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良:潜伏南京3年未暴露,成功策反蒋介石御林军,91岁离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2-25
1. 陈修良:潜伏南京3年未暴露,成功策反蒋介石御林军,91岁离世
2.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3. 南京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配合这首诗一起宣传的,还有一幅非常著名的油画《424晴空万里·南京1949》。
4. “424 ”是南京和平解放的日子,1949年4月24日,“晴空万里”的意思,代表的是南京城不是攻打下来的,没有经过战火的硝烟,而是一片祥和的晴空万里。
5. 站在总统府楼顶的人,有的穿着解放军制服,有的穿着国民党陆海空军制服,有的穿着西装,还有的穿着长衫。
6. 在南京解放时,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幅各类群体集合在一起的祥和画面,就要归功于站在画面最前面的这位穿着白色旗袍的中年女子,她就是当时的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
7. 陈修良是我党历史上最著名的红色特工之一,她有勇有谋,深入龙潭虎穴,在蒋介石的眼皮子底下潜伏3年未被发现,成功策反了国民党空军、海军、御林军起义,为南京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8. 人生如戏,如果把陈修良的人生看作一部电影的话,这部电影的剧情则显得格外跌宕起伏。陈修良1907年出生在宁波一个富裕的商人之家,1907年,正是鉴湖女侠秋瑾牺牲的那一年,陈修良的母亲袁玉英(后改名为陈馥)是一个思想开明的女子,她非常佩服秋瑾的侠肝义胆、视死如归,经常给小时候的陈修良讲女英雄秋瑾的故事,年幼的陈修良的心里,因此种下了一颗民族大义的种子。
9. 陈修良还有一个孪生姐姐,父亲在她们很小的时候就得了一种怪病去世了,母亲袁玉英才19岁就守了寡,一人操持家务,独自将两个女儿培衡念养成人。袁玉英读过书,亲自教女儿读书识字,为的就是让她们掌握主导自己人生的本领,不要再像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一辈子固守笼中,做别人的玩物。
10. 陈修良能够有后来的成就,与母亲的悉心培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陈修良6岁时,母亲就给她请了一个留学日本的医生当老师,只为打开孩子的视野,当陈修良得了肺结核时,母亲又带着她去看西医、拍片子,让她的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11. 陈修良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1922年,15岁的她考进了宁波女子师范,在学校里,各科学业成绩都非常优秀的陈修良很快就成了学生中的领袖人物,还领到了五卅运动。原本考进师范学校,陈修良是想毕业后当一名教员,借此养家糊口,但在当时民不聊生、军阀混战的黑暗社会现实下,这样简陋困顿的愿望也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
12. 秋瑾为了革命牺牲的故事一直激励着陈修良,为了继承前人遗志,让黑暗的社会重见天日,陈修良毅然放弃了做贤妻良母的平淡人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革命的洪流当中。她先是担任共产党女创始人向警予的秘书,之后又在向警予的介绍下入党。1927年至1930年,陈修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了3年,回国后长期在上海等地从事地下工作。
13. 1946年5月5日,南京城内的大街小巷,都挂着青天白日旗,蒋介石风光地举行了还都大典,作为国民党的首府,这里的特务统治更是严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南京,蒋介石自信满满地称之为“铁桶一般的城市”。
14. 蒋介石说南京是一个铁桶,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要渗入其中可以说是难于登天,当时的南京,总人口只有90多万人,国民党的军政人员就有11万多人,占了九分之一,国民党的军统、中统和国防部的专职特工加起来有1万多人,在大街上随便看到的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国民党的便衣特务。一边在重要关口进行严密盘查,一边在街头巷尾跟踪监视,当时南京地下党的工作可以说是危机四伏、举步维艰。
15. 为了应变复杂的战斗格局,共产党从1922年开始在南京建立地下党组织,在这样一个龙潭虎穴当中潜伏,二十多年来,付出的流血与牺牲是无法想象的,南京地下党先后遭到了8次毁灭性打击,前八任南京市委书记都英勇牺牲在了南京雨花台,1946年在南京仅剩下了200多名地下党员,继续和国民党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16. 然而群龙无首,谁来出任下一任南京市委书记?这是一项异常艰巨又责任重大的任务,深入虎穴当中,既要能够机警地保存自己,又要能抓住时机,在恰当的时候给国民党的心脏以致命一击。
17. 时任中共华中局副书记的谭震林想到了地下工作经验丰富的陈修良,1946年3月,在江苏淮安新四军根据地的一间普普通通的农舍里,谭震林、陈修良,还有陈修良的丈夫沙文汉,三个人一起进行了一场看似普通却意义重大的谈话。
18. 谭震林开门见山地说道,南京有长江天险,隔江领导南京工作有诸多不便,组织决定重新成立南京市委,由陈修良同志担任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由此成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大城市的女市委书记。
19. 作为一个长期进行地下工作的老党员,陈修良对南京的严峻形势比谁都更清楚,但是听到这个任命的时候的,她的脸上却依旧是平静如水,似乎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要去啃下这块硬骨头。看到陈修良表情从容,什么话都没有说,作为上级的谭震林知道这个任务的难度,又关切地问了她一句:“修良同志,对于这个任务,你觉得有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组织上能帮助的都会尽量帮助。”
20. 陈修良回答的话语,听起来声音充满了女性的温柔,但言辞之中体现出来的却是多少男子汉也自愧不如的坚毅和果敢:“困难当然是会有很多的,但提出来也没有用,只能到了南京之后再一个一个地去解决了。”
21. 1946年4月,在奔流不息的长江边上,沙文汉和妻子陈修良道别,春日里的习习江风吹拂在人的脸上,是温暖舒适的,但沙文汉和陈修良的心里,却是久久难以平静,陈修良想起了千年前易水畔为燕太子丹刺秦王、与好友分别的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2. 即将深入蒋家王朝老巢的陈修良,和当年的荆轲一样,无疑是“探虎穴兮入蛟宫”,她的心里早已将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临别之际,沙文汉和陈修良之间,并没有小儿女之态的哭哭啼啼。
23. 对于巾帼不让须眉的妻子,沙文汉写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诗为她践行:
24. 面对即将到来的九死一生的斗争环境,夫妻两个人的心态是一样的坚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5. 到了南京的第一步,就是要成功隐藏自己。陈修良从外表到身份,都完全换了一个人,她脱下了军装,穿上了旗袍,摇身一变,从一个革命队伍里的女战士,变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南京市民。当时的陈修良,已经是年近40岁的中年妇女,她身形清瘦,长着一双单眼皮的小眼睛,高高的颧骨,不施粉黛,穿着朴素,走在人群中,也不会有人去注意她,更不会有人多看一眼。
26. 在艰巨的任务面前,陈修良举重若轻,到南京后做的最重要就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建立情报系统,由卢伯明担任负责人,第二件事是建立策反系统,负责人是丈夫沙文汉的弟弟沙文威,这两个系统的负责人,与陈修良之间都是单线联系。
27. 一天,陈修良去隐藏在南京的地下党员方休的家中讨论工作,方休的公开身份是小学老师,陈修良一进门,方休赶紧告诉他,妻弟现在正住在他的家中,他是军统的特务,说话要小心隔墙有耳,让陈修良这段时间最好少来他家里。
28. 但陈修良的想法却恰巧相反,这是个好消息,方休的妻弟是负责电台工作的,说不定能从他身上挖出什么有价值的重要情报,于是让方休多加注意。没过多久,陈修良再次来到方休家里,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