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第二课:心理学的三大流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2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288天  2022-01-19

在第二节筑基课上,刘老师主要讲解了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和三大流派的代表人物、发展历程、关键理念和理论,以及如何在实际咨询或生活中运用三大流派的理论理念。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是目前世上公认的三大流派,也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后来发展的一些心理学派基本上都是在这三大流派的基础上派生出来或者衍生出来的,基本上是这三大流派的分枝。

一、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以研究动物为主,由研究动物延伸到研究人,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比较大,认为环境决定人,不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意识。代表人物是华生,他是一位伟大的又有争议的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也现代广告心理学的鼻祖。

1、行为主义的先驱人物

(1)桑代克:受詹姆士(机能主义)指导,提出了“尝试-错误”和学习定律,是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尝试-错误。不断尝试,错误就会越来越少。所以要不断实践,不能准备好了再去做,追求完美是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没有对错,只有尝试,在试的过程中,很多的错误就没有了。

学习定律。准备率:一个人做事情的时候,要先作一些准备,这样就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练习率:就是要多练习,练习多了,能力自然就上去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感觉是泡出来的。

效果率:让猫走迷宫,在出口处放些好吃的,奖励它。我们要想让孩子或老公做更多的事情,就要在孩子做完之后得到正向的强化,感觉好。

(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每次给狗喂食就摇铃,后来一摇铃,狗就流口水。

泛化和分化:从开始对某一个事物有反应,到后来对其他的事情都有反应,泛化是涉及到相关。例如,和男友分手后,认为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分化:分开识别,比如,半岁后的孩子开始认人。

兴奋和抵制:当一个人兴奋之后又抵制,就容易出问题。如:老公告诉你,中奖了,中了5000万,就很兴奋,然后老公又说彩票丢了,就会抑制。反复兴奋、抑制,人就疯了。比如,身体一热一冷就容易感冒。

(3)华生:受巴甫洛夫影响,继承桑代克的方法论,创建行为主义,提出SR(刺激反应):给你一个刺激,你就有一个反应。华生提出:不要抱哭的小孩子,让孩子慢慢适应,这是错误的观点。

2、经典条件反射:是人为训练的。

3、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后天自己摸索出来的(饥饿的老鼠)。生活中大多数的行动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RS:你有了什么反应,我给你什么刺激。如:你考好了就给你奖励。主动的摸索,摸索之后得到的奖励。

桑代克:奠定了理论基础。斯金纳提出:强化、惩罚、消退。强化:分为正强化(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和负强化(如果你做好了,撤掉不想要的)。强化是为了使行为增加。教育中更好地要用正强化。

惩罚:是为了使行为减少。正惩罚(做得不好打你几巴掌),负惩罚(如果你做得不好,把奖励撤掉)。

消退:小孩咬手指甲,一咬家长就吵,这是被强化了。不好的行为,要靠消退。如果我们不太管的时候,也许就没有不好的行为了。家长保持平和的状态,可能很快就过去了。担心是诅咒。

4、新行为主义:托尔曼:不太同意华生的理论。提出中间变量,认为年龄、性别特点等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指出人的行为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咨询中不能太快,慢慢了解情况。

斯金纳、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成长自己,让家庭得以改变。

观察学习:听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咨询师:听别人的故事,成长我们自己。

自我调整:每个人都是可以自我调整的。

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作表率;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修自己是永远的事情。

斯金纳的老鼠,桑代克的猫,巴甫洛夫的狗

二、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犹太人,提出冰山理论:认为人的90%以上都是潜意识。

1、心理结构理论:意识:我们能意识到的叫意识。前意识:通过想、回忆可以出来的。潜意识:不能意识到的。

精神分析是在潜意识层面做工作,梦的解析。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康庄大道。意象、自由联想、绘画等。

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本能的我,吃喝睡,非常强大,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自我调节本我和超我,自我调节不好了,本我和超我就打架,就会得神经症了。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想管着本我。例如,男人喜欢美女(本我),但是有超我管着他:你不能到处喜欢美女,你有老婆了。走在街上,遇到美女,本我想看;超我觉得不能看;自我调节:偷偷瞄几眼。

3、性心理发展阶段。口欲期: 0-1岁。满足吃,通过吃得到安全。如果没有得到,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过度抽烟、吃零食,过度唠叨、表达欲太强。

肛欲期:1-3岁。孩子希望自己能控制自己大小便,通过控制大小便,能有很多的掌控感;孩子大小便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家长给予表扬;如果使劲说孩子,会出现尿床。

生殖器期:3-5、6岁。对生殖器比较感兴趣;妈妈,我从哪里来的?开始对异性感兴趣;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平和应对,不要过激反应,过激反应才是伤害;很多问题本身不是问题,过度反应才是问题。

潜伏期:5、6―11、12岁。开始跟同性玩,对同性玩;男生合伙欺负女同学;对“性”的潜伏了。

生殖期:12岁以后。

4、治疗原则:中立:节制:不谈自己;不进行太多自我暴露;节制自己想表达的欲望;匿名:完全把自己隐藏越来,避免投射和移情;呈现完全理想化的环境。

5、治疗目标:通过自由联想、解释(技术)等将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举例:一小孩反复洗手,在邻居家吃饭,叔叔摸右手,事后就忘记了,后来在公交上被一男子摸右手,触发,反复洗手。

6、常见的防御机制:防御是自动开启的,很多时候没有这个意识。精分认为移情才是咨询真正的开始。

压抑:老板吵了不敢反抗合理化: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没让座,安慰自己是我自己今天太累或不舒服,自己就舒服了,自我安慰。

情感隔离:否定。如:孩子突然死了,没有情感流露,情感没有出来,该怎么做饭、送饭都照常做。隔离是对自己的保护。不是意识不到,是没有感觉了。

认同:更多地认同更高位置的人的观点。明星效应;专家说的......

反向作用:明明喜欢一个人,却故意找荐;反方向,明明特小气,装得很大方。

移情:来访者对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感觉咨询师很帅、很像原来的男朋友。正移情:把好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负移情:把不好的情感转移到咨询师身上。与移情对应的叫“反移情”:咨询师卷入了,咨询师对来访者转移了情感。

投射:自己那样想的,以为别人也是那样想的。比如一男一女相互看,女的问:你在想什么?男:跟你想的一样。女打男一巴掌,是女的自己这么想的,以为男的也那样想的。

退行:明明成年了,却表现得像个孩子一样。比如:丢东西后在街上大哭。

升华:喜欢打架,去行侠义;变成了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置换:老板吵你一顿,我们不敢吵老板,回家吵孩子吵爱人(踢猫效应)

三、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1、马斯洛的5个需要层次理论

人从低到高有5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罗杰斯的来访者中心疗法

治疗的三个条件:真诚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理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