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二世,林肯,俾斯麦在治国策略的特征

如题所述

(一)、亚历山大二世治国策略的特征:
军事改革
在军事上俄罗斯开始实行全民义务兵役,禁止了军队中的体罚。
社会领域加大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自1863年起俄罗斯的大学获得自治,学术空气逐渐转向自由化。从1864年开始,中等教育机构开始面向全社会接收学生,改变了此前只接收贵族子弟入学的做法。
在这一时期还开办了俄罗斯的第一批女子中学,女性也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的权利。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的俄罗斯妇女社会地位要高于欧洲妇女。
交通运输
亚历山大二世通过交通现代化,使落后的俄国进入西方强国行列。他首先注意到交通运输问题,当时俄国只有一条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干线,全国铁路里程不过965公里。经过亚历山大二世的大力发展,到他去世时,全国铁路里程已达22525公里。铁路运输的发展,使俄国的经济活跃起来。
司法改革
1864年1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诏书,宣布在地方级别上成立"缙绅会议"。缙绅会议不仅仅是一个吸收了地方各社会阶层参与的议政机关,还被赋予一些行政管理功能:地方的通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和慈善机构均由缙绅会议负责。当年11月份,俄罗斯又开始了司法改革,开始在全俄罗斯推行陪审团制度,所有案件审理改为开庭制度,而且被告获得了雇佣律师的权利。诏书同时规定了法官的不可侵犯,并且取消了贵族阶层在法律诉讼过程中的一切特权。
教育文化
教育领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即著名的特列季奇亚科夫画廊正式对公众开放(1856年),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落成开放(1860年),莫斯科动物园对公众开放(1864年),莫斯科音乐学院落成(1866年),俄罗斯电讯社成立(1866年),莫斯科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1875年),俄罗斯第一座发电站建成投产(1879年),圣彼得堡开始了电气化时代。此外在这一时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医学和教育方面的社会团体,出现了第一批社会慈善机构。

(二)、林肯在治国策略的特征
制度方面:废除奴隶制
南北战争打响后,林肯总统当机立断,不仅扩大了总统战争权力,而且还下令在部份地区中止公民人身保护令特权。但是,在解放黑奴问题上林肯一直彷徨动摇、犹豫不决,其中一个重要顾虑就是与宪法程序有关的私有产权问题。鉴于美国宪法严禁政府在没有正当法律程序的条件下剥夺公民财产,林肯无意也无权解放黑奴。1862年8月22日,在给《纽约论坛报》编辑格瑞莱的信中,林肯写道:“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存奴隶制度,亦非摧毁奴隶制度。如果不解放一个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一个不解放;如果解放全部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就全部解放;如果解放一部分奴隶,不解放其他奴隶就能保存联邦,我也照办。” 就任总统初期,林肯为避免国家分裂与战乱,他曾试图需求以和平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但随着战争的深入,林肯真正地认识到,要想真正废除奴隶制,就必须要流血牺牲,和平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林肯由于在内战的最危急关头,能够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毁奴隶制,并解决人民对土地的要求,因而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方面:南北战争 实现美国还怎在意义上的大一统
1861年4月12日,南方联盟不宣而战,迅速攻占了联邦政府军驻守的萨姆特要塞。林肯不得不宣布对南方作战。林肯本人并不主张用过激的方式废除奴隶制,他认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先限制奴隶制,然后逐步加以废除,而关键是维护联邦的统一。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北方政府根本没有进行战争的准备,只是仓促应战,而南方则是蓄谋已久,有优良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所以,尽管北方在多方面都占有优势,但还是被南方打得节节败退,连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叛军攻破。

法律方面: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 ,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了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1862年9月,林肯又亲自起草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草案)》。1863年1月1日正式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即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解放的黑奴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宣布黑奴获得自由,从根本上瓦解了南军的战斗力,也使北军得到雄厚的兵源。内战期间,直接参战的黑人达到18.6万人,他们作战非常勇敢,平均每三个黑人中就有一人为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1863年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纲领性口号,从而使战争成为群众性的革命斗争。有必要指出的是,《解放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也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联邦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

(三)、俾斯麦在治国策略的特征

政治方面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进行拢络,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军事方面
战争对俾斯麦来说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工具,因而他的“自制”意识还表现在对待武力的态度上。他是强权政治的信徒,然而,俾斯麦首先不是一个军事狂人;而是一个政治家,是一个让手段完全服从于目标的政治家。普奥战争结束后,在德国涌现了希望通过暴力完成统一的要求,俾斯麦却高度保持理智:“我也认为,仅通过暴力事件来推进德国的统一是可能的。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是造成一场暴力灾难的使命,和选择时机的责任。任意地、仅仅按照主观的理由而决定干预历史的发展,结果总是只能打落不成熟的果实。至于说,德国的统一在目前不是个成熟的果实,在我看来是十分清楚的。 ”武力的使用一定要慎重,必须服务于现实政治目的。在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的国际无政府状态中,国家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国家实力基础之上;同时,国家实力的使用要慎重,应当把国家拥有的强大实力与灵活的均势政策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实现国家目标和利益。

王朝战争
为了德意志统一,俾斯麦发动了三次王朝战争。普丹战争发生于1864年,1864年2月开战,丹麦很快战败。根据当年10月签定的维也纳和约,普鲁士占有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帝国则得到了荷尔斯泰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22
亚历山大二世是俄国的,林肯是美国的,俾斯麦是德国的!都是强势的领导者,在他们的带领下,自己的国家都是逐渐的走向富强
第2个回答  2016-06-30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加之必要和尽量少的武装斗争,实现社会的转型,建立适合社会发展的政治体制。
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的是国家经济落后,国力弱小,人民贫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在1861年推行农奴制改革, 史称亚利山大二世1861年改革, 俾斯麦面临的是德国的统一问题, 1861年实行铁血政策以后,最终实现了统一。 林肯也是面临的国家统一内部稳定的问题, 美国内战! 在1861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最终北方军队获得了胜利。
第3个回答  2016-06-14
   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加之必要和尽量少的武装斗争,实现社会的转型,建立适合社会发展的政治体制。
亚历山大二世面临的是国家经济落后,国力弱小,人民贫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在1861年推行农奴制改革, 史称亚利山大二世1861年改革, 俾斯麦面临的是德国的统一问题, 1861年实行铁血政策以后,最终实现了统一。 林肯也是面临的国家统一内部稳定的问题, 美国内战! 在1861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最终北方军队获得了胜利。
第4个回答  2016-07-21
  1.亚历山大二世
  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尼古拉一世开始逐渐地扶植亚历山大参加青年时代的亚历山大二世国务活动,1842年在尼古拉一世休假期间,亚历山大代替父亲,主持了一个月的军国大政。1845年,尼古拉一世出国访问,亚历山大再次临时主持政务。从四十年代后期,亚历山大获得了任命个别部长的权利,也开始逐渐地处理一些日常政务。起初尼古拉一世委托亚历山大负责俄罗斯的农业问题,在1850年后又逐渐任命他担任军队职务。在这一期间,亚历山大对俄罗斯农奴制的看法发生了转变,逐渐放弃了原来的保守思想,决定要逐步废除落后的农奴制。
  俄罗斯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使得俄罗斯国内朝野对尼古拉一世的不满达到了顶峰。半个世纪前称霸欧洲的俄军遭此惨败,暴露出装备落后,后勤运输和供应能力低下,军事思想陈旧,指挥无方等严重问题。恰好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尼古拉一世病逝了。亚历山大接手的是一个国力衰落、危机四伏的俄罗斯。
  2.林肯
  在一场政治集会上林肯第一次发表了政
  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杰出的人品,1834年他被选为州议员。1834年8月,25岁的林肯作为辉格党人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并连任三届至1842年,同时管理乡间邮政所,并从事土地测量。
  1836年,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后在斯普林菲尔德合伙开办律师事务所。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积累了州议员的经验之后,1846年,37岁的林肯当选为美国众议员。1847年,林肯作为辉格党的代表,参加了国会议员的竞选,获得了成功,第一次来到首都华盛顿。在此前后,关于奴隶制度的争论,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这场争论中,林肯逐渐成为反对黑奴主义者。他认为奴隶制度最终该消灭,首先应该在首都华盛顿取消奴隶制。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蓄奴主义者则疯狂地反对林肯消除奴隶制。
  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退出国会,继续当律师。1856年,林肯因强烈反对扩大奴隶制而退出辉格党,参加新成立的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并很快成为该党主要领导人。
  获选总统
  1860年11月,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首次执政。林肯的当选对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构成严重威胁,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为制造分裂,发动了叛变,南方11个州先后退出联邦,宣布成立“美利坚联盟国”,并制订了新的宪法,选举新总统。
  林肯签名1861年4月,南方叛乱武装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林肯号召民众为维护联邦统一而战,南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林肯采取谋求同南方和解的方针,军事上节节失利。在各阶层的强烈要求下,一系列打击奴隶制的法令在1862年得以通过。1862年09月22日,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自1863年01月01日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奴隶将成为自由人。文件给黑奴带来了希望和勇气,许多黑奴脱离了南方军队,参加了北方军。1864年,他提出“民有、民治、民享”的口号,鼓舞士气,于1865年04月取得内战胜利。在1864年大选中,林肯提出了废除奴隶制的第十三条修正案并列入共和党竞选纲领。11月08日,林肯再次当选为总统。
  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看喜剧《我们的美国亲戚》时,被演员约翰·布斯刺杀,次日晨逝世。林肯的不幸逝世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震动,美国人民深切哀悼他,有700多万人停立在道路两旁向出殡的行列致哀,有150万人瞻仰了林肯的遗容。
  3.俾斯麦
  在国内问题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间的“文化斗争”中,与罗马教廷互相攻击,最后以双方互相妥协结束。再在1878年随即开始“围剿左派”,制定《非常法》, 以打压社会民主党。但同时间,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来进行拢络,虽然很多只属表面性质,但仍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劳工立法的国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