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常用的强化方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金属材料常用的强化方式有细晶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加工硬化
一.细晶强化 通过细化晶粒而使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工业上将通过细 化晶粒以提高材料强度。 其原理是通常金属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晶粒的大小可以用单位体积内晶粒的数目 来表示,数目越多,晶粒越细。实验表明,在常温下的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 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这是因为细晶粒受到外力发生塑性变形可分 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塑性变形较均匀,应力集中较小;此外,晶粒越细,晶 界面积越大,晶界越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扩展。故工业上将通过细化晶粒以提 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二.固溶强化 定义:合金元素固溶于基体金属中造成一定程度的晶格畸变从而使合金强度提高 的现象。 原理:融入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造成晶格畸变,晶格畸变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 使滑移难以进行,从而使合金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增加。这种通过融入某种溶质 元素来形成固溶体而使金属强化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在溶质原子浓度适当时, 可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而其韧性和塑性却有所下降。
三.第二相强化 复相合金与单相合金相比,除基体相以外,还有第二相得存在。当第二相以细小 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基体相中时,将会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这种强化作用称 为第二相强化。第二相强化的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阻碍了位错 运动,提高了合金的变形抗力。 对于位错的运动来说,合金所含的第二相有以下两种情况: 1、不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 2、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 弥散强化和沉淀强化均属于第二相强化的特殊情形。
四.加工硬化 定义: 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 韧性有所下降。 简介: 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 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化。产生原因是,金属在塑性变形时,晶粒发生滑移,出 现位错的缠结,使晶粒拉长、破碎和纤维化,金属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等。加工 硬化的程度通常用加工后与加工前表面层显微硬度的比值和硬化层深度来表示 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给金属件的进一步加工带来困难。如在冷轧钢板的过程中会愈轧愈硬以 致轧不动,因而需在加工过程中安排中间退火,通过加热消除其加工硬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