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工程概况

如题所述


溢洪道布置于右岸垭口处,其开挖料为大坝填筑的主要料源。溢洪道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洪水(Q=20900m3/s)设计,可能最大洪水(Q=28500m3/s)校核。经水库调洪后,相应的下泄流量分别为14782m3/s和21750m3/s。泄洪孔口尺寸为宽13m,高20m,共5孔。
溢洪道全长1665m,由引渠、溢流堰、泄槽、挑流鼻坎和护岸工程组成。引渠长1122m,底宽120m,渠底高程745m,底坡i=0。渠道两侧为垂直边坡,每隔22m高设1条12m宽的马道,引渠基本不衬砌。溢流堰顶高程760m,设5孔宽13m高20m的弧形闸门,溢流前缘总长81m。堰后为泄槽,泄槽平面采用不对称收缩体型,横断面为矩形,纵坡i=13%。为避免气蚀破坏,在泄槽段共设5道掺气槽。泄槽轴线与下游河道的交角为50°~60°,且流速高,泄量大,泄洪功率达2800万kW。经水力模型试验研究,选用左槽正向扩散连续大挑角鼻坎和右槽窄缝曲面贴角斜鼻坎的结合方案,较好地解决了泄流消能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上述设计方案做了简化,取消了泄槽中隔墩;又经水力模型试验,选取了两侧扩散的舌形鼻坎方案,在出口河岸相应地做了保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