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期镍超30亿元索赔诉讼,逼空青山多头正浮出水面

如题所述

据来自港交所的最新公告显示,自6月6日以来已经先后有3家公司,对其全资附属公司伦敦金属交易所提起诉讼,索赔金额超过4.8亿美元,约合32亿元人民币。
而这一切,皆因发生在三月份的一次被称为“商品雷曼危机”的伦敦期镍逼空事件。
财联社报道,3月7日-8日,在LME交易的镍价两天连续暴涨近250%,被市场成为“妖镍”行情。
2022年3月8日,镍期货价格来到每吨10.1365万美元的历史新高。
中国企业青山控股据称手中握有的十余万吨镍空单,惨遭“史诗级逼空”,一夜损失数十亿美元,甚至无法及时缴交保证金。
伦敦金属交易所宣布,3月8日交易全数取消,镍价拉回至7日收盘价,并暂停交易1周,恢复交易后还推出有涨跌幅限制的交易新制度。
另据媒体报道,LME还允许青山延后交割商品,青山因此全身而退。
随后伦敦期镍虽流动性出现下降,但整体价格开始与现货市场靠拢。
伦敦交易所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则受到多方批评。
据悉,与国内投资人士认为价格异常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不同,一些国际基金、证券机构对伦敦交易所在镍价飙升对其市场构成系统性风险后采取的行动持批评态度。
他们认为伦敦交易所的操作一方面介入了市场,将几家券商从可能造成毁灭性后果的追加保证金的困境中解救出来,中国企业青山控股集团也顺利与由期货银行债权人组成的银团达成一项静默协议。
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抹去了那些看涨押注投资者的巨额利润。
数据显示,3月8日伦敦镍价创出每吨约4.8万美元的15年高点。
但这不包括以比4.8万美元高得多的价格成交、但被取消的交易,这些交易的价值约40亿美元。
至此,在这轮史诗级的青山逼空事件中的多空双方也逐渐浮出水面。
据悉,本次提起诉讼的三家公司中,有两家属于艾略特投资管理公司(音译,英文为Elliott)管理下的两只基金公司,这家资管理公司成立于1977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激进基金之一,2021年年底管理规模超515亿美元。
在本次索赔中,涉及金额高达4.56亿美元。
这意味着,即便该资管公司不是最大的多方,也是主力逼空机构之一。
回顾整个事件,要从青山控股成为世界镍王开始。
资料显示,青山控股集团的前身是1992年创办的浙江丰业集团,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不锈钢生产的民营企业,创始人为项光达、张积敏。
随后,伴随着中国经济大环境的飞速增长,这家企业逐渐成长为国内不锈钢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企业。
但真正让青山控股成为行业领头羊地位的,还是2008-2009年在印尼拿下的红土镍矿开采权。
据悉,在不锈钢生产原料中,成本占比最高的并非铁矿,而是起到耐高温腐蚀作用的镍金属。
以300系不锈钢为例,镍占成本比例的50%以上。
而印尼的镍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世界镍储量的23%都在印度尼西亚境内。
2008-2009年在金融危机和金属价格暴跌中,青山控股在世界最大镍矿出口国印度尼西亚重金夺得4.7万公顷红土镍矿开采权。
此后继续在印尼、印度、津巴布韦等国不断购买镍矿,不知不觉间竟然成了“世界镍王”。
截止目前,青山控股在不锈钢领域早已形成年产超1000万吨的产能,自2014年起稳居全球第一;镍铁冶炼产业,以每年约30万吨镍当量占据全世界产能的12%,全球第一;镍铬合金材料开发,年产值近千亿,成为苹果等公司一级供应商;新能源领域,入局三年成为国内锂电池企业前五强。
随着盘子越做越大,在全球镍交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特别是2021年3月,青山集团打通了火法高冰镍的技术路径之后,青山控股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常务空头”:只要价格合适,就在盘面上做卖出交易。
虽不能称之为呼风唤雨,但也绝对属于大佬级的地位,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对市场的敬畏之心。
据悉,镍大量应用在于不锈钢行情,但近年来受能源市场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镍被用于电池制作。
根据专业机构的统计数据,去年已部署的电池容量中有54%使用了高镍含量的阴极化学材料,低镍化学产品占26%,无镍产品仅占20%。
更多数据显示,去年12月用于新电动汽车的镍用量达到创纪录的19651吨,同比增长44%,环比增长29%。
整个电动汽车革命正在迅速接近重要临界点,这也导致镍、钴等负极材料的价格受到广泛收藏。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因疫情影响出现明显的放缓迹象,加上今年2月份以来不断恶化的俄乌关系,让不少投资者开始回避来自俄罗斯的商品。
而由于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纯镍出口国,这一导致伦敦3月期镍价格出现持续攀升的势头。
但手握30万吨产能,天然具备空头属性的青山控股却依旧在做着卖出的交易,甚至面对着不断刷新历史高位的镍价,有了“重仓隔夜”的苗头。
数据显示,青山在印尼的生产成本低于每吨10000美元,随着账面浮盈数额越来越大,青山的空头头寸也是越积越多。
与此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9号,有一名身份不详的镍库存持货商,持有至少伦敦金属交易所一半的库存。
根据伦敦交易所的交易规则,LME仓单的持有者可以依据仓单来提取现货。
多空对峙局势已经形成,只是长期稳居赢位的青山控股并未意识到。
2月24日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在伦敦市场关于禁止俄罗斯金属交易的声音开始响起,青山控股仍未意识到可能出现的风险。
时光定格在3月7日,伦镍一度暴涨78%,最高达55000美元/吨,创下有史以来最大的交易日涨幅。
截至收盘,伦镍收涨76%,至50905美元/吨,为2007年6月以来最高。
3月8日市场开始流出新的消息,称伦敦交易所已经禁止俄镍交易,并且交易所规定的交割镍标准为金属含量最低为99.8%的纯镍,而青山控股生产的高冰镍不符合交割标准,空头一方出现保证金不足等消息。
这些消息中有真有假,但在真消息的掩盖下,假消息也变成了真消息。
随后LME镍价日内涨幅扩大至100%,连破6万、7万、8万、9万、10万美元关口,两个交易日大涨248%,刷新纪录新高。
由于价格的连续暴涨,当日下午伦敦金属交易所罕见地暂停期镍交易,并在之后的通告中,取消了当天所有交易信息。
这些操作也被认为是交易所是在保护中国公司的利益,也是当前艾略特等公司向伦敦金属交易所追偿的主因之一。
而作为事件一方,青山控股相关人士8日下午回应称,“公司上午已经在开会,正在整理相关资料和内容,届时将会统一作公开回应,今天能不能回应,目前还不确定。

同日,青山实业项光达表示:“老外的确有些动作,正在积极协调。
接到很多电话,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对青山都很支持。
”青山实业董事局主席项光达3月8日下午称,青山是家优秀的中国企业,仓位和经营都没有问题。
3月9日,青山控股单方面表示,已经用旗下高冰镍置换国内金属镍板,并通过多种渠道调配到充足现货进行交割。
3月15日青山方面再次发布正式公告,称与由期货银行债权人组成的银团达成了一项静默协议,同意不对持仓进行平仓或对已有持仓要求增加保证金。
至此,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这场史诗级的期镍逼空行情告一段落,但留给市场的远不仅仅是多空双方的离场这么简单。
从事件影响看,伦镍风波对市场的影响仍留有余温,伦镍当前流动性较以往差。
有外媒曾报道,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LME都把增长的希望寄托在吸引美国对冲基金和其他金融投资者上。
今年3月底,这些金融投资者中的许多人表示,他们可能会放弃进军LME,其中一些公司则开始在美国和英国进行诉讼。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伦敦金属交易所被投诉追偿之际,此前被传疑是青山逼空主力的嘉能可,也正在受到行贿与市场操纵案调查,在同意支付高达15亿美元的罚款后,又有最新动态显示,其两名前高管直接卷入了贿赂案件。
嘉能可发家于瑞士,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也是全球最大锌生产商、第三大铜矿开采商以及最大钴供应商。
过去一年,由于嘉能可主营的煤炭、钴和镍等大宗商品价格大涨,公司股价飙升70%。
今年以来,因“史诗级”伦镍事件,嘉能可深陷“逼空青山控股”传闻而在国内受到收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