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后农民怎么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问题一:土地流转后农民干什么? 35分 根据目前的相关政策法规,土地流转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土地出租
土地出租一般是承包农户把土地出租给其他农业经营者,出租的年限不能超过剩余的承包年限。出租的对象可以是本村集体的村民,也可以是村集体外的企业和个人。土地出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流转方式,手续简单,关系明晰,适合各类主体采取使用。
二、土地入股
土地入股一般是承包农户将自己的土地作为资产,折价入股到企业或农民合作社,投入到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利润按照入股的比例分配给农户,比如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土地入股是一种特殊的土地流转方式,要求农户对经营方十分信任,能够产生比出租更高的收益,门槛较高,在实践中案例较少。
三、土地转包
土地转包是本村集体的村民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给本村其他的村民使用,自己还保留这块土地的第一承包权。只不过自己作为土地的承包者,把剩余的承包年限转让给了本村其他村民。土地转包对象仅限于本村其他成员,集体外的企业和个人无权成为转包对象。土地转包要到村集体备案。
四、土地转让
土地转让是本村村民把自己的承包地转让给其他人或企业,从而失去土地承包权的一种彻底出让的行为。土地转让要求转让方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同时经过本村集体的同意才能生效。土地转让的案例也比较少,因为土地作为一种社会保障资产,历来受到农民的倚赖,不会轻易转让。
五、土地互换
土地互换,也是村集体内部成员之间相互交换承包地,只要双方愿意,即可到发包方办理互换手续。土地互换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土地流转,一般规模比较小。
六、土地托管
土地托管是农民将土地交给农业大户、合作社等代为经营,并向后者缴纳托管费。土地托管带来政绩,那么你的利润自然就会来。
土地托管严格来讲,并不算土地流转的方式,因为土地的经营主导权还在农民手里。在地里种什么还是要由农民说了算,合作社等只能决定使用什么农资、采取哪种种植方式等。土地托管是一种过渡阶段的经营方式,因为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还没有完成确权,农民对手里的土地缺乏安全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土地托管适合能够采取机械化作业的地区使用,比如华北平原的小麦、玉米种植区,而南方的水稻种植区则难以推广。
其实干农业,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从流转土地到产业规划,从合作社运营到产品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项目失败。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农业从业者要掌握各种流转方式的要点,做到合法合规,规避各种风险。就能挣钱!

问题二:土地流转后农民怎么办 流转是自愿的
如果土地被征拨就会补偿大笔钱,或者用别的地方土地来换

问题三:话题:土地流转后农民怎么办 农民可以得租金,还有 *** 的一些补贴啊。比荒废了强,流转的是经营权,相当于出租的意思,对农民没有任何损害的。

问题四:农村土地流转以后农民干什么 打工当然创业是最好的选择

问题五:土地流转后农民干什么 你自己流转的时候就要像清楚自己要不要流转,流转之后要做什么这些都是要你自己想清楚来的,现在你来知道问,我们怎么给你答案,我们又不是你身边的人,要是你身边的人就能给你出主意,只能是看你有没有留着一点土地了给自己留后路了,土地流转出去就是几十年。在流转的时候要想好自己的后路

问题六:土地流转之后农民是怎么安排的 *** 政策是没有给农民土地流转之后的安排的,这都要看你自己的安排了。我觉得要是特别着急用钱的话就别流转土地了,因为如果你把土地流转了,不就不知道改怎么办了。

问题七:农民土地流转之后2亿农民干什么呢 等着饿死呗, 进城打工越来越难了,没有一技之长只会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就更加要等死了

问题八:怎样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来源 实行农村土地二次承包后,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及规模化发展的步伐开始加快,土地流转逐步成为热门话题。特别是连续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到了农业产业化与土地流转问题。土地流转在改变传统农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Z、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而在土地流转后,农民手里没有土地种植,农民的收入就成了主要问题,那么在土地流转后,农民的收入来源其实只多不少,具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
(1)土地流转后,农民首先是获得了土地租金收入。最明显的效应是稳定了农村部分“孤寡家庭”及“病弱家庭”的收入来源。由于劳动能力缺乏,这部分家庭将种田作,为唯一收入来源将会无法维系,最终可能是将农田廉价转租给其他农户种植或者荒芜,如此一方面使这些家庭面临基本的生存问题,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将土地流转给现代农业企业经营,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对减轻社会保障负担,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
(2)现代农业企业流转土地后,会给流转区域内的农民提供一些就业的机会,让农民除了获得土地租金收入,还将获得稳定的劳动报酬,实现收入的大幅提升。让农民从农民变成了工人,不但收租金,还拿工钱。
(3)合作社的分红为农民带来资金技术的红利。部分土地流转以合作社,或者其他单位企业以股份的方式,让农民入股,这样的方式让农民变成了老板,不但可以在流转区域就业拿到报酬,还可以在每年的盈利上实现分红,将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问题九:如何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生活保障和就业问题 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生活保障和就业问题的办法:
(一)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又是一个耕地贫乏的国家,要用占世界总量不足1/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1/5的人口。同时,土地又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征用土地涉及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强调”地是民生之本”要有节约用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精神,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0;要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征地目的,缩小征地范围。对有禁不止,突击审批,以各种借口拒不纠正违规设立开发区的行为,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对已清理出的开发区,该撤销的要坚决撤销,该核减面积的要坚决核减。
(二)规范征用行为,合理补偿失地农民
在很多国家,给予被征地者的补偿往往要超过土地的市场价值,既有利于保证被征地者原有的生活水准不至于降低,也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在江浙等地,已经出台了《关于对失地农民实行生活补贴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3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4的有关补充意见》等政策和法规,对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作出了具体规定,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它地方也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处理好土地开发与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关系。国家可以考虑改革我国现行土地制度,使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物权化、股权化。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的《土地公平交易法》,从法律上支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照市场效益原则自由流动,保障农民从工业化、城市化中得到合理经济利益。同时,认真执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发现土地征用中出现与民争利、暗箱操作等各种违规的做法,要坚决予以纠正;对违反党纪政纪、触犯刑律的,要移送纪检监察、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三)建立失地农民保障基金,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专款用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险,有助于降低他们面临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征地中土地补偿安置费以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是失地农民社保障基金的主要来源,为此,可以考虑改革现行的征地补偿和安置办法,修改《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在土地补偿资金中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内容,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提供法律依据。严格区分公共利益和非公共利益两种征地行为,采用不同的征地补偿和安置标准。对于非公共利益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安置补偿除了为农民办理失业、大病、养老等保险方法外,应引入谈判机制,由用地单位和农民集体谈判确定补偿安置费。同时,出台《失地农民保障条例》,从法律法规上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一是最低生活保障。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目前,浙江等省市也出台了城乡一体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国家出台失地农民保障的政策前,各地要自觉做好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二是养老保障。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尤其要关心养老问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将对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医疗保障。医学科技的进步,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在保障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医疗费用大幅攀升。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对失地农民是巨大的压力。因此,医疗保障也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四是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美、日等国家都非常重视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作用,以发挥非物质性的社会保障对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从1960年代开始,美国颁布了许多关于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法令,通过职业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有利于就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失业问题......>>

问题十:土地承包期内土地流转出去了合同到期后怎么办 合同到期可以续签或者流转给其他个人或组织。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办法可以在土地流转合同中约定或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
第二章 流转当事人
第十四条 受让方在流转期间因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土地流转合同到期或者未到期由承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土地时,受让方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具体补偿办法可以在土地流转合同中约定或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第五章 流转管理
第三十三条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生争议或者纠纷,当事人应当依法协商解决。
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 *** 调解。
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