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意思

如题所述

竭泽而渔意思:把池塘里的水抽干了捉鱼;比喻做事只顾眼前的利益,丝毫不为以后打算。含贬义。

    成语出处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竭泽而渔”。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曹、卫、陈、蔡、郑等诸侯国都倒向强大的楚国,只有宋国不愿意亲楚,而投靠了晋国。楚成王非常恼怒,他命大将子玉统帅三军,包围了宋国的都城商丘。宋成公赶紧向晋文公求援,晋文公亲率大军前往救援,在城濮(今山东濮县)与楚军相遇。

当时,晋军在兵力上不如楚军,于是,晋文公召集众臣一起商量对策。大臣子犯提议应该采用欺诈的方法迷惑楚军,然后伺机击败他们。晋文公觉得子犯的主意很有道理。但大臣雍季却持反对意见,他对晋文公说: “臣觉得这个办法并不好。”晋文公问道:“为什么呢?”雍季说: “假如有个人想要捉鱼,就把池塘里的水都弄干了。这样,他当然能捉到池塘里所有的鱼,可等到明年,池塘里就无鱼可提了。所以,臣以为,欺诈的方法虽然偶尔用一次会取得成功,可是常用就会失灵,因此并不是长久之计。”晋文公非常赞同雍季的看法,但当务之急是先解救宋国的危机,所以晋文公还是采纳了子犯的计策,果然打败了楚军。

回国以后,晋文公对各个大臣论功行赏,然而,雍季的封赏却在子犯之上。有人感觉很奇怪,就问晋文公: “您是不是将封赏弄错了?”晋文公说: “子犯的计策,只能让我们取得一时的优势,而雍季的建议,却能使我们受益几百年。一时的好处怎么能比得过一世的好处呢? 

    成语寓意

1905年,科举制废除时,严复先生忧心忡忡,认为此举之重与秦废封建同。同年,孙中山在伦敦找他,他说,革命不是当务之急,教育才是。社会以经济为首要追求,而教育被放在最后,这正是因一时之利弃百年大计。尽管晋文公最终采纳狐偃的计策,但是他坚持的却是雍季的思想。成语告诉人们,不可因为一时之利,而毁其根基,放弃更加长远的利益。

    成文用法

“竭泽而渔”指把池塘里的水抽干了捉鱼;比喻做事只顾眼前的利益,丝毫不为以后打算。

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