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的基本针法

如题所述

手针包括的内容广泛,有多种多样的针法。常用的针法有行针、定针、缲针、搀针、回针、锁边针、三角针、扎驳针和花绷针等。

1.绗针(扎针)是中国传统手针工艺的基本针法之一,有长、短绗针之分。

2.缲针

缲针有两种,一是明缲.二是暗缲。

明缲又称扳针。以直针斜线浅挑,针迹为斜势,故亦称其为斜针。由右至左运针,以正面的线迹小而整齐为好,且线的色彩宜与面料相近,多用于固定服装的贴边和袋夹里等。

暗缲又称暗针。正面不露针迹,亦有正反面均不见针迹的,它同样用于服装的贴边等处。

3.倒勾针

俗称扣针,又称缉针。先向前运一针(针迹约0.3量米),然后后退一针(约0.9厘米),针迹略为斜势。由于此针法比较牢固,所以拼合裤后缝、装袖窿时常用。

4.三角针

亦称花绷,俗称狗牙针。用于固定衣服的袖口边、底边及裤边等。从左至右运针。正面不露线迹,反面针迹呈交叉之势。

5.锁边针

亦称包边针、锁针。是修饰布料毛边、防止松散的常用针法,亦可用于贴布。先横挑针,再竖挑针,缝线从竖挑针下穿过,以此重复至所需长度。锁边针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

6.套结针

用于服装的开叉、拉链、插袋的止口处等。针迹长约0.6到1厘米,先横挑2或3道线,再自上而下于线后插入竖线,套线上抽,重复至横挑线长度,竖线线迹需密而整齐。

7.杨柳针

民间亦称杨树花。主要用于女装大衣夹里的下摆贴边处,不仅可固定贴边,亦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从反面起针,正面在线上横挑出针,并向左抽紧,先以45度向下重复二至三针,再向上45度重复,正面针迹以锯齿形由右至左运针,至所需长度后,于反面止针。

8.一字针

此针法用于拼接衣料,接缝平薄。自衣料反面起针,正面针迹呈一字状,反面针迹呈斜势,从下向上运针,上下需对齐。

9.八字针

亦称作人字针,纳针,扎针。斜针针迹0.8厘米左右,针距约1厘米,横竖对齐,正面以一根丝挑牢。

10.甩针

亦称作甩缝子,缭缝。用于无法用锁边针包边的毛边修饰,针迹呈斜形

11.拱针

正面针迹较细短,排列整齐。用于衣边装饰,又可加固衣缝。

12.扯线袢

是连接衣服下摆处的面与里的一种方法。引针后,将线头藏入布内,出针之后使线呈圈状,再引线套入圈内。以左手钩线,拉紧,使钩出的线形成第二个圈状,再送线,套线,钩线,拉线。如此循环往复至所需长度。

13.钉扣袢

用于纽袢、穿带孔等。起针后将线头藏于布内。按纽扣大小或带子粗细缝四至六道衬线。然后以针引线圈并抽紧,重复抽线圈至衬线长,止针结最好能在布上,线头需藏起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很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