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遗产的资料,请帮帮忙

请了解江西赣州的朋友帮帮忙……
在赣州的文化遗产
请告诉我一处文化遗产的以下有关信息
1.文物名称
2.建成年代
3.历史文化价值
4.利用、保护线状

  赣州市庆祝全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赣南采茶戏和兴国山歌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0日,赣县采茶剧团的演员在该县人民广场表演赣南采茶戏,庆祝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 谢荣培 肖荣祯 摄

  6月10日,我市在赣州城区南门文化广场举行文艺演出,庆祝全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及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刁德连、副市长唐玉英参加相关活动。

  据悉,国务院规定,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518项,赣南采茶戏和兴国山歌名列其中。据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在赣南民间灯彩和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赣南采茶戏具有浓郁的赣南乡土气息和客家特色,唱腔优美动听,其中“斑鸠调”和由“送郎调”改编而成的《十送红军》广为传唱,闻名全国。兴国山歌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的革命斗争中就出了名,在建立和巩固红色政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首山歌三个师”被传为佳话,一首《苏区干部好作风》唱响了整个苏区,至今仍在传唱。(编辑:钟烈亮)

  赣南采茶戏和兴国山歌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发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它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流行地区主要是赣南、粤北、闽西,也曾传播到广西桂南一带。是江西采茶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赣南采茶戏原有传统剧目七十多个,如《九龙山摘茶》、《反情》、《上广东》、《卖杂货》、《王三卖肉》等等,现大部分已失传。解放后整理改编的有《补皮鞋》、《老少配》、《漆匠嫁女》、《巧耍香龙》、《失绣鞋》等。《茶童戏主》(即《九龙山摘茶》)、《怎么谈不拢》已摄为戏曲片;《俏妹子》、《采茶歌》参加全国民间歌舞会演曾得奖。

  赣南采茶戏音乐是属于小调联接体。根据不同曲牌的风格、弦路、调式以及使用情况,分为四类:即茶腔、灯腔、路腔和杂调,称为撊�灰坏鲾。

  赣南采茶戏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因而它具有浓厚的生活和劳动气息,及鲜明的赣南地方风格。它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的传统剧目较多。

  赣南采茶戏后来吸收了一些袍带戏,虽增加了老生、老旦行当,但表演上不如“在小戏”具有鲜明特点。著名演员有徐荣秀、丁少年、李宝春、黄玉英等。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是汉族民歌。
  地处赣南老区的兴国县,因其出了五十四位共和国将军而饮誉全国,人称“将军县”,更因其著名的“兴国山歌”而名闻遐迩,素有“山歌之乡”的称誉。
  相传,兴国山歌“唐时起,宋时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客家先民在潋江两岸,历经沧桑,生生息息,无论河网旷野,高山密林,“哎呀嘞”的歌声此唱彼和,不绝于耳。潋江河畔,人人是歌手,处处闻歌声。至于一些职业歌手,更是出口成章,远至天文地理,三皇五帝,近到油盐柴米,男婚女嫁,无所不唱,有的甚至能演唱整本的三国、水浒。
  兴国山歌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山野田间相互唱和的山歌,称之为遥唱体山歌。其基本格式为七言四句体。然而,有的歌手,喜欢在末尾添加一句声韵相同的句子,对前一句起深化补充的作用,凑成五句,俗称“三跌板”,这是七言四句体的变异;另一类带有演唱性质的山歌,大多在跳觋,庙会、农家婚丧喜庆场合演唱,一般称之为室内山歌。室内山歌主要是叙事山歌,它由歌头、歌腹、歌尾三部分组成,具有典型的凤头、猪肚、豹尾的传统特色。歌头,通常一句或两句比兴句,用于起兴,定韵;歌尾,简短有力的一句话,画龙点睛,揭示主题;而整首歌的核心部分,则是歌腹。歌腹内容可无限制的扩张,少则三五句,多则一两百句,视歌手的“肚才”和故事情节发展需要而定。然而,不管是遥唱体山歌还是室内山歌,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即兴演唱。即情即景,临时编撰,出口成章。因此,兴国山歌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歌手即兴编撰的能力。好的歌手,往往能妙语连珠,收到高潮迭起的效果。在演唱形式上,兴国山歌有一个不同于其它山歌的显著特点,每首歌开头一句“哎呀嘞”,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随着激动的感情迸发出来,其歌声有如大水抛浪,奔腾激荡,大有一泻千里之势。中间的歌腹部分,起伏跌宕,不同的歌手,形成各自不同的演唱风格,或高亢激越,或低迥婉转;而唱到结尾句之前,有一个呼应语“心肝哥(妹)”,现多称“同志哥(妹)”,与开头的“哎呀嘞”相呼应,形成兴国山歌完整,独特的演唱风格。叙事山歌中,由于篇幅较长,往往采用二人对唱或三人联唱(俗称三打铁)的形式进行演唱。歌手用小锣一面,在每次跌板(拖腔)之后,击小锣片刻,一来便于歌手喘息歇气;二来为歌手酝酿腹稿提供片刻思索时间;三来起一种“过门”转调的作用。
  兴国山歌继承了传统的赋、比、兴创作手法,并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表现形式上,有对花、猜花、锁歌、盘歌、赞歌、捡脚跟、丢关音、绣褡裢、藤缠树、树缠藤,等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兴国山歌虽然久负盛名,然而,真正使兴国山歌赋予新的生命,并使它登上时代大舞台的,却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在那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里,哪里有战斗,哪里就有嘹亮的山歌,兴国山歌伴随着红军一次次战斗胜利,唱遍了赣南闽西根据地。革命战争的熊熊烈火,锻铸着一批批英雄模范,也锤炼出一批批红色歌手。长岗乡乡苏主席谢昌宝、县苏维埃委员曾子贞,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的山歌,唱到了中华全苏代表大会,毛泽东、陈毅等同志曾亲口称誉他们是“山歌大王”,堪称是兴国山歌的旗帜和楷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胡耀邦同志亲自创作山歌,更使兴国山歌添辉生彩。

  三十年代初,江西苏区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兴国县的妇女在欢送亲人上前线时,送上自己新编的草鞋和新编的山歌。“哎呀来!炮火声来战号声,打个山歌你们听,快跟敌人决死战,红军哥!打到抚州南昌城。”热烈奔放的歌声激荡着战士们的心,他们用山歌回答:“哎呀来!山歌来自兴国城,句句唱来感动人,前方战士好兴奋,同志们!更加有劲杀敌人。”山歌一首接着一首,人民和军队互相鼓动、激励。歌声化为斗争的力量,鼓舞人们奋勇杀敌。兴国县是当时中央苏区的模范县,兴国的山歌也为革命音乐的历史记下不朽的一笔。兴国山歌的音乐流畅、自由,富有地方特色。它最有特征的是在歌首有一个前喊式的歌腔“哎呀来”,旋律在最高音上延长,一开始就给人一种热烈、奔放的感觉。兴国山歌所唱的内容十分广泛,旧时除唱男女爱情和劳动生活外,还常唱历史故事、传说新闻等内容,有时即兴编唱,有时长篇叙事,形式多样。解放后,许多以井冈山、赣南根据地革命历史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中常以它为素材进行创他,如《红军根据地大合唱》、《井冈山大合唱》等。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2409.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2
文化遗产
根据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分成三类:一类是历史纪念物,第二类是考古遗址,第三类是建筑群。

那么当然这个概念在确定下来以后,写入公约以后,本身它也在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变,那么怎么样能够让这样的一个我们尽可能的属于我们人类共同的更多的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也是人类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不是这几个概念就能够完全涵盖我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这样的一个基本的需求。

实际上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末开始,对于整个国际社会来说,对于历史城市的保护,对于历史地段的保护,对于城市当中这些本身可能组成它的这些建筑并不都是重要的建筑,但是他们共同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历史环境。而这个历史环境又反映了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过程,像这样的一些遗产,国际社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从我们《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也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趋向,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那么它所涵盖的内容,就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大。

世界遗产当中文化遗产的评价标准,有六项:第一项就是我们所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如果要列入世界遗产,它必须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雅典的卫城,它代表着当时古代希腊最高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希腊人的创造力,反映了他们的智慧。雅典卫城这个项目就符合我们世界遗产的第一项标准,特别是当中的这些神庙,是由希腊最著名的一些艺术家建造完成。

第二项标准是讲遗产项目在一定的时期内或者在世界的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内,它反映了建筑艺术或者这种纪念性建筑物的这样的一个艺术,包括城镇规划景观设计方面,所体现的这样的一种人类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简单来概括它,可以说它是一个表达了人类观念的一个转变。那么像这样的例子比如说像德国的一个遗产项目,叫做鲍豪斯学院,这是一个存在了仅仅十几年的一个艺术学校,但是在它存在的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当中,这个学校把古典的或者说传统的建筑教育和艺术设计教育转化为一个现代主义的教育方式。它反映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人类思想观念、审美观念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化,所以尽管它只存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的学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因为它反映了在这样一个时期人类大的变革时期,人的观念的变化。

第三项标准,是我们面对的这个遗产项目它能够成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它能够提供这样的一种见证。比如说像耶路撒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产项目,它反映了古老的人类文明在这里产生发展,可能有一部分这样的文明,或者这样的一个文化,今天已经变了,已经消失了,但是耶路撒冷是他们发源地,是他们曾经存在的一个历史见证,如果能够满足这样一项标准,我们这个项目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

第四项标准,是它可以作为人类一个历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的一个典型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能够反映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的建筑或者景观的杰出范例。如果我们简单来说一个时代的杰出范例。比如像我们的故宫,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讲到明清,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这样一个时期的话,你马上可以联想到故宫,联想到北京的故宫,联想到沈阳的故宫,它们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一个象征,那么另外比如说像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也是《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一个项目,一讲到俄国革命,讲到早期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个克里姆林这个红场就是一个象征,已经变成这样一个时代的象征。

第五项标准是我们所面对的遗产它可以作为人类传统的寄居地和怎么样使用土地,人类怎么样居住这样的一个杰出范例。特别是它可能反映了一种或者几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又在一个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现在变得非常容易受到损害。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威尼斯,意大利的这座名城威尼斯,那么它就是这样的一个范例。从中世纪的时候,有一些人逃避战乱在这儿定居下来,然后在这样建造这样一个城市,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经济的发展,随着威尼斯的强大,这个城市逐步发展,然后建立了许许多多非常杰出的建筑。然后在这儿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艺术家,像威尼斯画派,这样一大批的艺术家,那么随着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变化,随着世界各国在海上的权利的一个逐渐变化,威尼斯后来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它可能那一度的辉煌今天已经消退了,但是威尼斯这座城市本身,见证了这样的一个文明,像这样的城市也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实际上我们的丽江,我们的平遥也都属于这样一个类型的项目,它反映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怎么样使用土地。比如说丽江,怎么样和雪山和玉龙雪山之间的关系,和周围湿地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些都可以验证人和自然之间的这种平衡。

第六项标准是一项特殊的标准,这项标准通常来说,不可以直接作为单独的一项标准,来评价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能否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来,那么这就是与有特殊意义的世界或者现行的这种传统、思想或者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这个项目和前面我们讲到的五个标准稍微有不同,前五项标准只要满足其中的一项,就可以列入到《世界遗产名录》当中,但是对于第六项来说,它需要满足前五项的其中的一项,然后第六项作为一个补充项可以列进去。比如说像我们的故宫,因为和我们历史当中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有关,所以它也可以满足这一项标准的要求。

《世界遗产名录》在1978年第一次公布,一共有12项,那么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754项,数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遗产在这样的一个变化过程当中,遗产的项目也在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类型。比如说我们刚才讲到城市的问题,从遗产公约规定纪念物,然后建筑群遗址,发展到后来的城市,后来觉得仅仅有城市还有这些建筑还是不够,还希望进一步扩展,于是1992年的时候提出一个新的品位,属于文化遗产当中一个新的品位,就是文化景观,提出一个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实际上反映的内容是人和自然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而产生一种和特殊的人类文化的这样的一个面貌。

文化景观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人类设计建造的,具有明确规划的景观,包括像具有美学价值的这种花园广场这样的一种景观,这是一种类型。另外一个就是它逐渐发展而成的,可能不是人们一次设计出来的,逐步发展而成的,它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甚至是一种行政或者是宗教的要求,与环境相适应最后形成了一种景观,另外一类实际上是一种结合类的,比如说它包括一些自然的风貌,同时又有一些人文的东西共同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具备通过某些物质遗产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宗教或者艺术和文化的一种影响。对文化景观来说这是三种类型,那么我们的庐山,实际上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它逐渐形成发展的过程,可能更多适合的应当是第二种类型,因为它是一个逐步有机发展而形成的由于社会文化或者宗教的要求,逐渐形成并且和环境相适应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个非常独特的具有突出的世界性价值的这样的一种景观环境。这对于遗产保护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类型。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第2个回答  2020-04-2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