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辅导班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

如题所述

家长既然将孩子送到我们辅导机构,那么一定是对我们保持信任的态度的,因此,家长第一次送孩子来到我们机构时,我们要给家长尽可能留下好印象。可以在开班时给每位家长写一封书信,里面应该包含我们机构的教学理念、希望家长配合做的事情,老师的联络方法等内容。同时要聆听每个家长的心声,对每个孩子制定好相应计划。

2. 孩子在辅导班进行补习之后,如果学生在学习上出现



任何问题(比如成绩依旧在下滑),那么老师应该制定相对的措施并及时向家长进行反馈,稳定家长情绪,避免老师被家长误解没有用心对待自己孩子。

3. 如果某些孩子在辅导班时依旧不想学习,上课不听讲,那么就需要老师对孩子家长进行电话回访或者通过其他方法与家长交谈,但是,我们要注意在与家长谈话时不能一股脑把孩子的缺点错误全部说出来,说的让家长抬不起头来。不管学生表现如何,我们与家长交谈时都应该先抑后扬,先讲述孩子的优点,再将孩子的问题讲出来,语气尽量委婉,不要有一种给家长施加压力的感觉。

4.对于少数比较难沟通的家长,首先保持情绪稳定,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尽量少说多听,把家长的要求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3
一. 充分合理地利用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家长会在学生与家长的眼里都是神圣而有威严感的,因此,老师在家长会前首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把那些需要告知家长的内容细致耐心地向家长进行讲解,如:班级整体情况,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急需改进的地方,课外阅读建议等,我甚至把各项家庭作业书写及签字要求抄写在黑板上让家长了解清楚。会后对于单独留下的家长逐一或分类耐心谈话,因为留下的家长都是非常想听到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和建议的,千万不能让家长这一合理的希望落空。这样也让家长看到老师工作的认真负责,会更加信任和支持老师工作。
二.请家长前慎重考虑,不要以此作为对学生的惩罚。
如果老师在请家长前慎重考虑,老师自己在学校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请家长来,而且不要把这作为惩罚学生甚至惩罚家长的手段,效果会更好些。
三. 与家长平等对话,尊重家长人格。
家长也是人,也有尊严,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他对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好好做人,努力学习。因此,在与家长谈话时切忌一股脑把孩子的缺点错误全部归咎于家长,训得家长抬不起头来。我也曾听到身边有的老师说:“今天把某某家长叫来狠狠训了一通,说得家长哑口无言,看他以后管不管孩子!”其实有句俗话说得好: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如果我们请家长来,不是为训斥,而是要告诉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什么,因为家长毕竟不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时往往需要班主任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班主任同样付出时间和精力,我想后者应该对教育学生更有效。
四.客观评价学生,给家长以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家长都很在意班主任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所以班主任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注意客观公正,肯定孩子的优点,指出孩子的不足,并提出一定的希望。如果老师见到家长,把孩子的问题“一吐为快”,可能老师心里轻松了,而家长心里会是什么感受?他又怎么能对孩子满怀希望地进行教育?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老师平时就要努力关注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并非一无是处,从而用心教育孩子。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3
1、主动与老师沟通,不要以“没时间”为借口

有些家长不愿意与老师沟通,总是被动地等老师来联系,特别是一些孩子表现不好的家长,甚至害怕与老师联系,这种做法对孩子、家长和老师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家长不与老师联系,就不容易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也难以清楚知道孩子在家的情况,一旦孩子出了什么问题,老师与家长沟通不畅,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现在老师工作负担重,要教授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难以对每一名学生都关注到,如果家长经常跟老师联系,老师为了跟家长有话可说,自然就会更多地注意孩子,了解孩子,如此一来,孩子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这样不是很好吗,

2、与老师进行沟通要注意时间、地点和方式

老师与家长传统的沟通方式是家访与家长会,但老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进行家访,家长会上那么多家长,老师也不可能跟一名家长谈多少情况,所以,家长和老师沟通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联系方式,比如电话、短信、QQ、邮件、微博、微信等。即使工作繁忙,不能与老师面对面沟通,也可以抽出几分钟时间给老师打电话,电话打不通或者说不清还可以采用短信、QQ、邮件等方式联系。如果家长希望和老师面对面沟通,不要突然拜访老师,打乱老师的工作安排,应该提前打个电话,约定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让老师有时间做好准备。

3、保持平等尊重的态度,不要情绪化

家长与老师都希望教好孩子,让孩子成才,在这一点上,家长和老师是朋友,是合作者,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进行理性的交流。家长要把老师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真诚地和老师进行交流,尊重老师的意见,冷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双方意见不一致,也应该妥善协商,求同存异。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问题,家长要尽力保持冷静和克制,耐心听老师的解释,了解事情的全因后果,和老师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之法。

4、沟通内容不限于学习方面,也包括生活方面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多方面的关怀,家长同老师的沟通应该是多方位的,包括孩子的学习、生活、言行、思想和家庭情况等。家长除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要多了解其他方面,比如和同学相处好不好,对老师的态度如何,是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乐不乐于帮助他人等等,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武汉状元教育老师建议家长向老师提供一些孩子的信息,比如在家的学习情况,孩子的喜好特长,和父母相处情况等等。这样的沟通能让老师和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长处
第3个回答  2019-05-13
一、提供舒适、封闭的环境:尽可能给家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相对封闭的咨询环境。比起让家长站在前台咨询

找个地方,坐下来,在倒杯水,你起码能多出半小时的时间来介绍课程。

当然,不是所有的机构都有这样的条件,但要保持这个意识,坐着比站着好,倒杯水比干坐着好。

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竞争如此激烈,辅导班林林总总,打造独特卖点,抢占优势

如何打造独特的卖点?

1:课程定位独特,家长更容易注意到,并且聚焦

2:卖点必须和客户想要的结果密切相关如果设定卖点时,仅仅是围绕产品,不能与家长需求产生共鸣,是无法产生极致转化的

3:卖点要能够简单表达,定位明确,精练话术,有备无患。

三:课有所值,谈价有方

1、自己为学生准备的一些题(如果有必要可以标注是哪个学校的)
2、新合同、价目表(不同的价格单有时候是非常好的工具,让家长看到贵的价格,招生老师却不推好,让家长知道招生老师切实的为家长考虑而非常强制推销,而且接受价格也比较自然)
3、手机里一些学员短信(上课效果好的,家长感谢的,教师平时做服务的)
4、招生老师与孩子的合照(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信心)
5、机构的活动或荣誉的展示(拿给家长看,让家长意识到机构的正规化、规模化)
6、教师的备课教案展示(展示教师的教学服务、水平、责任心)
7、现有学生的成长记录、回访日记
8、学生用过的错题本是一种学习积累,树立家长信心
第4个回答  2019-05-13
一、态度上首先要尊重家长。

要做到班主任与家长的通力合作并不容易。因子女问题,家长不时受到班主任批评和责难,时间一长便会滋生厌恶情绪,怕与班主任交往,甚至害怕与班主任碰面,心中的情感隔膜越来越厚重。这必然使得他们无法与班主任建立密切关系,就更不用说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了。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和家长一起研究对学生教育的问题时,要用商量、征求意见的口气,决不能居高临下地用“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的命令口气。

二、情感上要理解家长、支持家长、主动帮助家长。

情感上对家长的支持、理解,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关系。在与家长通话交流时,可多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的苦口婆心、恨铁不成钢。注意家长也需要关心,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的问候、关心更胜长篇累赘的说教。

三、方式上要开通家长与班主任联系的渠道。

对于很多没时间关心孩子的家长就要常联系,多给其子女表扬、鼓励,给正面的意见,让家长感受到你对其子女的重视,他就会主动与你沟通、联系,最终才能达到合作育人的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