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意思是相距很近,但是从不来往。

【读音】: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出处】:战国·老子《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两国人民相处得很近,交往密切到连鸡鸣狗叫的声音都混在一起,却从来不发生战争与摩擦。

近代学者一般将老子的“小国寡民”理解为实指,即国家小,人民少。

成语示例

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毛泽东·现代《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发动战争。老子向往这样一种原始的纯朴风气。

西汉初年中国第一次全方位应用道家理论治国,产生了中华第一盛世――文景之治,《货殖列传》中关于道家的“低流之水”的市场机制,其有关理论和实践情况主要记述在《淮南子》、《史记》、《汉书》等道家诸书与史书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2
  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犬鸡叫,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现指彼此挨得很近,常在不经意间了解到彼此的信息,却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双方仍像陌生人一样,各自过自己的生活。

  【词目】: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读音】: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解释】: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犬鸡叫,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现指彼此挨得很近,常在不经意间了解到彼此的信息,却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双方仍像陌生人一样,各自过自己的生活。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回: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出处全段】: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全段译文】:理想的国家是,国土很小,人民很少,没有冲突和纠纷,纵使拥有兵器也用不着,没有严苛的暴政,人民也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迁移远方。虽然有船只车辆,也不用去乘坐。虽然有盔甲,也派不是用场。使人们回到结绳记事的简单状态。人人安于自己的衣食住行,满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乐意本社会的风俗。与邻国之间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犬鸡叫,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13
 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犬鸡叫,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现指彼此挨得很近,常在不经意间了解到彼此的信息,却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双方仍像陌生人一样,各自过自己的生活。

  【词目】: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读音】: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解释】: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犬鸡叫,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现指彼此挨得很近,常在不经意间了解到彼此的信息,却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双方仍像陌生人一样,各自过自己的生活。
  【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回: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出处全段】: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全段译文】:理想的国家是,国土很小,人民很少,没有冲突和纠纷,纵使拥有兵器也用不着,没有严苛的暴政,人民也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迁移远方。虽然有船只车辆,也不用去乘坐。虽然有盔甲,也派不是用场。使人们回到结绳记事的简单状态。人人安于自己的衣食住行,满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乐意本社会的风俗。与邻国之间彼此能听到对方的狗犬鸡叫,但人民从生到死都不相往来。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释义: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是一辈子也不互相来往。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_百度词典
[拼音] [jīquǎnzhīshēng xiāngwén,lǎosǐbùxiāng wǎnglái]
[出处]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5-02-21
住的很近,就是不来往。现代多用于形容邻里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