇帝的祭天神杆石座,稍后两翼是皇子、王子随祭的神杆石座,每翼各六行,每行各六座。在石座的南面还有停放神杆的红色神杆架七个,中间木架为皇帝神杆暂安所用,左右木架为皇子、王公神杆暂安所用,祭天时将木架上的神杆安装在石座上。在堂子院内的东南角有上神殿,又叫尚锡神亭,也是八角亭式建筑,但规模比亭式殿略小。它自成一个小院,周围有两层围墙。外层院落呈方形,东北角有一门,向北有甬道通拜天圆殿上,神殿位于外层院落的西侧,内层院落的北侧。内院的门在南侧。堂子内门外,西南方还有祭神房等建筑。盛京堂子内主要建筑皆为琉璃瓦顶,与院内的苍松翠柏、红色围墙相辉映,更增添了堂子的肃穆神秘之感。

..堂子庙平面图

堂子作为满族皇室的家庙,是极其神圣,而又极其神秘的。据《清史稿》记载:努尔哈赤、皇太极每逢出征、遣将、凯旋等重大军事行动,都要拜堂子,以求上天保佑。天命十一年(1626年),老罕王努尔哈赤死后,清廷将他穿过的服装,即“太祖御服”及弓箭、佩刀等遗物,均收藏在堂子内供奉,终年严禁任何人入内。

清朝国俗是重祭神祭天,旧有朝祭、夕祭、背灯祭等。主要祭祀地点在清宁宫(迁都北京后在坤宁宫)和堂子。努尔哈赤时已有“谒拜堂子之礼,凡每岁元旦及日朔、国有凡大事,则为祈为报,皆恭诣堂子行礼,大出入必告,出征凯旋则列纛而告,典至重也”。

皇太极称帝后,对堂子的萨满祭祀进行改革,规定了堂子圆殿元旦拜天制度。“每年元旦,皇帝率亲王以下、副都统以上及外藩来朝王等诣堂子上香行三跪九叩头礼”。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要先从清宁宫请朝祭、夕祭神位,用神舆抬到飨殿内恭奉,殿东安放朝祭神位黄舆,殿西安放夕祭神位黄舆。舆前各设大低桌一,各供一香碟,看守堂子人员每日朝夕上香两次,至正月初二日再将神位送回清宁宫安奉原位。

同时,规定了春秋两季,于堂子立神杆大祭的次数和时间:亲王、郡王、贝勒,每家各祭三杆(三次);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每家各祭二杆(二次);镇国、辅国、奉国将军各祭一杆(一次)。“其每月致祭日期:初一日,大内致祭;初二日以后,亲王、郡王、贝勒各依次轮一日致祭。各府应祭之日,若遇大内致祭,则应祭之家停祭。贝子、公等依次致祭”。

可见,堂子祭祀,爱新觉罗氏贵族是以各自的登记来确定祭祀的次数和时间的,“其无爵宗室不祭”。由于皇室权贵们把堂子祭祀视为尊贵和福寿的象征,于是出现了“争祀神”与“违例多祭”的现象。所以不久就规定:无论皇室,还是亲王、郡王、贝勒等在堂子、家院均立一杆,春秋大祭中祭祀一次。没有资格去堂子祭祀的满洲官民,只允许在自家院中立杆致祭,但不能说“祭天”,只可称“外祭”。

所谓月祭,即正月初三日及每月朔日也都要去堂子亭式殿致祭。每月朔日,还要在堂子东南隅的尚锡神亭供酒食祭祀。凡朝祭、夕祭都有萨满唱神歌、祷词,背灯祭有祈请词。另外,崇德六年(1641年)开始,又于每年四月初八佛诞日,在堂子殿中悬神幔,皇帝和八旗王、贝勒,依次往堂子备供致祭;每年春秋两季,还要在堂子祭马神。

..堂子庙殿

除上述定期堂子祭祀之外,皇太极时期,包括亲征、凯旋、命将军,皇帝都要去堂子拜祭。如皇太极亲征出发之日即先率文武大臣出抚近门诣堂子行三跪九叩礼,在堂子外立八旗大纛致祭行礼,以求天神保佑,获胜班师回至盛京,也要先至堂子行礼,以谢天神之恩。

堂子祭祀的都是些什么神灵,历来说法纷纭,神秘莫测。这一方面是由于堂子祭是爱新觉罗氏的专有祀典,其祭敬之礼,极为诡秘,汉官不准随往,所以汉官无知者。清朝时,在满族以外的大臣中有句口头禅,叫“三不问”,其一便是“莫问堂子祭何神”。即使是满洲官员,甚至皇室子孙,亦不能言其详,故而引起世人的种种猜测与疑传,更增加了堂子祭的神秘之感。另一方面是由于满族萨满教祭祀的主要对象来源久远,而且夕祭神、背灯祭神原来使用的都是满语,代代言传口授,文献无证,渐渐地只留其音而不解其义了。

但是,堂子所祭诸神,并不神秘,亦无淫亵,均属本部族之祖先神与本部族世代所奉祀的自然神祇,即氏族守护神。这些名目繁多、职司不一、各怀神技之众神祇,组成了本部族萨满祭祀的“万神殿”,奉于堂子代代飨祭。在自然神中,最古老也最重要的是天神,这是东北古代崇信萨满教的民族共同的信仰。

..邓子龙总兵

堂子东南上神殿的“尚锡之神”,有一说是对努尔哈赤有救命之恩的明将邓子龙,另一说是使人类和田苗免病去灾的自然神灵。早年,人们曾把堂子庙俗称呼为“邓大人庙”,其掌故为:相传努尔哈赤有次偷越边境,亲自去侦察敌情,不幸被明军所获,押至明朝总兵邓子龙处,当邓得知其身世后,非但没将其处死,反而以礼相待并秘密放回。努尔哈赤深感此恩,故在修建堂子庙时,特令在堂子里盖一座邓大人庙,以示祭祀。曾随驾进去过的太监谈到堂子时说:“堂子者,乃清帝祭祖之另一处也,与太庙并重。然太庙因汉礼而定,堂子纯用满洲礼俗,祭时以夜,不能用灯,祭文用满洲语。闻殿上奉一无头将军,每元旦,皇上亲谒行礼,为无头将军换顶巾。将军即无头,顶上盖一红绸布,一年换一次,必皇上亲手撤换。据传将军姓邓,其名不详,明朝衣冠。”其实所谓的无头将军就是明朝的总兵邓子龙。有专家认为,此说不能成立,同时指出,所谓“邓大人庙”只是堂子内西南隅的一座小庙。由此看来,无论怎么说,堂子庙似乎都与明朝的总兵邓子龙有点关系。

清定都北京后,又仿盛京堂子在北京长安左门外建堂子祭祀,盛京堂子遂弃而不用。乾隆帝东巡,曾到盛京堂子祭祀,并对其加以修葺。至清末,因年久失修,盛京堂子逐渐圮毁,现已无存。

盛京堂子的旧址位于沈阳市原大东区政协等单位处,这里,早已是高楼林立。不过,正是因堂子的曾经存在,其东南方向始建于清代的一条街才被命名为“堂子街”。这条街位于大东区南部,南起小河沿路,北至大东路,长五百九十七米,宽约八米,南部名为黄土坑胡同,北部为堂子庙胡同,这当是盛京堂子留给沈阳最直接的印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